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檐 → 櫩檐簷”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典故 
侧帽檐
 
巾欹
 
席帽斜
 
帽侧
 
帽檐欹
 
帽欹歌
 
斜帽欹
 
欹冠
 
欹客帽
 
欹巾冠
 
欹帽
 
欹乌帽
 
欹乌纱
 
欹短发
 
欹纱帽
 
乌帽侧
 
乌帽欹斜
 
独孤侧帽
 
纱帽侧
 
角巾欹
 
轻风侧帽
 
醉帽斜

相关人物
独孤信


《北史》卷六十一〈独孤信列传〉~270~
信美风度,雅有奇谋大略。周文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震邻国。东魏将侯景之南奔梁也,魏收为檄梁文,矫称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氏,乃云「无关西之忧」,欲以委梁人也。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简释

侧帽:喻行止潇洒。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例句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國語辭典》:帽檐(帽簷)  拼音:mào yán
帽子的边缘。唐。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诗:「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也作「帽檐」。
《漢語大詞典》:连檐(連簷)
亦作“ 连簷 ”。
(1).连屋檐;屋檐。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地窖著酒,令酒土气,惟连檐草屋中居之为佳。” 唐 朱景玄 《双槠亭》诗:“连簷对双树,冬翠夏无尘。”
(2).指帽檐。《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二二回:“中央拥出一员主将,只见:胡帽连檐带日看,扎袖貂裘挡雪寒。”
分類:屋檐帽檐
《漢語大詞典》:遮檐
亦称“ 遮沿 ”。 1.指帽子前面或四周突出的像房檐的部分。 萧军 《八月的乡村》五:“敬着军礼,身子适度地倾向前边,手掌垂斜附到钢盔的遮沿。”
(2).指将手遮在额前所做的像帽檐一样的手势。 刘震云 《新兵连》:“班长在人群中搭着遮檐看了看,‘大概要有一个师’。”
《國語辭典》:遮阳(遮陽)  拼音:zhē yáng
1.阻挡阳光照射。如:「洋伞不仅可以遮阳,亦可当雨伞用。」《红楼梦》第四○回:「恐怕老太太高兴,越发把船上划子、篙、桨、遮阳幔子,都搬下来预备著。」
2.阻挡阳光照射的物品。《儒林外史》第六回:「看见敞厅上,中间摆著一乘彩轿,彩轿傍边竖著一把遮阳,遮阳上帖著『即补县正堂』。」《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行过了礼,立起身来,把两把遮阳遮著脸。」
《漢語大詞典》:鸭舌(鴨舌)
(1).鸭的舌头。可作菜肴。 鲍昌 《庚子风云》第二部第二章:“每次都要摆在太后跟前的‘清炖鸭舌’,盛在杏黄色的大碗里,汤上浮起数十条姜芽似的鸭舌,鲜美异常。”
(2).指鸭舌帽前部突出的月牙形帽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肤色油黑,手脚粗大,头上戴顶有个光滑黑亮的鸭舌的蓝咔叽制帽。” 艾芜 《百炼成钢》第一章:“他头上戴着鸭舌帽子,鸭舌前面吊着一副蓝色眼镜。”
(3).指鸭舌草。 宋 苏辙 《记岁首乡俗寄子瞻·踏青》诗:“洞门泉脉龙睛动,观里丹池鸭舌生。”
《漢語大詞典》:委武
冠圈。状若凉帽的帽檐。礼记·杂记上:“大白冠,緇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縞而后蕤。” 郑玄 注:“委武,冠卷也, 秦 人曰委, 齐东 曰武。”
分類:凉帽帽檐
《漢語大詞典》:缟武(縞武)
白色帽檐。礼记·玉藻:“玄冠縞武,不齿之服也。” 郑玄 注:“武,冠卷也。”
分類:白色帽檐
《漢語大詞典》:遮阳帽(遮陽帽)
指帽檐较宽可以遮挡阳光照射的凉帽。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遮阳帽》:“ 明 制,士子入胄监满日,许戴遮阳大帽。”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二章:“只有很少部份人穿的操衣裤,戴的遮阳帽,登的青布朝元鞋。”
《國語辭典》:纬帽(緯帽)  拼音:wěi mào
清代官吏所戴的夏帽,用藤编成,上覆红缨,垂被四周。
《國語辭典》:鸭舌帽(鴨舌帽)  拼音:yā shé mào
一种帽子。帽前突出一块半圆形的硬板,可以遮蔽阳光。帽顶至前沿连成斜线,侧面约为直角三角形,极为轻便。也称为「鸭嘴帽」。
《國語辭典》:帽盔  拼音:mào kuī
无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一般在中间有一条突起线。
《國語辭典》:侧帽(側帽)  拼音:cè mào
斜戴著帽。《周书。卷一六。独孤信传》:「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宋。陆游 早行诗:「凭鞭寻断梦,侧帽受微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