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大风歌沛邑
   
威加四海
 
守四方
 
忆大风
 
歌大风
 
歌汉风
  
沛公大风
 
沛歌风
 
海内风
  
猛士歌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389~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于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简释

大风歌:咏帝王,或指慷慨悲歌及治国安邦之志。唐杜甫《伤春五首》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歌大风:喻治国安邦之情怀。唐李世民《过旧宅二首》之二:“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例句

大风迎汉筑,丛烟入舜球。 上官仪 奉和过旧宅应制

延襟小山路,还起大风歌。 刘祎之 奉和别越王

一遇风尘起,令谁守四方。 孙处玄(一作立) 失题

网已袪三面,歌因守四方。 常衮 奉和圣制麟德殿燕百僚应制

天命屈雄图,谁歌大风起。 张俨 贞元八年十二月谒先主庙绝句三首

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张继 河间献王墓

君赋大风起,人歌湛露濡。 张说 奉和圣制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

岩壑清音暮,天歌起大风。 张说 奉和圣制登骊山瞩眺应制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李世民 幸武功庆善宫

八表文同轨,无劳歌大风。 李世民 过旧宅二首

吾皇思壮士,谁应大风歌。 李咸用 待旦

会入大风歌,从龙赴圆阙。 李峤

飞感高歌发,威加四海回。 李峤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李白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杜甫 伤春五首

将军临气候,猛士寒风飙。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出兵整肃不可当,为留猛士守未央。 杜甫 忆昔二首之一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杜甫 扬旗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 林宽 歌风台

日月光连璧,烟尘屏大风。 武元衡 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

停舆兴睿览,还举大风篇。 王德真 奉和圣制过温汤

日宇开初景,天词掩大风。 薛稷 慈恩寺九日应制

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 赵彦昭 奉和幸大荐福寺

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讴。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

不见短兵反掌收已尽,唯有猛士守四方。 韦应物 弹棋歌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 鲍溶 苦哉远征人

典故
男儿四方志


《孔丛子》卷下〈儒服〉~602~2~
子高衣长裾,振褒袖,方屐翣,见平原君,君曰:「吾子亦儒服乎?」子高曰:「此布衣之服,非儒服也,儒服非一也。」平原君曰:「请吾子言之。」答曰:「夫儒者,居位行道则有衮冕之服,统御师旅则有介冑之服,从容徒步则有若穿之服,故曰非一也。」平原君曰:「儒之为名何取尔?」子高曰:「取包众美、兼六艺、动静不失中道。」子高游赵。平原君客有邹文季节者,与子高相善,及将还鲁,诸故人诀既毕,文节送行三宿临别。文节流涕交颐,子高徒抗手而巳,分背就路,其徒问曰:「先生与彼二子善,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悽怆流涕,而先生厉声高揖,此无乃非亲亲之谓乎?」子高曰:「始焉谓此二子丈夫尔,乃今知其妇人也。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
典故
上下四方男子志
 

《礼记注疏》卷六十二〈射义〉~09~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
典故
四方蹙蹙靡骋


《毛诗正义》〈小雅·节南山之什·节南山〉~50~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昊天不佣,降此鞠?。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矣。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國語辭典》:四方  拼音:sì fāng
1.东、南、西、北。泛指四处各地。《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三国演义》第八回:「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2.四境的诸侯国。《诗经。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呈正方形或正方体的。《西游记》第一四回:「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著一封皮。」《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
《漢語大詞典》:四方志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谓公子( 重耳 )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天下方有事,而 刘表 坐保 江 汉 之閒,其无四方志可知矣。” 晋 欧阳建 《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 明 何景明 《东河三月晦日》诗:“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漢語大詞典》:四方馆(四方館)
官署名。 隋炀帝 时置,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使者一人,掌管往来及互相贸易等事,隶属鸿胪寺。 唐 以通事舍人主管,隶属中书省。 宋 置四方馆使,掌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章表、郊祀、朝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等事。其职务与 隋 唐 不同。 明 有四夷馆 清 有会同四译馆,职务同 隋 唐 四方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五
《分类字锦》:制御四方
黄庭外景经灵根坚固老不衰注舌为灵根制御四方调和五味
分类:
《分类字锦》:永治四方
刀剑录梁武帝命陶弘景造神剑十三口用金银铜锡铁五色合为之文曰服之者永治四方
分类:
《國語辭典》:志在四方  拼音:zhì zài sì fāng
立志远行各地以建功立业,不以株守一地为满足。《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分類:志向远大
《漢語大詞典》:凿四方眼儿(鑿四方眼兒)
比喻呆板,不善变通。儿女英雄传第九回:“要撒溺到底説呀,怎么憋着不言语呢?还这么凿四方眼儿,一定要使个浄桶!”
《分类字锦》:太微四方
春秋合诚图太微之星十二四方
分类:
《分类字锦》:四方无远(四方无远)
管子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贰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惟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寡人之有仲父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分类:鸿雁
《分类字锦》:四方之极(四方之极)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分类:都邑
《國語辭典》:四方八面  拼音:sì fāng bā miàn
周围各方。元。白朴《东墙记》第四折:「保天恩圣贤,端的是威镇了四方八面。」《三国演义》第六○回:「金鼓震天,戈矛耀日;四方八面,各分队伍;旌旗飏彩,人马腾空。」也作「四面八方」。
《漢語大詞典》:大风曲(大風曲)
《大风歌》。 唐 郑愔 《奉和幸大荐福寺》:“欣承《大风曲》,窃预小童謳。”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词(大風詞)
《大风歌》。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大风诗(大風詩)
《大风歌》。 唐太宗 《幸武功庆善宫》诗:“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参见“ 大风歌 ”。
《國語辭典》:大风歌(大風歌)  拼音:dà fēng gē
诗名。汉高祖刘邦所作。因首句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后人遂题为「大风歌」。全诗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亦称为〈三侯之章〉。
《漢語大詞典》:歌风(歌風)
同“ 歌讽 ”。 南朝 齐 谢朓 《祀敬亭山春雨》诗:“歌风讚灵德,舞蹈起轻埃。”
分類:歌风
《國語辭典》:猛士  拼音:měng shì
勇士。《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初,王莽徵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卫,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三国演义》第一四回:「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