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分类词汇 4
《國語辭典》:蹒跚(蹣跚)  拼音:pán shān
1.形容步伐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足跛曰『蹒跚』。」也作「盘跚」。
2.旋行的样子。唐。窦暨〈述书赋〉:「婆娑蹒跚,绰约文质。」
《國語辭典》:蹩躠  拼音:bié sà
1.竭尽心力的样子。《庄子。马蹄》:「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唐。成玄英。疏:「蹩躠,用力之貌。」
2.回旋起舞的样子。汉。张衡〈南都赋〉:「翘遥迁延,蹩躠蹁跹。」唐。卢照邻〈五悲文。悲人生〉:「钟鼓玉帛,蹩躠蹁跹。」
3.行走不正常的样子。宋。苏舜钦〈悲二子联句〉诗:「弱女痴蹩躠,文随寒饿饥。」《聊斋志异。卷四。续黄粱》:「又顾斜日已坠,无可投止,不得已,参差蹩躠而行。」
《國語辭典》:踸踔  拼音:chěn zhuó
跳踯,行走不定的样子。《庄子。秋水》:「吾以一足,踸踔而行。」《文选。陆机。文赋》:「故踸踔于短垣,放庸音以足曲。」
《漢語大詞典》:躄躄
亦作“躄躄”。
(1).前进不止。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二:“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 王琦 汇解:“躃躃,去而不止之意。”
(2).跛行貌。 清 朱一是 《鲁颠传》:“后有人入 杭 之 西山 ,復见 颠 曳杖躄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