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吴公
(1). 汉 上蔡 人。 文帝 时,为 河南 守,曾荐 贾谊 为博士。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孝文皇帝 初立,闻 河南 守 吴公 治平为天下第一……乃徵为廷尉。” 司马贞 索隐:“ 吴 ,姓也。史失名,故称公。”后因以指政绩突出者。 唐 刘禹锡 《郡斋书怀寄河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诗:“ 綺季 衣冠称鬢面, 吴公 政事副词华。” 宋 陈师道 《谢傅监》诗:“ 吴公 汉 庭右, 贾生 世用疎。”
(2).即蜈蚣。广雅·释虫:“蝍蛆,吴公也。” 王念孙 疏证:“吴公,一作蜈蚣。”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沈怀远 《南越志》:“ 绥定县 多吴公,其大者能以气吸蜥蜴。”太平御览卷九四六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大吴公出 徐闻县 界,取其皮可以冠皷。”
《漢語大詞典》:天龙(天龍)
(1).天上的龙。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 叶公 子高 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於是天龙闻而下之。” 宋 王安石 《化城阁》诗:“ 楞伽 海中山,杳出霄汉上。中有不死庭,天龙尽四向。”
(2).佛教语。谓诸天与龙神。《法华经·序品》:“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一:“遥知法会 灵山 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3).房宿第三星之名。《星经》卷上:“三名天龙,四名天马。”
(4).山名。在 山西省 太原县 境。产硫磺。山壁有 北魏 拓跋氏 所造凹形佛像,是美术雕刻史上有价值的杰作。
(5).蜈蚣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部·蜈蚣
《漢語大詞典》:即且
即蝍蛆。蜈蚣的别名。史记·龟策列传:“蝟辱於鹊,腾蛇之神而殆於即且。” 张守节 正义:“即,津日反。且,则余反。即吴公也。状如蚰蜒而大,黑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六:“ 庄子 言:‘即且甘带’。即且,蜈蚣;带,蛇也。” 清 曹寅 《再题朴仙画五毒图》诗:“跂跂胍胍善缘壁,即且甘带鼄罗织。”
分類:蜈蚣
《国语辞典》:百足虫(百足虫)  拼音:bǎi zú chóng
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
分类:蜈蚣
《漢語大詞典》:百脚
蜈蚣的俗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脚’,又名‘百足之虫’。”《中国歌谣资料·十苦恼》:“两脚闯入茭白滩,蛇虫百脚动要咬。”
分類:蜈蚣
《國語辭典》:百足之虫(百足之蟲)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
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就是那赤足蜈蚣,俗名『百脚』,又名『百足之虫』。」
《國語辭典》:蝍蛆  拼音:jí jū
1.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
2.蟋蟀的别名。参见「蟋蟀」条。
《國語辭典》:蚰蜒  拼音:yóu yán
1.动物名。节足动物,与蜈蚣同类,长约一二寸,黄黑色,脚细长,共十五对,捕食害虫,有益农事。也称为「钱龙」、「入耳」。
2.比喻曲折的路。如:「蚰蜒小路」。
《國語辭典》:环节(環節)  拼音:huán jié
1.某些低等动物如蚯蚓、蜈蚣等,身体由许多大小相近,且能伸缩的环状结构互相连接组成,这些结构称为「环节」。
2.互相关连的许多事物中的一个。如:「这个工厂的运作,品质管制是较弱的环节。」
《漢語大詞典》:蜈蚣船
明 代所造蜈蚣形的战船。明史·兵志四:“蜈蚣船,象形也。能驾佛郎机銃,底尖面阔,两傍楫数十,行如飞。”参阅 明 李昭祥 龙江船厂志卷一、二。
分類:蜈蚣战船
《漢語大詞典》:虾公
亦称“ 鰕姑 ”。 管虾的别名。又称海蜈蚣。 清 李元 《蠕范·物体》:“﹝鰕﹞其种类……曰鰕公,鰕姑也,管鰕也,似蜈蚣而拥楯。”
分類:蜈蚣
《国语辞典》:蝍蛆钳带(蝍蛆钳带)  拼音:jí jū qián dài
蝍蛆,蜈蚣。相传岭南一带多大蛇,长数十丈,四处害人。当地居民于是蓄养蜈蚣,专门对抗蛇害。蜈蚣见蛇必纵身一跃,跳到蛇的七寸要害处,再用一对大钳夹住大蛇,吸其精血,至死方休。比喻一物剋一物。《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这数十丈长、斗来大的东西,反缠死在尺把长、指头大的东西手里,所以古语道:『蝍蛆钳带。』盖谓此也。」
《國語辭典》:热地上蚰蜒(熱地上蚰蜒)  拼音:rè dì shàng yóu yán
比喻坐立不安,走投无路。《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小道人就像热地上蚰蜒,好生打熬不过,禁架不定。」也作「热锅上蚂蚁」。
《漢語大詞典》:蛇虫百脚(蛇蟲百脚)
蛇和蜈蚣之属。泛指毒虫。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动物》:“《白兔记》剧:赶开了蛇虫百脚,好坐。”
分類:蜈蚣毒虫
《漢語大詞典》:蝍蛆甘带(蝍蛆甘帶)
亦作“ 蝍且甘带 ”。
(1).蜈蚣爱吃蛇眼。谓美恶没有定准。庄子·齐物论:“民食芻豢,麋鹿食荐,蝍且甘带,鴟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郭象 注:“此略举四者,以明美恶之无主。” 陆德明 释文:“ 李 云:蝍且,虫名也……带, 崔 云:蛇也。 司马 云:小蛇也,蝍蛆好食其眼。”
(2).喻指事物之常理。 宋 欧阳修 《笔说·物有常理者》:“凡物有常理,而推之不可知者,圣人之所不言也。磁石引针,蝍蛆甘带,松化虎魄。”参见“ 蝍蛆 ”。
《國語辭典》:蝍蛆  拼音:jí jū
1.蜈蚣的别名。参见「蜈蚣」条。
2.蟋蟀的别名。参见「蟋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