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小康  拼音:xiǎo kāng
1.国家社会渐告安定,人民生活安乐,但尚未达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阶段,称为「小康」。语出《礼记。礼运》:「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2.形容略有资产而足以自给的家境。《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得这『银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漢語大詞典》:土地规划
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
《国语辞典》:普及教育  拼音:pǔ jí jiào yù
一个国家为实现民主的理想,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以提高人民知识水准为主旨,所实施的基本教育。
《国语辞典》:经济警察(经济警察)  拼音:jīng jì jǐng chá
旧称依据国家法令,维持财经秩序,防止一切危害国家经济发展行为的警察。其功效在于保护农、工、商社会安全,协助财经机构执行财经政策,促进人民福利。
《国语辞典》:大量消费期(大量消费期)  拼音:dà liàng xiāo fèi qí
经济发展达到成熟期以后,个人的实际收入,已增加到大多数人均不愁食衣住行等基本需要的程度。同时,都市人口的比例及白领阶级和技术劳工的比例亦快速成长。这两种现象,使得社会大众的消费水准大为提升,故将此期称为「大量消费期」。
《国语辞典》:布哈林模式  拼音:bù hā lín mó shì
一种经济发展的模式。苏联共产党早期经济学家布哈林主张宽松计划经济,其措施在使政府减少中央集权;并在某些方面让企业有较大自主权,发展较宽松的经济模式。
《国语辞典》:低度发展国家(低度发展国家)  拼音:dī dù fā zhǎn guó jiā
经济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依联合国经济事务部于西元一九七三年修正的标准来看,凡国民平均所得在五百美元以下者,为低度发展国家。
《国语辞典》: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拼音:zhī shì jīng jì
指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有别于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厂房、人力等)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知识经济」一观念,于西元一九九六年「经济合作开发组织」(OECD)被提出后,自此即受到各国学者与政府的重视。
《漢語大詞典》:发展经济学
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经济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取得独立的情况下产生的。代表人物初期以西方经济学家为主,后也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及发达国家的激进经济学家。前期强调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后期重视农业发展,并着重于对个别国家或不同类型的经验分析。
《漢語大詞典》:成渝铁路
从四川成都到重庆,长504千米。对四川盆地经济发展意义重大。1952年建成,已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