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神马(神馬)  拼音:shén mǎ
传说中神奇的马。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温水注》:「长老传言,池中有神马。家马交之,则生骏驹,日行五百里。」
《國語辭典》:纸马(紙馬)  拼音:zhǐ mǎ
印绘马匹、神祇、佛像等供祭祀焚化的神像纸。最早源于秦国人用马作祭品,唐代以后改以纸扎马祭祀鬼神,故称「纸马」。后世则大多以刻版五色纸印神佛像。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只等那船头上烧了利市纸马,分些神福,吃得醉饱了,便撑动篙来,开起船来。」《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胡老爹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法等事。」也称为「甲马」。
《國語辭典》:纸钱(紙錢)  拼音:zhǐ qián
祭祀鬼神或葬礼与扫墓时焚烧,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钱。《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新年初一日,叫他到坟上烧纸钱去。」也称为「黄纸」、「钱纸」。
《國語辭典》:字号(字號)  拼音:zì hào
以特用的文字及号码所作的号码。如:「公文字号」、「身分證字号」。
《國語辭典》:字号(字號)  拼音:zì hao
1.商店名称、招牌。《官话指南》卷二:「打算改什么字号呢?打算改裕成字号,你想好不好?」
2.商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这字号里面,你也是个东家。」
3.人的声誉、名望。《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绿林中的字号人儿,听得我邓九公在那里歇马,就连那方边左右的草茨儿也未必好意思的动一根。」
《國語辭典》:衲被  拼音:nà bèi
1.补缀过的被子。宋。戴复古 求安诗:「衲被蒙头睡,翛然百虑宽。」
2.宋时杨亿为文爱用典,其所用故事,常令子侄检出处,每段用小纸片录记,掇拈所录而蓄存,当时称为「衲被」。
《國語辭典》:掌记(掌記)  拼音:zhǎng jì
1.负责记载或管理笺奏。唐。贾岛〈送张校书季霞〉诗:「掌记试校书,未称高词华。」
2.元时戏剧的手抄曲本。《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子身。第五出》:「不妨,你带得掌记来,敷演一番。」
3.职官名。唐代尚宫局中设有掌记二人,正八品。负责宫内入出,录为抄目。
《國語辭典》:传递(傳遞)  拼音:chuán dì
传达、递送。《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主公软监诸将在内,水食不便,可令一人往来传递。」《红楼梦》第六二回:「快罚他,又在那里私相传递呢。」
《漢語大詞典》:诗帖(詩帖)
写诗的纸片。亦借指诗稿。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 绍兴 兵至, 姑谿 诗帖两牛腰,併与 山谷 墨妙,为之一空。”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又求观 黄石斋 诗帖。” 戴望舒 《赠内》诗:“空白的诗帖,幸福的年岁。”
《國語辭典》:拈阄(拈鬮)  拼音:nián jiū
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随意拈取一个,来决定事情。《三国演义》第二二回:「岱曰:『我与你拈阄,拈著的便去。』」《红楼梦》第三七回:「迎春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也称为「拔虎须」、「探阄」、「抓阄」、「抽签」。
《漢語大詞典》:纸花(紙花)
(1).纸制花朵。 宋 李纲 《志宏送千叶罂粟》诗:“世传罌粟如纸花,品目不为人所嘉。”今多用作装饰点缀之用。
(2).备杂用的纸片。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纸花者,即白纸裁成方叶如碗大,备写字、唾痰、擦手之用。”
《國語辭典》:字纸(字紙)  拼音:zì zhǐ
写过字的纸。《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那庙里还起著个敬惜字纸的盛会。」《红楼梦》第五八回:「你很看真是纸钱了么?我烧的是林姑娘写坏了的字纸。」
《国语辞典》:留帖  拼音:liú tiě
旧时访友,若遇主人不在,则留下一张书写著自己姓名的红纸片,表示已来过,称为「留帖」。如:「昨日造访老友未遇,只好留帖致意。」
《國語辭典》:标签(標籤)  拼音:biāo qiān
贴在物品上的小纸片,通常印有制造者名称、商品的型态、种类、成分、价格、使用方法、有效期间及注意事项等。也作「标签」。
《漢語大詞典》:诗阄(詩鬮)
将诗书于纸片,卷成小团,任人拈取,据诗意以定可否的一种游戏。 宋 黄机 《眼儿媚》词:“诗鬮酒戏成孤负,春事已阑珊。” 清 郑燮 《寄许衡山》诗:“好事春泥修茗灶,多情小碗覆诗鬮。”
《國語辭典》:名片  拼音:míng piàn
1.载有本人姓名、地址、电话、职位等,用来自我介绍或作为与人联系的纸片。《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原来那三人口音微有不同,都是上海来的,怀里取出小白纸的名片,上面尽是洋文。」也称为「片子」、「片儿」、「名帖」、「名纸」、「名刺」。
2.著名的影片。如:「经典名片」。
《國語辭典》:拓片  拼音:tà piàn
将碑刻、金石文物等上面的字画、图案拓印下来,成为单页的纸片,称为「拓片」。如:「甲骨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