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揖让(揖讓)  拼音:yī ràng
1.作揖谦让。为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
2.以位让贤,逊让。唐。孔颖达〈书经正义序〉:「勋华揖让而典谟起,汤武革命而誓诰兴。」《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到得他揖让传禅时分,且道:『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好。』舜王那曾敢做慢游傲虐的事?」
《國語辭典》:三揖三让(三揖三讓)  拼音:sān yī sān ràng
三次作揖,三次谦让。为古代宾主之间的礼节。《周礼。秋官司寇。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分類:迎宾
《漢語大詞典》:逊避(遜避)
(1).退让;退避。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洁皎分以守终,不逊避而苟免者,节人也。”宋书·袁顗传:“俛眉逊避,维持内外。”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上帝眷相,大命所集,而称疾逊避,至于累月。”明史·刘宗周传:“君父变出非常,公专閫外,不思枕戈泣血,激励同仇,顾藉口镇静,作逊避计耶?”
(2).退位;禅让。北齐书·高德政传:“ 旭 ( 元旭 )云:‘五行递运,有始有终, 齐王 圣德钦明,万方归仰,臣等昧死闻奏,愿陛下则 尧 禪 舜 。’ 魏帝 便歛容曰:‘此事推挹已久,谨当逊避。’”
《漢語大詞典》:递传(遞傳)
(1).谓禅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兄弟和家之肥》:“伊古以来,事莫妙於 尧 舜 之递传,尚有嫌乎?”
(2).依次继承。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言地理者宗 景纯 ,而 杨 、 曾 、 廖 、 赖 诸家,皆递传其学。”
《漢語大詞典》:禅授(禪授)
犹禅让。以帝位让人。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汲冢琐语》云:‘ 舜 放 尧 於 平阳 。’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 尧 为号。识者凭斯异説,颇以禪授为疑。” 清 恽敬 《〈李氏三忠事迹考证〉书后》:“ 可望 邀 秦王封 先发难,大罪一…… 马吉翔 等谋画 尧 舜 禪授图,大罪四;改国号,易印文,大罪五。”参见“ 禪让 ”。
分類:禅让帝位
《國語辭典》:禅让(禪讓)  拼音:shàn ràng
帝王让位给贤人。《书经。尧典》唐。孔颖达。正义:「尧舜禅让圣贤,禹汤传授子孙。」《三国演义》第八○回:「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台,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也作「擅授」、「擅让」。
《漢語大詞典》:擅移
禅让。擅,通“ 禪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尧 舜 何缘而得擅移天下哉?”参见“ 擅让 ”。
分類:禅让
《漢語大詞典》:擅让(擅讓)
禅让。擅,通“ 禪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説者曰:‘ 尧 舜 擅让。’是不然。” 杨倞 注:“擅与‘禪’同。‘墠’亦同义。谓除地为墠,告天而传位也。后因谓之禪位。”
分類:禅让
《漢語大詞典》:擅让(擅讓)
禅让。擅,通“ 禪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説者曰:‘ 尧 舜 擅让。’是不然。” 杨倞 注:“擅与‘禪’同。‘墠’亦同义。谓除地为墠,告天而传位也。后因谓之禪位。”
分類:禅让
《漢語大詞典》:揖逊(揖遜)
(1).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 叶适 《外论一》:“自 景德 元年与 契丹 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张芸叟 诗评亦云: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终日揖逊,求其适口者,少矣。”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三:“ 明道 先生尝至禪寺,僧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2).犹揖让。禅让。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翰林学士 叶清臣 等言:‘本朝以揖逊得天下,而 淑 ( 李淑 )诬以干戈,且臣子非所宜言。’”《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慕 唐 虞 之高风,思揖逊於政权。”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 勋 华 之盛,揖逊之隆,比之三家村里瓮牖酒人,真不啻几千万里矣。”
《漢語大詞典》:禅书(禪書)
禅让皇位的诏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若乃上出禪书,下陈让表,其间劝进殷勤,敦諭重沓,跡实同於 莽 卓 ,言乃类於 虞 夏 。”
《漢語大詞典》:禅代(禪代)
(1).指帝位的禅让和接替。 汉 班彪 《王命论》:“虽其遭遇异时,禪代不同,至于应天顺人,其揆一焉。”三国志·魏志·明帝记“追諡 山阳公 为 汉孝献皇帝 ”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詔曰:‘盖五帝之事尚矣。 仲尼 盛称 尧 舜 巍巍荡荡之功者,以为禪代乃大圣之懿事也。’” 明 归有光 《宋史论赞·范质王薄魏仁浦》:“然 质 以文学自媚于禪代之间,而 仁浦 倒印激怒,何其危哉!”
(2).交替。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九:“气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递相禪代,进退无时。” 清 唐甄 潜书·博观:“形非异,即精之成也;精非异,即形之初也。收於实,结於弹,禪代不穷。”
《國語辭典》:禅位(禪位)  拼音:shàn wèi
1.君王将帝位禅让给贤人。《史记。卷三六。陈杞世家。太史公曰》:「舜之德可谓至矣!禅位于夏,而后世血食者历三代。」《三国演义》第八○回:「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
2.让位。指帝王生前将帝位传给子孙。
《漢語大詞典》:禅文(禪文)
禅让皇位的文书。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横为故 齐王 冏 所见枉陷,诬臣与众人共作禪文。” 李周翰 注:“禪文谓禪位之文。”
《漢語大詞典》:登禅(登禪)
谓受禅让,登帝位。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之六:“ 陈留 归蕃,我皇登禪。” 晋 曹毗 《歌世祖武皇帝》:“应期登禪,龙飞紫庭。” 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嘉 大舜 之登禪,耀黄星而靡锋。”
分類:禅让帝位
《国语辞典》:苕华玉(苕华玉)  拼音:tiáo huá yù
一种美玉。尧禅让予舜时,赠以此玉,以示转移政权。见《太平御览。卷八○四。珍宝部。玉》。后人用以象徵政权。清。文廷式〈贺新郎。别拟西洲〉曲:「一霎长门辞翠辇,怨君王已失苕华玉。」
《漢語大詞典》:交禅(交禪)
谓帝位的禅让。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言 吴 蜀 以擒灭比亡国,而 魏 以交禪比 唐 虞 。”
分類:帝位禅让
《漢語大詞典》:受禅台(受禪臺)
相传为禅让帝位而筑的坛台。《三国演义》第九回:“ 王司徒 已命筑‘受禪臺’,只等主公到来。”三国志通俗演义·废献帝曹丕篡汉:“却教 华歆 令 汉 帝筑一臺,名‘受禪臺’。择吉日良辰……令天子亲捧璽綬,禪天下与王。”今京剧犹有《受禅台》一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