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朱墨  拼音:zhū mò
1.用红笔及黑笔分别批注评点,以便览阅。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太宗时,史官张洎等撰太祖史;凡太宗圣谕及史官采摭之事,分为朱墨书以别之。」
2.官府的文书用朱、墨两色书写,因作公文的代称。宋。黄鲁直〈寄陈适用〉诗:「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
3.用朱砂制成的墨。宋。苏轼〈和陶贫士〉诗七首之二:「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漢語大詞典》:朱书(朱書,硃書)
(1).用朱墨书写的文字。史记·赵世家:“ 襄子 齐三日,亲自剖竹,有朱书曰:‘ 赵毋卹 ,余 霍泰山 山阳侯 天使也。’”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戊子,天子赐 武皇 内弟子四人,又降朱书御札,赐 魏国夫人 陈氏 。”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瘁志纂述,大书如棋子,小书如蚊脚,墨书或浓或淡,朱书如桃华,日罄五十七纸。”
(2).犹朱批谕旨。 清 方苞 《两朝圣恩恭纪》:“ 圣祖仁皇帝 硃书:‘ 戴名世 案内 方苞 ,学问天下莫不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英杰归真》:“今吾真圣主天王于天酉年转天时,蒙天父暗置一硃书在燕寝门眉罅中,批云‘天王大道君王全’七字,是君王父寻着的,邻县邻乡是人皆知。”参见“ 硃批諭旨 ”。
《漢語大詞典》:朱批谕旨(硃批諭旨)
清 制,内外奏章或特降之旨,由皇帝用朱笔批示,以示出于亲笔。《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硃批諭旨三百六十卷。亦省作“ 硃批 ”、“ 硃諭 ”。《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十一·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臣工奏摺,凡二百二十三人。多者以一人分数册,少者以数人合一册。所奉硃批,一一恭録。”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东南之土肌理横,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硃批曰:‘所奏情形是。’於是积数年之疑豁然矣。”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琦公 ( 琦善 )递亲供时,随呈黄摺匣一扣,内皆 宣宗 亲笔硃諭。”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四六回:“不多一会儿,就硃諭下来,叫老爷回籍。”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一来有许多话写不明白,二来上一个奏折,要起草稿,要誊正,送进宫来,等候朱批;主上有什么要问的地方,再下诏书, 秀成 再上奏折,这样一来,就要半个月。”
《漢語大詞典》:丹墨
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书写与点校书籍。 唐 韩愈 《谴疟鬼》诗:“符师弄刀笔,丹墨交横挥。” 宋 苏轼 《送刘道原归觐南康》诗:“朅来东观弄丹墨,聊借旧史诛姦彊。” 宋 黄庭坚 《与徐彦和》:“所寄诗文,久乃得。熟观之,极见琢磨之功。奉想丹墨之暇,左右经史时,以古人用心处,一浣刀笔之尘也。” 清 金农 《蔡七舍人端削牍寄予因答来贶》诗:“丹墨校无恙,寒暄慎独居。”
《國語辭典》:朱笔(朱筆)  拼音:zhū bǐ
蘸朱墨的毛笔,多用以批点或校阅文稿,批改学生作业等。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宋景公脩唐书,稿用表纸朱界,贴界以墨笔书旧文,傍以朱笔改之。」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一。阎若璩》:「今悉准之说文,于汉隶字原中取一正体,以朱笔标出之。」也作「朱笔」。
《漢語大詞典》:朱符(硃符)
朱笔画的符箓。旧俗用以驱邪。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硃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
《國語辭典》:乌丝栏(烏絲欄)  拼音:wū sī lán
画于卷册或织于绢素的黑色界格。明。蒋防《霍小玉传》:「遂取绣囊,出越姬乌丝栏素缣三尺以授生。」
《漢語大詞典》:朱签(朱簽,硃籤)
红色竹签。旧时官府交付差役拘捕犯人的凭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诗谳:“先生标朱签,立拘南郭某肆主人。”
朱簽:见“ 硃籤 ”。
亦作“ 硃签 ”。 硃籤:以朱墨作记的封签。系旧时官府委办紧要事件临时发给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我这里再托人向本县弄出一个硃籤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 潘三 道:‘今日就有硃籤,你叫他把银子作速取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是夜静, 鸿 步至城隍庙,密令家童随至大殿,因潜入寝宫,遂命皂役持硃签监钥,弔 任 姓父子。”
《国语辞典》:闵刻本(闵刻本)  拼音:mǐn kē běn
一种私刻本。由明朝吴兴闵齐伋家首创朱墨和五色的套版,故称为「闵刻本」。版刻字体方正,纸色洁白,行疏幅广,颇为悦目。如:「在版本学中,提到套印本就不可能略过闵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