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分为(分爲)
判断;断定。北史·宋游道传:“是时朝士皆分为 游道 不济。”
分類:判断断定
《國語辭典》:决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对事情做判断与主张。《史记。卷三。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汉书。卷七四。魏相丙吉传。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
2.一定。《朱子语类。卷一三一。中兴至今日人物上》:「若欲与汤进之同做,决定做不成,后来果如此。」宋。陆游〈一百五日行〉诗:「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决定君何疑。」
3.坚决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决定离开,看来是留不住了。」
4.对事情做出结论。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会议上必须有个决定。」
《國語辭典》:料定  拼音:liào dìng
料想一定如此。如:「我料定开会没有结论,大家偏不信。」《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吾已料定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教赵子龙来相接。将军不必追赶!」《红楼梦》第六○回:「探春听了,虽知情弊,亦料定他们皆一党,本皆淘气异常,便只答应,也不肯据此为实。」
分類:料定断定
《漢語大詞典》:定执(定執)
(1).一定的主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老臣处事自有定执,而其量亦非后生可及也。”
(2).断定。《元典章·刑部五·检验》:“今后凡检验尸伤,若当塲定执致命痕伤无差,行兇人等审问明白,别无可疑者,正犯人於下画字。”
分類:断定主张
《國語辭典》:判定  拼音:pàn dìng
分辨断定。通常依照客观事实加以断定。如:「判定决议,要有根有据。」
《漢語大詞典》:彖定
断定。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未尽询谋之诚,遽下彖定之语,此其流弊。以视偶语之禁,腹诽之罚,尚为可怖。”
分類:断定
《國語辭典》:预卜(預卜)  拼音:yù bǔ
事先占卜、断定。如:「预卜未来」、「预卜吉凶」。
《國語辭典》:看相  拼音:kàn xiàng
1.探察。《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懒龙说罢,先到混堂把身子洗得洁净,再来到船边看相动静。」
2.看中、觊觎。《荡寇志》第一二回:「两处的强人,时常有心看相这几处村庄。」
3.指以观察面貌而断吉凶祸福。如:「他偶尔替人看相。」
4.体面、面子。《大宋宣和遗事。亨集》:「朕恐街市小民认的,看相不好,故来迟也。」
《漢語大詞典》:较定(較定)
考核断定。红楼梦第七三回:“ 邢夫人 见他这般,因冷笑道:‘……我想天下的事,也难较定。’”
分類:考核断定
《漢語大詞典》:试判(試判)
唐 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项目之一。考察其审定文字的能力以断定其文理是否优长。新唐书·选举志下:“凡试判登科谓之‘入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有个姓 刘 的,是个应袭公子,到京师袭荫求官……吏部试判已毕,道是必成。”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判:“试判起於 唐高宗 时,初吏部选才,将亲其人覆其吏事,始取州县案牘疑议,试其断割,而观其能否……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亦曰‘超絶’。”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下
《漢語大詞典》:算定
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算定机谋夸自己,排成巧计害他人。” 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帝国主义者算定我们办不好经济,他们站在一旁看,等待我们的失败。” 茅盾 《子夜》七:“那么, 朱吟秋 方面,你是一定要积极进行的,你算定了没有风险?”
《國語辭典》:论断(論斷)  拼音:lùn duàn
推论、辨析后,加以判断。如:「在未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不宜主观的论断谁是谁非。」
《漢語大詞典》:逆决(逆決)
预先断定。 宋 陆游 《上执政书》:“﹝某﹞虽才识浅暗,不能如古人迎见逆决,然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前知逆决,毫芒不失。”
分類:预先断定
《國語辭典》:预断(預斷)  拼音:yù duàn
事先断定。如:「世事难料,谁能预断?」
分類:预先断定
《漢語大詞典》:臆定
主观地断定。 宋 苏轼 《上王刑部书》:“使诚有是攷,当出於庙堂,非愚所得知,所不敢臆定。”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滦阳续录误收金人诗作近人诗》:“ 元遗山 《探花词》五首,中有句云:‘殿前鸚鵡唤新班。’‘唤’字之可去与否,亦难臆定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关于〈苦闷的象征〉》附 王铸 信:“这个名字,不是他的友人--编者--所臆定的,是 厨川君 自己定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