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水鸟(水鳥)  拼音:shuǐ niǎo
栖息在水中的鸟类。唐。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诗:「日晚山花当马落,天阴水鸟傍船飞。」《老残游记》第二回:「那荷叶初枯,擦得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也称为「水禽」。
《國語辭典》:守宫(守宮)  拼音:shǒu gōng
动物名。爬虫纲有鳞目蜥蜴类。脊部色灰暗,体扁平,有四足,能游行于直立的墙壁上。也称为「壁虎」、「蝘蜓」。
《漢語大詞典》:守宫槐
槐树的一种。其叶白日聚合,夜间舒展。尔雅·释木:“守宫槐叶昼聂宵炕。” 郭璞 注:“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 郝懿行 义疏:“《御览》引 晋 儒林祭酒 杜行齐 説:‘在 朗陵县 南,有一树,似槐,叶昼聚合相著,夜则舒布而守宫也。’” 南朝 梁 王筠 《寓直中庶坊赠萧洗马》诗:“霜被守宫槐,风惊护门草。”
《國語辭典》:豹子  拼音:bào zi
动物名。哺乳纲食肉目。似虎较小,毛黄褐色,背有黑圆斑,性凶猛,能上树,捕食其他兽类,伤害人畜。
《漢語大詞典》:中杀(中殺)
谓适宜猎获、捕食。礼记·王制:“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於市。” 郑玄 注:“杀之非时,不中用。《月令》:‘季冬始渔。’周礼:‘春献鳖蜃。’”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
《漢語大詞典》:毛挚(毛摯)
亦作“ 毛鷙 ”。 指猛禽捕食小鸟。用以比喻酷吏的凶狠残暴。史记·酷吏列传:“是时 赵禹 、 张汤 以深刻为九卿矣,然其治尚宽,辅法而行,而 纵 ( 义纵 )以鹰击毛挚为治。”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鷙鸟将击,必张羽毛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州郡吏竞为毛鷙击断,以取赫赫之誉。” 清 宋琬 《诏狱行》:“遂有羣凶作爪牙,贙虎苍鹰最毛鷙。”
《国语辞典》:土燕  拼音:tǔ yàn
燕鸻科鸟类的通称。尾羽剪刀状,能飞行捕食昆虫,又能在地上觅食,兼具燕与鹬的特性。
《國語辭典》:天敌(天敵)  拼音:tiān dí
自然界中某种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动物,前者即为后者的天敌。如青蛙是昆虫的天敌、猫是老鼠的天敌。
《国语辞典》:伪足(伪足)  拼音:wèi zú
某些原生动物的运动及捕食的用具。由身体的表面任一部位自由伸缩形成,如变形虫的伪足。
《國語辭典》:益鸟(益鳥)  拼音:yì niǎo
啄食害虫,有益农作物的鸟。如燕、云雀、杜鹃等。
《漢語大詞典》:蚊母鸟(蚊母鳥)
亦作“蟁母鸟”。 即夜鹰。昼伏夜出,捕食蚊虻。旧时以为此鸟吐蚊,故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蚊母鸟,形如青鷁,嘴大而长,于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亦呼为吐蚊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东有蚊母鸟,亦谓之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子於丛苇间, 湖州 尤甚。” 明 宋濂 《逐鷏文》:“ 江 东有蟁母鸟,生池泽茹藘中……每鸣,吐蚊一二升。”
《漢語大詞典》:蟹獴
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一尺,毛灰色、棕色、黑色相间,生活在水边,能游泳,捕食鱼、蟹、蛙等,毛皮珍贵,可以做衣服,我国长江下游以南各省有出产。通称“猸子”
《国语辞典》:饥虎扑食(饥虎扑食)  拼音:jī hǔ pū shí
1.饥饿的老虎在捕食时,动作迅速猛烈。后比喻来势凶猛。《醒世姻缘传》第六○回:「素姐一见汉子进去,通是饥虎扑食一般,抓到怀里,口咬牙嘶了一顿。」也作「饿虎扑食」。
2.比喻非常贪婪。如:「他只要见到发财的机会,即如饥虎扑食般不放过。」也作「饿虎扑食」。
《国语辞典》:涉禽  拼音:shè qín
涉行并捕食水中生物的鸟类。其特徵为足、颈、嘴均长,胫下部无羽,有鳞片覆盖,趾间有小膜,后趾甚小,栖水边,捕食鱼介。鹤、鹭等皆属此类。
《国语辞典》:滤食(滤食)  拼音:lǜ shí
随机的从水中滤取食物的捕食方式。滤食现象主要见于小到中型的无脊椎动物,和少数大型的脊椎动物中。例如蓝鳃鲸可藉须截留海水中的小生物。
《国语辞典》:诱惑色(诱惑色)  拼音:yòu huò sè
某些动物特具的一种体色,用以诱惑他物近前而捕食之。如爪哇产的蜘蛛,体色如鸟粪,嗜食鸟粪的蝴蝶见而趋前,遂被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