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顽顽(頑頑)
(1).顽抗;抗争。 清 洪楝园 《警黄钟·败盟》:“那白种势盛力强,不能抵挡。咱们兵力,若与黄种顽顽,绰乎有餘。”
(2).轻浮貌。顽,通“ 玩 ”。 明 朱有燉 《醉太平·风流士子》曲:“将皂环绦拴一个合欢带,白罗袍綉一道开山额,素瑶琴雕一面教坊牌,这的是顽顽秀才。”
(3).玩赏。顽,通“ 玩 ”。白雪遗音·南词·云淡风轻:“后花园内百卉鲜,不如去顽顽花园景,偷得浮生半日闲。”
《漢語大詞典》:牚距
亦作“ 牚拒 ”。
(1).抗争;对抗。汉书·匈奴传下:“单于 舆 骄,谓 遵 、 颯 曰:‘…… 莽 卒以败而 汉 復兴,亦我力也;当復尊我!’ 遵 与相牚距,单于终持此言。” 颜师古 注:“牚……音丈庚反,又丑庚反。”
(2).指声音相激荡。《文选·马融〈长笛赋〉》:“波散广衍,实可异也;牚距劫遻,又足怪也。” 刘良 注:“声烈而繁,若相凌距以相击触。”
(3).支撑,枕藉。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斩截无孑遗,尸骸相牚拒。”
《漢語大詞典》:角抗
抗争。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瓮牖绳枢之子,岂皆怀帝制自为之野心者,顾敢奋臂以起,悍然与当世之雄强相角抗,此自当代之国法伦理观之,固可加以叛逆之显僇,被以盗贼之恶名。”
分類:抗争
《國語辭典》:抗直  拼音:kàng zhí
刚直不屈挠。《北史。卷六四。柳虬传》:「天性抗直,无所回避。」
《漢語大詞典》:鲠鲠(鯁鯁)
直言抗争貌。 宋 李公昂 《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鯁鯁婴鳞语,不改铁心坚。”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於义有违,虽田夫野人女子之言,皆为之屈服;及引义争是非,虽遇达官势人,鯁鯁反覆,必伸己説,不少媕婀。”
分類:直言抗争
《國語辭典》:殿上虎  拼音:diàn shàng hǔ
宋人刘安世任谏议大夫时,敢与皇上当廷抗争,执理不让,时人称为「殿上虎」。《宋史。卷三四五。列传。刘安世》:「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其面折廷争,帝或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为『殿上虎』,一时不敬慑。」
《漢語大詞典》:抗斗(抗鬭)
反抗争斗。《东周列国志》第七一回:“他人往,太子必将抗鬭,不若密諭 司马奋扬 使袭杀之。” 邹韬奋 《经历》五一:“我所仅有的一点微薄的能力,只是提着这枝秃笔和黑暗势力作坚苦的抗斗。”
《国语辞典》:奋斗不懈(奋斗不懈)  拼音:fèn dòu bù xiè
努力抗争,不稍怠惰。如:「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全体国民应团结一心,奋斗不懈。」
《国语辞典》:不合作运动(不合作运动)  拼音:bù hé zuò yùn dòng
以非暴力抵制为手段的抗争行动,尤指印度独立运动中,甘地(Mahatma Gandhi)倡导的反英行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反抗英国的统治,甘地于西元1920~1922年间和1930~1934年间领导了全印度范围的不合作运动,呼吁印度人不纳税、不入公立学校、不到法庭、不进公职、不买英货;甘地自己并曾多次绝食。印度的和平抵制行动几乎瘫痪当地殖民政府的运作,英国国内舆论压力增大,迫使英国政府不得不让印度逐渐发展自治体制。
《國語辭典》:忍气吞声(忍氣吞聲)  拼音:rěn qì tūn shēng
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金瓶梅》第四一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两只手气的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只是著人上门坐守,甚至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也作「吞声忍气」、「吞声饮气」、「气忍声吞」、「声吞气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