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烟火(煙火)  拼音:yān huǒ
1.煮饭的炊烟和柴火。《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五代史平话。晋史。卷下》:「今大军去恒州咫尺,烟火相望。」
2.人烟,人口集居的地方。《史记。卷二五。律书》:「粟至十馀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3.熟食。如:「道教称辟谷为不食烟火。」也称为「烟火食」。
4.一种用硝石夹杂其他化学药品制成的物品,燃烧时喷射出各种变幻灿烂的形状,供游戏观赏之用。《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
5.战场上的烽火。金。元好问 杂著诗九首之八:「昨日东周今日秦,咸阳烟火洛阳尘。」
6.火警。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七。禁城九厢坊巷》:「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
7.礼拜神佛、祭祀祖先的香火。唐。李绅〈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
8.子嗣、后代。如:「身为独子的他不幸亡故,张家的烟火从此中断了。」
《國語辭典》:狼烟(狼煙)  拼音:láng yān
古代戍守边境的军队,遇有紧急状况,即焚烧狼粪燃起烽烟。后比喻战争、兵乱。唐。杜牧 边上闻笳诗三首之一:「何处吹笳薄暮天,塞垣高鸟没狼烟。」《三国演义》第二一回:「既把孤身离虎穴,还将妙计息狼烟。」
《漢語大詞典》:猎火(獵火)
(1).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 唐 李白 《大猎赋》:“羽毛扬兮九天絳,猎火燃兮千山红。” 明 陈束 《咸宁山中雪霁晚行》诗:“田空猎火还,林冻栖乌警。”
(2).指古代游牧民族出兵打仗的战火。 唐 高适 《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 狼山 。” 蒋士超 《出关至沈阳作》诗之二:“不关猎火 狼山 照,丛木如燐夜放光。”
《國語辭典》:烽候  拼音:fēng hòu
烽火台。用来侦察敌人的地方。如:「前方烽候传来备战的讯息,军队马上进入紧急状态。」
《漢語大詞典》:烽燹
战火。 明 高启 《次韵杨孟载早春见寄》:“久闻离乱今始见,烟火高低变烽燹。” 清 李渔 《风筝误·凯宴》:“田无水旱,民无天扎,境无烽燹。” 王毓岱 《示和甫》诗:“幸生未出世,身不遇烽燹。”
分類:战火
《漢語大詞典》:兵毁(兵燬)
犹战火。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鬼神:“未几,此屋遭兵燬荡尽。”
分類:战火
《國語辭典》:风烟(風煙)  拼音:fēng yān
1.风景。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随风而逝的烟。如:「远望群山,风烟万里。」
《漢語大詞典》:烟烽(煙烽)
烽烟。指战火。 前蜀 杜光庭 《贺稚川进白鹊表》:“荡疆埸之烟烽,永归北极;静寰区之榛梗,自我西方。”
分類:烽烟战火
《漢語大詞典》:氛烟(氛煙)
犹烽烟。喻战火。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承德军节度使制》:“人愿为用,寇不敢前,扫吾氛烟,捨此安往!” 唐 皎然 《奉送袁高使君诏徵赴行在效曹刘体》诗:“天子幸 汉中 ,轘辕阻氛烟。”
分類:烽烟战火
《漢語大詞典》:戈马(戈馬)
戎马。指战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崎嶇戈马之间,濒危者数。”戈,一本作“ 戎 ”。
分類:戎马战火
《漢語大詞典》:戎烬(戎燼)
谓遭受战火破坏。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三年:“西土戎烬之后,痍毁难復。”
《漢語大詞典》:贼烽(賊烽)
贼寇进犯的战火。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竟相从,他出门投主我无人共,谁料 咸阳 起贼烽。” 明 边大绶 《虎口馀生记》:“余十一月自 泽 归里,捻指逾岁,贼烽已逼 晋 而东。” 清 吴大澄 《愙斋日记·咸丰十一年》:“连日贼烽甚紧, 青浦 一股,窜扰 泗涇 ,蔓延至于 真如 、 大场 。”
《漢語大詞典》:锋烟(鋒煙)
谓兵乱、战火。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於是 越南 之地,锋烟无警矣。”
分類:兵乱战火
《漢語大詞典》:锋火(鋒火)
烽火,战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金川之战:“诸将身蹈锋火,总兵 任举 、副将 买国良 歼焉。”
分類:烽火战火
《漢語大詞典》:遗爝(遺爝)
馀烬。指战火。 元 虞集 《元帅张献武王庙碑》:“面赐锦衣玉带,又辞曰:‘遗爝未息,延命海渚,奉讨远征,无所事於衣带也。’”
分類: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