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人物  拼音:rén wù
1.人和物。《汉书。卷一一。匡衡传》:「能尽人物之性,可以赞天地之化。」《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会城却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
2.人。《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远则袭阴阳之自然,近则本人物之至情。」《醒世恒言。卷六。小水湾天狐贻书》:「主人家道:『长官语音,不像江南人物。』王臣道:『实不相瞒,在下原是京师人氏。』」
3.人的仪表、气度。《三国演义》第六○回:「操先见张松人物猥琐,五分不喜;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儒林外史》第二○回:「见那新娘子辛小姐,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人物又标致,嫁装又齐整。」
4.有品格、才干的杰出人才。唐。杜甫〈赠崔十三评事公辅〉诗:「舅氏多人物,无惭困翮垂。」《儒林外史》第二三回:「顾盐商道:『不但东西出的好,就是人物也出在我们徽州。』」
《國語辭典》:陶写(陶寫)  拼音:táo xiě
陶冶性情,宣泄苦闷。《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漢語大詞典》:得性
《诗·小雅·鱼藻》“鱼在在藻” 毛 传:“鱼以依蒲藻为得其性。”后以“得性”谓合其情性。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得性非外求,自已为谁纂。”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草木不夭,昆虫得性。” 唐 刘禹锡 《沓潮歌》:“介鲸得性方逍遥,仰鼻嘘吸扬朱翘。”
分類:鱼在情性
《漢語大詞典》:陶情
(1).怡悦情性。 唐 贾岛 《和刘涵》:“陶情惜清澹,此意復谁攀。” 宋 王安石 《寄李士宁先生》诗:“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廷章 ﹞对 王翁 道:‘表妹之疾,是抑鬱所致,常须於宽敞之地,散步陶情,更使女伴劝慰,开其鬱抱,自当勿药。’” 清 洪升 《长生殿·偷曲》:“逞风魔少年逸兴,借曲中妙理陶情。”
(2).谓男女欢会调情。 元 张可久 《一枝花·携美人湖上归》套曲:“想当年 小小 ,问何处卿卿。 东坡 才调, 西子 娉婷,总相宜千古留名。咱两个谩相邀此地陶情。” 清 严虞惇 《艳囮》:“ 明 万歷 之末,上倦於勤,不坐朝,不閲章奏,輦下诸公亦泄泄沓沓。然间有陶情花柳者,一时教坊妇女,竞尚容色,投时好以博貲财。”《何典》第六回:“那男子并无怕惧,反喝道:‘我公子在此陶情作乐,你是甚么野鬼,敢来閒多管!’”
《漢語大詞典》:苦淡
(1).谓生计贫困清苦。 宋 范仲淹 《与朱氏书》:“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
(2).指情性淡泊。 明 唐顺之 《〈声承集〉序》:“ 渐斋子 以其真率苦淡之节,而使海内高士争慕与之游。”
《漢語大詞典》:天情
(1).天然的情性;自然的情感。荀子·天论:“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藏焉,夫是之谓天情。”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加之天情开朗,逸思彫华。” 清 黄景仁 《哭叔宀先生兼怀仲游》诗之一:“跌宕饶天情,琢磨究名理。”
(2).犹天理,天意。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精炤日月,事洞天情。”
(3).天子的恩情。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加弊帷,收仆质。天情周,皇恩毕。”
《漢語大詞典》:鹤性(鶴性)
鹤的习性。指高洁的情性。 唐 杨巨源 《和卢谏议朝回书情即事》:“超遥比鹤性,皎洁同僧居。” 金 侯善渊 《南柯子》词:“蜕质空中显,忘形物外观。二神凝素出 阳关 。鹤性佻佻,一去古 长安 。” 明 范景文 《客有询近状者书此以答》诗:“鹤性知人傲,花枝近水妍。”
《漢語大詞典》:俊发(俊發)
犹英发。谓才识、情性、文采等充分表现出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吐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 贾生 俊发,故文洁而体清。”北齐书·卢潜传:“ 昌衡 从父弟 思道 , 魏 处士 道亮 之子,神情俊发,少以才学有盛名。” 宋 楼钥 《代书寄内弟耐翁总干》诗:“文采既俊发,吏才人共推。”
《漢語大詞典》:倡狂
(1).倡,通“ 猖 ”。变易情性,失去理智。《敦煌变文汇录·秋胡变文》:“披髮倡狂,佯痴放騃。”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刘快活 , 信 之黥卒也,不知何地人,始以倡狂避罪入山中。”
(2).倡,通“ 猖 ”。横行无忌。新唐书·王式传:“盗若倡狂,天诛不亟决,东南征赋闕矣,寧得以亿万计之乎?”
《國語辭典》:说情(說情)  拼音:shuō qíng
代人请求宽恕或帮助。《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朝奉带著舵工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卑职没法,只得挽了通事,合那统兵官说情。」
《漢語大詞典》:隽发(雋發)
(1).英俊豪迈。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晋 沙门 支遁 ,字 道林 , 陈留 人也。神宇隽发,为老释风流之宗。” 王闿运 《李仁元传》:“然其与人语,眉顙雋发,气逼人。”
(2).谓才华、情性、文采等充分表露。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释道盛:“ 盛 既理有所长,又辞气雋发,嘲謔往还,言无蹔屈。” 沈昌直 《〈柳溪竹枝词〉序》:“同社 周子 芷畦 ,天才雋发,工于诗,与社中诸子相酬唱。”
《漢語大詞典》:柳性
谓放荡的情性。 明 许自昌《水浒记·冥感》:“奴家 阎婆息 ,自遭狂且毒手,已从鬼録潜身。只是柳性未寒,云情尚在。”
分類:放荡情性
《国语辞典》:它嚣(它嚣)  拼音:tuō xiāo
人名。荀子尝讥其纵放情性、行为怪诞,但其却振振有辞,欺惑愚众,以假乱真。《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它嚣、魏牟也。」
《漢語大詞典》:随性适分(隨性適分)
谓作者诗文的风格,是依据各人的情性气质而定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圆通。” 周振甫 注:“随性适分,定位立体,和各人的性情有关。”
《漢語大詞典》:陶情适性(陶情適性)
怡悦情性。《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酒可陶情适性,兼能解闷消愁,三杯五盏乐悠悠,痛饮翻能损寿。”红楼梦第一二○回:“﹝ 空空道人 ﹞一面走着,口中説道:‘原来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閲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劳文毅公善居危城:“遂入城莅总督任,终日闭铃阁,以示无事,日写白摺三四开,告人曰:‘吾以此陶情适性,且泯彼猜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