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征 → 徵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购募(購募)
(1).悬赏招募。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虽欲救之,亦无及已。故令往购募爵赏,科条如左。”魏书·杨播传:“遂购募战士,信宿之间得三千餘人。” 南朝 梁 江淹 《尚书符》:“或能因罪立绩,赏不示私。斩袪射玦,唯功是与。购募之科,具列於上。”亦指收买。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绍 令众追之”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 杨 及部曲诸将,皆受 傕 汜 购募,共图 布 。”
(2).谓悬赏缉捕。后汉书·党锢传序:“其辞所连及 陈寔 之徒二百餘人,或有逃遁不获,皆悬金购募。” 明 李东阳 《蒙泉公补传》:“为政自有体式,盗贼责兵部,姦宄责法司,岂有天子自出榜购募之理?”
(3).征求;募求。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太祖 命为丞相掾”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顷之,老父復行,失剑於路。有人行而遇之,欲置而去,惧后人得之,剑主於是永失,欲取而购募,或恐差错,遂守之。”旧唐书·经籍志上:“ 贞观 中, 令狐德棻 、 魏徵 相次为祕书监,上言经籍亡逸,请行购募,并奏引学士校定,羣书大备。”
《漢語大詞典》:招求
招引寻求;征求。晋书·姚兴载记下:“吾应天明命,跨据中原,自流沙已东, 淮 汉 已北,未尝不倾己招求,冀匡不逮。” 宋 苏辙 《乞再举台官状》:“伏乞特出圣旨下本臺及两制,分举八员,陛下择取四人用之,使天下晓然知朝廷招求忠言与昔无异。”
《國語辭典》:咨询(諮詢)  拼音:zī xún
咨商、询问。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诸子》:「至鬻熊知道,而文王咨询,馀文遗事,录为鬻子。」
《國語辭典》:旁求  拼音:páng qiú
向各方徵求。汉。孔安国〈书经序〉:「开设学校,旁求儒雅。」《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旁求四方,以招贤俊。」
《國語辭典》:徵士  拼音:zhēng shì
古人称赞学行并高,而不出仕的隐士。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漢語大詞典》:诏求(詔求)
皇帝下令征求。 唐 柳宗元 《南岳云峰和尚塔铭》:“故时推人师,则专其首;詔求教宗,则冠其位。” 宋 刘攽 《为司马中丞谢翰林启》:“常以德选,乃充詔求,夫何妄庸,輒当遴柬。” 清 叶廷琯 《吹网录·丙丁龟鉴有所本》:“ 宋 淳祐 六年丙午元旦,日蚀,詔求中外直言。”
《漢語大詞典》:徵文
1.引证成文。晋书·刑法志:“主者唯当徵文据法,以事为断耳。”宋书·礼志三:“夫礼记残缺之书,本无备体。折简败字,多所闕略。正应推例求意,不可动必徵文。”
2.验证文才。 清 李渔 《凰求凤·翻卷》:“徵文考行,二者难兼并,若个堪居絶等,推敲不厌详明。”
3.向人征求诗文。 唐 白居易 《贺座主》诗:“宠新卿典礼,会盛客徵文。”
4.今指报刊、杂志等为某一主题而公开征集诗文稿件。如:《光明日报》开展以《我的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漢語大詞典》:徵召
征求召集。汉书·元帝纪:“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徵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一:“今所以相徵召者,一以助事佐事,二以受业治身。”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听得 杨得意 举荐 司马相如 ,蒙朝庭徵召去了。” 叶圣陶 《寒晓的琴歌》:“他们夜间应人家的征召,当然没有练习的功夫;此刻是清晨,征召他们的人睡了,他们才得在那里豫备他们的功课。”
《漢語大詞典》:周咨
亦作“ 周諮 ”。 多方征求意见。 清 梅曾亮 《送韩珠船序》:“昔 合河 孙文定公 ,尝徒步游东南山水数千里,风俗人事政教之所宜,履行周咨,故后所建议,深植治体。”清史稿·德宗纪二:“诸臣於交议之事,当周諮博访,详细讨论。” 张孝若 《张季直先生传记》:“今国势危急,极愿摄政王周咨博访,以求治安之进行。”
《漢語大詞典》:询咨(詢咨)
咨询,征求意见。 郭沫若 《海南纪行·访那大》诗:“远偕九省同趋步,近与全区互询咨。”
《漢語大詞典》:征取(徵取)
征收索取;征求取得。南史·陈纪下·后主:“税江税市,徵取百端。”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 鲁 ,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群籍,徵取全省碑刻搨本。”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谋害法不得行,改取废立法,宣称‘帝久病不能君天下’,密电南省各总督抚,征取同意。”
《漢語大詞典》:招谏(招諫)
谓帝王征求规劝意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昔 帝轩 刻舆几以弼违, 大禹 勒笋簴而招諫。”
《漢語大詞典》:发征(髮徵)
发令征收或征求。 汉 贾谊新书·壹通:“调均发徵,又且必同。”史记·货殖列传序:“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寧有政教发徵期会哉?” 司马贞 索隐:“徵者,求也。”
《國語辭典》:通过(通過)  拼音:tōng guò
1.经过、通行。如:「铁轨被洪水冲毁,火车无法通过。」《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名为决水入江,其实县道欲令舟船取径通过,每船纳钱,以充官费。」
2.议案经法定人数表决同意而成立。如:「此案在议会已表决通过。」
3.徵求有关人或机制的同意或核准。如:「通过认證」、「通过人体试验。」
《漢語大詞典》:徵取
征收索取;征求取得。南史·陈纪下·后主:“税江税市,徵取百端。”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 鲁 ,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群籍,徵取全省碑刻搨本。”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谋害法不得行,改取废立法,宣称‘帝久病不能君天下’,密电南省各总督抚,征取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