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照微
察见隐微。后汉书·班固传上:“隆照微之明,信日昃之听。” 三国 魏 曹植 《责殷》诗:“天高听卑,皇肯照微。”
分類:察见隐微
《漢語大詞典》:遍照
普遍照耀;全部察见。《韩诗外传》卷六:“日月之明,徧照天下。”《淮南子·主术训》:“由此观之,则人知之於物也浅矣。而欲徧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 汉 马融 《广成颂》:“於是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徧照。”
《国语辞典》:掖掖盖盖(掖掖盖盖)  拼音:yē yē gài gài
怕人察见而极力掩蔽的样子。如:「因为衣服破了,我只好一路上掖掖盖盖地走回家。」
《漢語大詞典》:识微见几(識微見幾)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纪·哲宗》:“如 常君 者,真识微见几之士也。”参见“ 识微 ”。
《漢語大詞典》:识微(識微)
易·繫辞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物之望。”后以“识微”指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本质和发展趋向。 汉 刘向 说苑·杂言:“故 箕子 弃国而佯狂, 范蠡 去 越 而易名, 智过 去君弟而更姓,皆见远识微而仁,能去富势以避萌生之祸者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盖无平不陂,无往不復,盛衰无常,吉凶靡定,非识微之君子何足以知之!”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五:“今世识微之士,谓 俄罗斯 将达於彼岸之时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