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散聚
离散与集聚。史记·太史公自序:“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
分類:离散集聚
《國語辭典》:总合(總合)  拼音:zǒng hé
将事物聚合在一起。如:「这本散文集是编者总合各名家作品而成。」
《漢語大詞典》:群萃
1.指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国语·齐语:“令夫士,羣萃而州处。” 韦昭 注:“萃,集也;州,聚也。”
2.泛指众相集聚。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到省以后,首次谋一大厦,使羣萃而讲习。”
3.犹同类;侪辈。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擢自羣萃,累蒙荣进。” 李善 注引 贾逵 曰:“萃亦处也。” 吕向 注:“萃,聚也。言拔於羣聚之中。”
《漢語大詞典》:逃薮(逃藪)
逃亡者集聚的偏僻地方。 陈毅 《过淀山湖》诗:“解放以前此逃藪,抗 日 曾是游击区。”参见“ 逋逃藪 ”。
《國語辭典》:逋逃薮(逋逃藪)  拼音:bū táo sǒu
罪犯逃亡时躲藏的巢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陶公自上流来,赴苏峻之难,令诛庾公。」刘孝标注引《晋阳秋》:「而峻拥兵近甸,为逋逃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又把六十年前民风淳朴的地方,变了个轻浮险诈逋逃薮。」
分類:逃亡者
《國語辭典》:缠结(纏結)  拼音:chán jié
缠绕束缚。《书经。禹贡》:「包匦菁茅」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匦犹缠结也。菁茅之有毛刺者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也。」南朝梁。江淹 萧重让扬州表:「或有济世夷难之略,辉耀内眠,导江疏山之勤,缠结中寓。」
《漢語大詞典》:渊府(淵府)
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太平御览卷六○八引 晋 傅玄 傅子:“《雅》《颂》《典》《謨》,文质足以相副,翫之若近,寻之若远,浩浩焉文章之渊府也。” 晋 慧远 《〈三法度经〉序》:“《三法度经》者,盖出四《阿含》。四《阿含》则三藏之契经,十二部之渊府也。” 南朝 梁 范缜 《答曹舍人》:“郊丘明堂,乃是儒家之渊府也。”
《漢語大詞典》:邑聚
(1).村落;村寨。史记·西南夷列传:“ 西南夷 君长以什数, 夜郎 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避地 苏门 ,累徵不起。从游日众,所居渐成邑聚。”
(2).邑人相集聚。后汉书·西南夷传:“邑聚而居,能耕田。” 金 吴激 《鸡林书事》诗:“邑聚居巢惯,夷装被髮安。”
《漢語大詞典》:绥集(綏集)
安抚集聚。后汉书·西域传序:“时军司马 班超 留 于窴 ,绥集诸国。”隋书·高熲传:“ 萧巖 之叛也,詔 熲 绥集 江 汉 ,甚得人和。”
分類:安抚集聚
《漢語大詞典》:词社(詞社)
词人为填词而定期集聚的社团。 清 孙枝蔚 《与客二十馀人夜发三原赴张果老崖》诗:“何地容词社,太息邦国怀。” 郑文焯 《鹤道人论词书》:“自乙酉、丙戌之年,余举词社于 吴 ,即专以连句和 姜 词为程课。”
《國語辭典》:赛会(賽會)  拼音:sài huì
1.一种用仪仗、鼓乐和杂戏等迎神出庙巡行的集会。《文明小史》第三二回:「我晓得春秋两次赛会,至多不过用掉一二百银子,可好把这注款子拨到学堂,充为常年经费。」
2.陈列物品以供人观摩的展览会。
《漢語大詞典》:积兵(積兵)
(1).集聚兵甲。列子·说符:“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 虞氏 ,大灭其家。”
(2).指集结军队。 宋 范仲淹 《上攻守二策状·议守》:“远戍之兵,久而不代,负星霜之苦,怀乡国之望,又日给廪食,月给库緡,春秋之衣银鞋,馈输满道,千里不絶,国用民力日以屈乏,军情愁怨,须务姑息,此中原积兵之忧,异於夷狄也。”
《漢語大詞典》:攒戈(攢戈)
(1).密集的兵器。 唐 黄滔 《馆娃宫赋》:“殊不知敌国来攻,攒戈耀空。”
(2).聚戈,集聚兵器。宋史·荆罕儒传:“﹝ 罕儒 ﹞闻 彦进 小却,即上马麾兵径犯贼锋。 并 人攒戈舂之, 罕儒 犹格斗,手杀十数人,遂遇害。”
《漢語大詞典》:渊林(淵林)
深渊与密林。比喻事物集聚之处。 宋神宗 《〈资治通鉴〉序》:“凡十六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册牘之渊林矣。”
《國語辭典》:集散  拼音:jí sàn
聚集与分散。如:「柳州是著名的木材集散中心。」
《漢語大詞典》:抟结(摶結)
集聚凝结。《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甘草泻心汤方”集注引 程知 曰:“汗出解后,胃中不和,饮食摶结,故心中痞硬。”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摄生:“况助以热药,摶结成胎,其藴毒必加数倍。”
分類:集聚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