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重祭
隆重的祭祀。礼记·祭统:“ 周公 既没, 成王 、 康王 追念 周公 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 鲁 ,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 孔颖达 疏:“‘外祭则郊社’者,诸侯常祭唯社稷以下, 鲁 之祭社与郊连文,则备用天子之礼也。‘内祭则大尝禘’者,祫祭在秋也,大尝禘祭在夏也。是大尝禘得用天子之礼,则升歌清庙及舞《大武》《大夏》之属,皆用天子之礼,所以为大尝禘也。餘诸侯则不得大尝禘。”
再祭,重新祭祀。《天安门诗抄·要真正的马列主义》:“总理遗志我们继承,‘四个现代化’实现日,我们一定要设酒重祭。”
《漢語大詞典》:无字碑(無字碑)
(1).指 泰山 登封台 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 秦始皇 所立。 宋 晁补之 《谒岱词即事》诗:“初疑无字碑,莹洁谁敢文。又怪 玉女井 ,鸟絶何由奫?”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 秦始皇 泰山 立无字碑,解者纷紜不定。或以为碑函,或以为镇石,或以为欲刻而未成,或以为表望,皆臆説也。”一说为 汉武帝 所立。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泰山立石:“岳顶无字碑,世传为 秦始皇 立。按 秦 碑在 玉女池 上, 李斯 篆书,高不过五尺,而铭文并 二世 詔书咸具,不当又立此大碑也。考之 宋 以前,亦无此説。因取史记反覆读之,知为 汉武帝 所立也。”
(2). 陕西 乾县 唐高宗 李治 、皇后 武则天 合葬 乾陵 陵区有 武则天 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明 胡侍 《真珠船·无字碑》:“刘宾客嘉话録云: 东晋 谢太傅 墓碑,但树贞石,初无文字,盖重难製述之意也。此説亦通。”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没字碑:“ 谢太傅 墓碑无字,伟绩丰功不胜记也; 秦太师 墓碑无字,秽德丑行不屑书也。”后亦用以为典,谓丰碑自在人们心中。《天津日报》1977.1.16:“功高百世何胜记,宇内常留无字碑。”
(4).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唐 冯贽 《记事珠·无字碑》:“ 赵崇 凝重清介,门无杂宾,慕 王濛 、 刘真长 之风也,标格清峻,不为文章,号曰‘无字碑’。”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 崔协 者,少识文字,时人呼为‘无字碑’。”
《漢語大詞典》:隆备(隆備)
隆重而完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香烛辉煌,斋供清美,仪文隆备,世所罕见。”《东周列国志》第二四回:“ 管仲 曰:古之受命者,先有禎祥示徵,然后备物而封,其典甚隆备也。”
分類:隆重完美
《國語辭典》:国歌(國歌)  拼音:guó gē
由国家制定,颁行全国,代表国家的乐歌。通常于隆重集会、国际会议或比赛中演奏或演唱。
《漢語大詞典》:上典
(1).最隆重的典礼。 晋 陆机 《豪士赋》:“礼极上典,服尽暉崇。”
(2).指上世的典籍。《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幼希 颜子 曲肱之荣,游心上典,玩礼敦经。”
《漢語大詞典》:丰祀(豐祀)
丰盛的祭祀。谓祭祀隆重。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 宋 魏了翁 《题袁天将追远亭》诗:“美官孰与承颜乐,丰祀何如啜菽懽。” 明 吴宽 《曲阜重修夫子庙碑》:“褒以鸿名,秩以丰祀。”
《漢語大詞典》:洪祀
隆重的祭祀。晋书·江逌传:“ 哀帝 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於太极前殿亲执虔肃,冀以免咎,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
分類:隆重祭祀
《漢語大詞典》:大仗
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
《漢語大詞典》:简衣(簡衣)
指简亵而非隆重的服装。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王取纯钧, 薛烛 闻之,忽如败,有顷,惧如悟,下陛而深惟,简衣而坐望之。”
分類:隆重服装
《國語辭典》:国宴(國宴)  拼音:guó yàn
国家元首为款待外宾,或在重要节日招待各界人士的隆重宴会。
《國語辭典》:花扑扑(花撲撲)  拼音:huā pū pū
热热闹闹。《西游记》第九七回:「那妈妈想恨唐僧等不受他的斋供,因为花扑扑的送他,惹出这场灾祸,便生妒害之心,欲陷他四众。」
《國語辭典》:礼炮(禮炮)  拼音:lǐ pào
一种军礼。凡在重要庆典及对元首、高级军政长官、外国贵宾致敬时鸣放的炮。其放射次数视庆典及受礼者身分而定。通常在升旗以后、降旗以前鸣放,且第一声礼炮应与乐队演奏同时发出。如:「友邦元首到场观礼,接机时我国即以礼炮迎接致意。」
《漢語大詞典》:尺二圭
即镇圭。古代天子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 宋 范仲淹 《杂咏》之二:“玉人岂忍言环珮,留取天王尺二圭。”参阅周礼·春官·典瑞
《漢語大詞典》:招待会
娱乐或取乐性的社交集会或聚会
一种常为表示隆重或正式欢迎的社交集会
《漢語大詞典》:王夷甫识石勒(王夷甫識石勒)
晋 王衍 ,字 夷甫 ,位望隆重,有识鉴。 石勒 年十四,行贩 洛阳 ,倚啸上东门。 衍 见而异之,谓将为天下患。长而为群盗,归 刘渊 ,屡将兵陷州郡。 晋 太兴 中,自称 赵王 ,旋杀 刘曜 称帝,建立 后赵 政权,于十六国中,最为强盛。事见晋书·石勒载记后以“王夷甫识石勒”喻能预识心怀异志者。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九龄 ﹞因奏曰:‘ 禄山 狼子野心,而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絶后患。’ 玄宗 曰:‘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之意,误害忠良。’” 元 白朴 《梧桐雨》楔子:“[ 张九龄 云]‘陛下,此人有异相,留他必有后患。’[正末云]‘卿勿以 王夷甫 识 石勒 ,留着怕做甚么?兀那左右,放了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