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禘祫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 章炳麟 以为,“禘祫之言,詾詾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后汉书·章帝纪:“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 李贤 注引《续汉书》:“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 三国 吴 韦昭 注:“ 不窋 , 弃 之子也。 周 之禘祫 文 武 ,必先 不窋 ,故通谓之王。”旧唐书·褚亮传:“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 。”新唐书·蒋乂传:“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 中宗 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魏书三·礼志二》:“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漢語大詞典》:尊礼(尊禮)
(1).尊崇礼法。礼记·表记:“ 周 人尊礼尚施。” 孔颖达 疏:“尊礼尚施者,谓尊重礼之往来之法,贵尚施惠之事也。”宋史·道学传一·张载:“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
(2).隆重的礼仪。国语·越语下:“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 韦昭 注:“言当卑约其辞、尊重其礼以求平。”一说,尊礼,撙礼。谓贬抑自己的身份,不敢以平等之礼相待。见 俞樾 群经平议·国语二“卑辞尊礼”。
(3).敬重而厚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如 燕 , 昭王 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 碣石宫 ,身亲往师之。作《主运》。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北史·张彫武传:“帝甚重之,以为侍讲,与侍书 张景仁 并被尊礼,同入 华元殿 ,共读春秋。”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宠遇:“ 太祖 尊礼 刘基 ,尝称老先生而不名。”
《國語辭典》:郊迎  拼音:jiāo yíng
到郊外迎接宾客,表示敬重之意。《管子。小匡》:「桓公郊迎管子而问焉,管仲辞让。」《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至蜀,太守以下郊迎。」
《國語辭典》:厚重  拼音:hòu zhòng
1.丰厚,有分量。如:「这份礼物太厚重了!」
2.敦厚稳重。《新五代史。卷一七。晋家人传。高祖从弟敬晖传》:「为人厚重刚直,勇而多智。」
3.重视并给予优渥的待遇。《聊斋志异。卷二。聂小倩》:「宁欲观之,慨出相示,荧荧然一小剑也。于是益厚重燕。」
《漢語大詞典》:宣政
(1).宣扬政教。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
(2). 唐 长安 宫殿名。在 大明宫 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 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
(3). 宋徽宗 年号 政和 、 宣和 的并称。亦借指 宋徽宗 。 宋 王庭圭 《题宣和御画》诗:“ 长安 老人眼曾见, 万岁山 头翠华转。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云景睿思物, 宣 政 旧所藏。”
《漢語大詞典》:隆厚
(1).优厚;深厚。 南朝 宋 鲍照 《重与世子启》:“僕以常人,所蒙隆厚,久应知退,非适今日。”旧唐书·朱瑄传:“ 瑄 令 朱瑾 出师援之,击败 秦宗权 , 全忠 乃与 瑄 情极隆厚。”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近者詔旨,凡积欠皆分为十料催纳,通计五年而足。圣恩隆厚,何以加此。”
(2).隆重,丰厚。旧唐书·郭子仪传:“ 子仪 自 涇阳 入朝,帝御 安福门 待之,命 子仪 楼上行朝见之礼,宴赐隆厚。” 明 张居正 《答方金湖计服三卫属夷》:“朝廷赏功之典,亦极其隆厚。”
(3).高大。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九年:“丁巳,詔:‘山陵依 汉 长陵 故事,务存隆厚。’”
《漢語大詞典》:隆礼(隆禮)
(1).尊崇礼法。礼记·经解:“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 郑玄 注:“隆礼,谓盛行礼也。” 孔颖达 疏:“隆,盛也……若君子能隆盛行礼,则可谓有道之士也;反此,则为无知之民。”荀子·议兵:“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章炳麟 《检论·订孔下》:“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县羣众。”
(2).以隆重的礼节相待。《英烈传》第四一回:“那 元顺帝 便敕他镇守 汀州 ,十分隆礼他。”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唐公 雅善余诗,是以见客甚隆礼焉。”
《漢語大詞典》:射牛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自射牛以示隆重。国语·楚语下:“天子禘郊之事,必自射其牲,王后必自舂其粢;诸侯宗庙之事,必自射牛、刲羊、击豕,夫人必自舂其盛。” 韦昭 注:“牲,牛也。”史记·封禅书:“自得寳鼎,上( 武帝 )与公卿诸生议封禪。封禪用希旷絶,莫知其仪礼,而羣儒采封禪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禪仪。” 宋 秦观 《进南郊庆成诗》:“路寝前斋玉,清宫復射牛。”
《國語辭典》:重礼(重禮)  拼音:zhòng lǐ
1.尊重礼仪。《礼记。聘义》:「诸侯相厉以轻财重礼,则民作让矣。」
2.大礼。汉。陈琳〈为袁绍上汉帝书〉:「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阚觊重礼,以希彤弓旅矢之命哉。」
《漢語大詞典》:大醮
道教举行的隆重的祭天仪式。
《漢語大詞典》:大葬
(1).古谓按封建礼制举行的隆重葬礼。论语·子罕:“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刘宝楠 正义:“大葬,谓用大夫礼葬也。”清史稿·礼志十一:“大葬前期,遣辅臣及三品以上官诣陵陈祭。”
(2).泛指正式葬礼。 清 方文 《述哀》诗:“母柩难久停,须迁就原隰。大葬年未利,今且治攒室。”
(3).指祖坟。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 朱右曾 校释:“大葬,祖坟墓也。”
《漢語大詞典》:飨礼(饗禮)
古代一种隆重的宴饮宾客之礼。周礼·秋官·大行人:“饗礼九献。”吕氏春秋·长攻:“於是与 蔡侯 以饗礼入於 息 。”后汉书·儒林传下·伏恭:“ 建初 二年冬, 肃宗 行饗礼,以 恭 为三老。”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制七·〈伐木〉诗兼飨食燕礼:“ 何氏 楷 ﹝《〈诗经〉世本古义》﹞曰:‘礼有饗,有食,有燕。饗礼烹太牢以饮宾,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
《漢語大詞典》:坛席(壇席)
(1).筑坛设座席。表示礼遇隆重。后汉书·方术传上·樊英:“天子乃为 英 设坛席,令公车令导,尚书奉引,赐几杖,待以师傅之礼,延问得失。”
(2).代指会场座席。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 板门店 ,谈未歇; 日内瓦 ,话重説。换唇枪舌剑,议倾坛席。”
《國語辭典》:寿辰(壽辰)  拼音:shòu chén
生日。如:「明天是父亲的寿辰。」
《漢語大詞典》:国祀(國祀)
古代帝王举行的隆重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