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山脊  拼音:shān jǐ
山脉中央高起延亘像兽类脊骨的部分。唐。刘禹锡〈莫猺歌〉:「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
《國語辭典》:馒头(饅頭)  拼音:mán tou
1.包子。《水浒传》第二七回:「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我虽然卖人肉馒头,老公虽然做赞老子,到没许多物事。」
2.今天专指一种无馅的面食。相对于有馅的包子而言。如:「这家的山东大馒头作得极好。」
《漢語大詞典》:栋隆(棟隆)
屋栋高大隆起。易·大过:“象曰:栋隆之吉,不橈乎下也。” 孔颖达 疏:“犹若所居屋栋隆起,下必不橈。”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隶释·汉司隶从事郭究碑:“麟跱清朝,委虵自公,栋隆千里,庶绩艾康。”《文选·卢谌〈赠刘琨〉诗》:“上弘栋隆,下塞民望。” 李周翰 注:“ 琨 能兴復 晋 室,上大夫国家梁栋,下满万人之望也。”《周书·晋荡公护传》:“体道居贞,含和诞德,地居戚右,才表栋隆。”
《漢語大詞典》:龟背(龜背)
(1).龟的背部。亦形容物体中部隆起之状。 汉 杨修 《孔雀赋》:“首戴冠以飭貌,爰龟背而鸞颈。” 宋 苏轼 《万山》诗:“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元史·祭祀志三·宗庙上:“祏室,每室红锦厚褥一,紫锦薄褥一,黄罗复帐一,龟背红帘一,缘以黄罗带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忠义﹞室三间,黄琉璃瓦,緑琉璃龟背腰墙。”
(2).一种形似龟背的六角形装饰花纹。
(3).佝偻病。因患者背脊隆起,故名。也叫驼背。孔丛子·嘉言:“吾观 孔仲尼 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顙, 黄帝 之形貌也;脩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 成汤 之容体也。”《医宗金鉴·杂证·龟背》:“龟背坐早被风吹,傴僂背高状如龟。”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二幕:“ 李斯 说他的样子太怪,龟背,缺牙巴,耳朵又聋,一看就有些怪气,并没有什么仙气。”
(4).菜肴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若别要下酒,即使人外买软羊、龟背、大小骨、诸色包子、玉板鮓、生削巴子、瓜薑之类。”
(5).家具名。指一种架在壁上安放食物的横板。 清 施鸿保 《闽杂记》:“俗於壁上加横板,安置食物,吾乡称为龟背, 建 邵 等处亦同。”
《漢語大詞典》:伏犀
指人前额至发际骨骼隆起。旧时迷信者以为显贵之相。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唐 李贤 注:“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旧唐书·方伎传·袁天纲:“ 马侍御 伏犀贯脑,兼有玉枕,又背如负物,当贵不可言。”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此子顶圆眼秀,人中端正,山根直接印堂,合伏犀贯顶法,宜令读书。”
《漢語大詞典》:硗硗(磽磽)
(1).隆起突出貌;高峻貌。 唐 李贺 《唐儿歌》:“头玉磽磽眉刷翠, 杜郎 生得真男子。” 王琦 汇解:“头玉磽磽,谓头骨隆起也。” 宋 苏轼 《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子斗老》:“烂烂开眼电,磽磽峙头玉。”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本通达,不务为崖异立磽磽名,然利害大体所在,不肯苟为媕婀。” 清 黄景仁 《杂咏》:“嗟彼磽磽者,先时自摧伤。”
(2).坚硬貌。 宋 苏轼 《凿井遇盘石得泉》诗:“矻矻烦四夫,磽磽斵层峦。”
《漢語大詞典》:肌粟
因遇惊恐或寒冷而在皮肤上隆起小疙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董生:“待之既久,足冰肌粟,故借被以自温耳。” 许杰 《邻居》四:“本来是不十分胆大的 金龙 现在听他们说着,虽然不同小孩儿一样的怕惧,但周身也曾经起了一次肌粟。”
《漢語大詞典》:枞枞(樅樅)
(1).隆起貌;高耸貌。《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樅” 唐 孔颖达 疏:“ 孙炎 曰:‘业所以饰栒,刻板捷业如锯齿也。’其悬钟磬之处,又以彩色为大牙,其状隆然,谓之崇牙,言崇牙之状樅樅然。” 宋 黄庭坚 《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用寄明略和父韵》之四:“往时高交友,宰木已樅樅。”
(2).排比貌。 唐 李德裕 《讨袭回鹘事宜状》:“今即取郤公主,又与 回鶻 接战,即须翦除令尽,不得遗生后患。兼令拣 退浑 、 沙陀 共三千骑,樅樅排比。”
《漢語大詞典》:丽龟(麗龜)
(1).射中禽兽背部隆起的中心处。左传·宣公十二年:“麋兴於前,射麋丽龟。” 杜预 注:“丽,著也;龟,背之隆高当心。” 杨伯峻 注:“古之田猎者,其箭先着背以达于腋为善射。” 唐 段成式 郑符 等《游长安诸寺联句·三阶院》:“丽龟何足敌,殪豕未为长。” 唐 黄滔 《谢试官启》:“徒以献豕辞 辽 ,賫花躬魏,税驾而旋同饮鳖,操弧而果异丽龟。” 前蜀 贯休 《送黄宾于赴举》诗:“□师无一事,应见丽龟归。”
(2).比喻科举时中试得官。
《漢語大詞典》:角犀
额角入发处隆起,有如伏犀。古代迷信以为显贵贤明之相。亦借指贤明者。国语·郑语:“今王弃高明昭显,而好谗慝暗昧,恶角犀丰盈,而近顽童穷固。” 韦昭 注:“角犀,谓顶角有伏犀。丰盈,谓颊辅丰满,皆贤明之相。” 唐 李翱 《祭故福建独孤中丞文》:“君齿少我,髮鬢都玄,丰盈角犀,气茂神全,当臻上寿,福祉昌延。”参见“ 匿犀 ”、“ 伏犀 ”。
《國語辭典》:却略(卻略)  拼音:què lüè
稍微向后退。《乐府诗集。卷三七。相和歌辞十二。汉。无名氏。陇西行》:「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国语辞典》:土堆  拼音:tǔ duī
隆起微高成堆的土地。如:「孩子们在土堆上玩耍。」
《漢語大詞典》:木瘿(木癭)
树木外部隆起的瘤状物。可因其天然形状,雕刻成用具或工艺品。 宋 陆游 《夏日》诗之三:“竹根断作枕云眠,木癭刳成贮酒樽。”
《漢語大詞典》:白坟(白墳)
色白而隆起。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分類:色白隆起
《漢語大詞典》:匿犀
谓额上之骨隆起,隐于发内。后汉书·李固传:“ 固 貌状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龟文。” 李贤 注:“鼎角者,顶有骨如鼎足也。匿犀,伏犀也,谓骨当额上入髮际隐起也。”
分類: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