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引匿
窝藏;躲避。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二:“犯者定行处斩,引匿不以闻,与同罪。”《元典章·刑部五·漂流尸首埋瘗》:“经过官民岂不见之,畏避引匿,视以为常。” 明 陈子龙 《寄献石斋先生》诗:“门生往往自引匿,故吏不復相通名。”
分類:窝藏躲避
《漢語大詞典》:影避
躲避。《元典章·圣政·重民籍》:“诸色人等户各务本业,毋得别投户名影避差徭。”参见“ 影庇 ”。
分類:躲避
《漢語大詞典》:影庇
谓将户籍或土地财产虚挂在权势人家名下,以逃避徭役税收。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请限商人盐,纳官后,不得輒於诸军诸使觅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磑,以求影庇。”《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兼有富户,或投名於势要,以求影庇。” 宋 范仲淹 《奏重定职田顷亩》:“如将土地影庇,令免却合入差徭及抑配。”
《國語辭典》:躲闪(躲閃)  拼音:duǒ shǎn
侧身闪避。《水浒传》第六回:「那崔道成斗智深不过,只有架隔遮拦,掣仗躲闪,抵当不住。」《西游记》第一一回:「太宗躲闪不及,被他扯住。」
《國語辭典》:藏躲  拼音:cáng duǒ
躲藏、躲避。《三国演义》第六六回:「伏后情知事发,便于殿后椒房内夹壁中藏躲。」《红楼梦》第六一回:「五儿藏躲不及,只得上来问好。」
分類:躲藏躲避
《漢語大詞典》:避躲
躲避。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休休休怎避躲,是是是决难活。”
分類:避躲躲避
《漢語大詞典》:趄避
方言。巧避;躲避。
分類:方言躲避
《國語辭典》:盘拢(盤攏)  拼音:pán lǒng
躲藏。《文明小史》第五五回:「湘兰发话道:『哩耐今朝盘拢,明朝盘拢,倪也寻得苦格哉。』」
《漢語大詞典》:辟逃
躲避。史记·留侯世家:“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
分類:躲避
《國語辭典》:闪躲(閃躲)  拼音:shǎn duǒ
避开、躲避。如:「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他从不闪躲。」
《漢語大詞典》:不择(不擇)
(1).不拒绝。韩非子·大体:“ 太山 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秦 李斯 《上秦始皇书》:“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不躱避。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践蛇茹蛊不择死,忽有飞詔从天来。”
(3).不区分。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4).不挑选。韩非子·难三:“不择日而庙礼太子。”旧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尝谓人曰:‘ 褚遂良 非精笔佳墨未尝輒书,不择笔墨而妍捷唯予及 虞世南 耳。’” 陶铸 《松树的风格》:“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时随处茁强地生长起来了。”
《國語辭典》:避秦  拼音:bì qín
秦时苛政扰民,人民纷纷逃避而隐居。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比喻逃离暴政的迫害。元。无名氏〈梧叶儿。玄圃山前道〉曲:「夕有猿敲户,朝无客扣门。见几个捕鱼人,犹自向山中避秦。」
《漢語大詞典》:避风(避風)
(1).躲避风吹。荀子·子道:“及其至 江 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爰居避风,本无情於鐘鼓。” 元 贡师泰 《风泾舟中》诗:“落花洲渚鸥迎雨,芳草池塘燕避风。”
(2).避风头。 沈从文 《失业》:“一个逃兵,一个瘪小子,就只那么一个瘪小子,不知打那儿发了顺水,冒得两杆盒子,回到家乡来避风。”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四:“ 潘一豹 惊异地问:‘你来避风?怎么也弄你的头上了?’” 杨大群 《草头屯恩仇》第三四回:“ 沈建华 和 柳叶兰 成了亲,仍然在 草头屯 避风。”
《國語辭典》:畏避  拼音:wèi bì
因畏惧而躲避。《三国演义》第一七回:「城上矢石如雨,有两员裨将畏避而回,操掣剑亲斩于城下。」
分類:畏惧躲避
《國語辭典》:退避  拼音:tuì bì
离去、避开。《汉书。卷八一。张禹传》:「数病上书乞骸骨,欲退避凤。」《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关公怒目横刀,大喝一声,门吏皆退避。」
《國語辭典》:退避三舍  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比喻遇到实力很强的对手,为避免正面冲突折损太多,乃主动让步,不与人争。参见「辟君三舍」条。《儒林外史》第一○回:「贤侄少年如此大才,我等俱要退避三舍矣。」《镜花缘》第五六回:「非独本郡众人所不能及,即天下闺才,亦当退避三舍哩!」
《國語辭典》:避乱(避亂)  拼音:bì luàn
逃离乱世。《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诸葛瑾》:「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三国演义》第一五回:「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因避乱隐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