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8,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微尘
狂夫
承乏
学生
鄙夫
不德
薄言
无堪
愚臣
非据
备员
末学
微物
微诚
樗散
《國語辭典》:微尘(微塵)  拼音:wéi chén
佛教称物质无法分割的最小单位为「极微」。七个极微成一微尘。用以形容极细的物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何故信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欲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也。」唐。李商隐 北青萝诗:「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國語辭典》:狂夫  拼音:kuáng fū
1.行为狂放,不拘小节的人。唐。王维〈洛阳女儿行〉:「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唐。杜甫 狂夫诗:「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2.狂妄无知的人。《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汉书。卷四九。晁错传》:「传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臣错愚陋,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
3.精神失常的人。晋。崔豹《古今注。卷中。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
4.古时妇人对丈夫的谦称。唐。李白〈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
5.古代驱疫逐鬼的人。《周礼。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
《國語辭典》:承乏  拼音:chéng fá
语出《左传。成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补充空缺的职位,多用为在任者的谦辞。《晋书。卷七○。应詹传》:「吾承乏幸会,来忝此州,图与足下进共竭节本朝,报恩幼主。」
《國語辭典》:学生(學生)  拼音:xué shēng
1.在学读书的人。如:「他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
2.师长对修业学艺者的称呼,或修业学艺者自称之辞。如:「学生因身体不适,想向老师请假一天。」
3.晚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及溥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4.读书人或从官者自称的谦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此老是诸暨一个极忠厚长者,与学生也曾相会几番过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
《國語辭典》:鄙夫  拼音:bǐ fū
1.见识浅薄的人。《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文选。张衡。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漠之德馨,咸在于此。」
2.人格卑陋的人。《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孟子。尽心下》:「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3.自称的谦词。唐。钱起 幽居春暮书怀诗:「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
《國語辭典》:不德  拼音:bù dé
不道德。如:「她只是向他微笑一下,就得了个不德的罪名!太荒唐了吧!」
《漢語大詞典》:薄言
(1).急急忙忙。《诗·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高亨 注:“薄,急急忙忙。言,读为焉或然。”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尽日处大朝,日暮薄言归。”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清 方文 《王雷臣待御招同沉仲连李叔则喜而作歌》:“我謁 王公 霜气肃,适有三贤先在屋。薄言取酒御风寒,涓滴纔濡春满腹。”一说为助词。见 清 刘淇 助字辨略卷五。
(2).浅薄的话。多用作谦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鬢髮班白,幸逢推荐,恩命垂至,自貽颠危,昏昏薄言,罔知攸处。” 宋 梅尧臣 《送王判官同提点坑冶》诗:“聊此陈薄言,忉怛不能重。”
《漢語大詞典》:无堪(無堪)
犹言无可人意处,无可取处。常用为谦词。 北周 庾信 《为阎大将军乞致仕表》:“ 太祖文皇帝 扶危济难,奄有关河,臣实无堪,中涓从事。” 唐 杜甫 《绝句漫兴》之六:“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仇兆鳌 注:“无堪,无可人意者。” 唐 元结 《请节度使表》:“臣自以愚弱无堪,远跡江湖,全身之外,无所冀望。”
《漢語大詞典》:愚臣
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韩非子·存韩:“愿陛下幸审愚臣之计无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魏书·刘文晔传:“愚臣所见,犹有未申。”
《國語辭典》:非据(非據)  拼音:fēi jù
语本《易经。系辞下》:「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指非本分所应得者。《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
《漢語大詞典》:备员(備員)
(1).充数;凑数。谓居官有职无权或无所作为。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汉书·申屠嘉列传:“为丞相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著於世者。” 宋 彭乘 墨客挥犀卷七:“有司但备员安禄而已。”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右丞 实嘉世鲁 ,居相位已七、八年,碌碌无补,备员而已。”
(2).用作任职或任事的自谦词。史记·平原君列传:“今少一人,愿君即以 遂 备员而行矣。” 汉 刘向 列女传·赵津女娟:“妾居 河 齐 之间。世习舟檝之事,愿备员持檝。” 宋 秦观 《祭洞庭文》:“顷缘幸会,尝厠朝列,备员儒馆,承乏史臣。”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臣前日备员政府,所当共议。”
《國語辭典》:末学(末學)  拼音:mò xué
1.没有根底的肤浅学识。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后亦指治学不求根本,学识浅薄之学者。《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世之俗儒末学,醒醉不分,而稽论当世,疑误视听。」
2.后学。多用作自谦之词。如:「得闻先生雅教,末学受益匪浅。」《陈书。卷三三。儒林列传。沈不害》:「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唐。韩愈〈读墨子〉:「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
3.非正统主流之学。《抱朴子。外篇。自叙》:「晚又学七尺宏趫,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七。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救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國語辭典》:末学肤受(末學膚受)  拼音:mò xué fū shòu
学问不求根本,浅尝即止,仅得皮毛。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漢語大詞典》:微物
(1).细小的东西;小的生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於削。”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昔嘉量微物,盘盂小器,犹其昭德记功,载在铭典。” 明 韩洽 《雪下红》诗:“天道存微物,韶华惜岁阑。” 清 黄鷟来 《甲戌晤张蔚生喜而有赋》诗之二:“微物知报德,径寸传 隋 珠。”
(2).喻指卑下者。南史·周朗传:“ 朗 悖礼利口,宜合翦戮,微物不足乱典刑,特锁付边郡。”
(3).作自称之谦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仰閲丰施,降惟微物。” 李善 注:“微物,自谓也。”
(4).菲薄的礼物。用作谦词。 明 杨珽《龙膏记·旤媒》:“这些微物,聊充涂中之费。” 鲁迅 《书信集·致宋琳》:“极欲略备微物,聊申祝意,而南北道远,邮寄不便。”
《漢語大詞典》:微诚(微誠)
微小的诚意。常用作谦词。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臣之微诚,不负天地。”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而微诚浅薄,未垂察谅,忧惶屏营,不知所厝。” 唐 骆宾王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儻允微诚,许陪大礼。”《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官人感夫人盛情,特备一巵酒谢夫人,夫人鉴其微诚,万物推辞!” 王闿运 《弥之领军罢归奉赠》诗之二:“园葵倾太阳,道远效微诚。”
《國語辭典》:樗散  拼音:shū sǎn
樗木材质粗松。比喻平庸无用之人,或自谦才能低下。唐。杜牧 郑瓘协律诗:「广文遗韵留樗散,鸡犬图书共一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