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正是  拼音:zhèng shì
1.恰是。唐。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诗:「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
2.小说杂剧,在一回或一出结束诗词前所用的套语。元。白朴《梧桐雨。楔子》:「正是:画虎不成君莫笑,安排牙爪好惊人。」《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國語辭典》:便是  拼音:biàn shì
1.就是、即是。南唐。冯延巳 归自遥。寒水碧江词:「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你若不去,便是心虚;我们却和你罢休不得。」
2.即使、即令、就算是。宋。陈与义 送人归京师诗:「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3.语末助词。表示决定、允诺或让步的语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待官人考了优等,就出吉帖便是。」
《國語辭典》:无乃(無乃)  拼音:wú nǎi
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口语的莫非、只怕。《论语。季氏》:「求,无乃尔是过与!」汉。文帝〈议佐百姓诏〉:「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也作「毋乃」。
《國語辭典》:何况(何況)  拼音:hé kuàng
比较或更进一层推论。《文选。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红楼梦》第六回:「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國語辭典》:何堪  拼音:hé kān
怎么承受得了。反问语气,表示不堪、不能承受。如:「死者何辜,生者何堪?」《资治通鉴。卷一○○。晋纪二二。穆帝升平二年》:「人生会当一死,何堪楚毒如此!不若引服。」
《漢語大詞典》:一出
(1).谓出生或出现一次。《商君书·农战》:“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 老子 授之於 元君 , 元君 曰:‘此道至重,百世一出,藏之石室。’”
(2).谓出行或出来任事。“一”,语气助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故 子贡 一出,存 鲁 、乱 齐 、破 吴 、彊 晋 而霸 越 。” 宋 陆九渊 《陆修职墓表》:“介其乡之贤者致礼以延公,公却之再三,请益固,公为一出, 桐岭 学者於是变而乐义理之言。”
(3).完全出于。史记·吕太后本纪:“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4).一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曰:‘今日与 谢孝 剧谈一出来。’”
(5).犹一套。景德传灯录·潭州云岩昙晟禅师:“ 药山 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
(6).传奇剧本结构上的一个段落。《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摆酒唱戏,公同饯行。当中坐首席的点了一本《荆釵》,找了一出《月下斩貂蝉》,一出《独行千里》,方各散席回房。”
《漢語大詞典》:何异(何異)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与某物某事没有两样。 汉 贾谊 《鵩鸟赋》:“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 晋 张协 《七命》:“今公子违世陆沉,避地独窜……愁洽百年,苦溢千岁,何异促鳞之游汀泞,短羽之栖翳薈。”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八:“岁暮等沦落,何异蒿与蓬?” 毛泽东 《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以此制宪,何殊官样文章。以此行宪,何异一党专制。”
《漢語大詞典》:也哉
语气助词。表感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 宋 苏轼 《范增论》:“ 增 不去, 项羽 不亡,亦人杰也哉!” 明 刘基 《春秋明经·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新延厩》:“夫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可不相时而轻用其力也哉!”
《漢語大詞典》:何幸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何幸驱车来 文水 ?虔诚扫墓更升堂。”
《漢語大詞典》:岂必(豈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國語辭典》:明明  拼音:míng míng
1.明察至极。《诗经。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晋。束皙〈补亡〉诗:「明明后辟,仁以为政。」
2.明举贤才。《书经。尧典》:「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明明众哲,同济天网。」
3.黾勉,努力。《诗经。鲁颂。有駜》:「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
4.明显,显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个明明借此勾引人。」《红楼梦》第七一回:「巴巴儿的传进你来,明明戏弄你,顽耍你。」
《國語辭典》:何尝(何嘗)  拼音:hé cháng
1.未曾、从来没有。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医死多少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红楼梦》第五五回:「我们何尝敢大胆了,都是赵奶奶闹的。」也作「何常」。
2.并非。《红楼梦》第六七回:「姐姐说的何尝不是,我也是这么想著呢。」《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何尝不是这种打算?无奈辛先生不肯。」
《漢語大詞典》:孰与(孰與)
(1).与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庄王 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史记·孟尝君列传:“ 齐 无 秦 ,则天下集 齐 , 亲弗 必走,则 齐王 孰与为其国也!”新唐书·韩翃传:“时有两 韩翃 ,其一为刺史,宰相请孰与, 德宗 曰:‘与诗人 韩翃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2).犹言何如。意谓还不如,常用于反诘语气。荀子·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汉 班固 《东都赋》:“且夫僻界 西戎 ,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周书·杜杲传:“若使 齐 寇乘之,则彼此危矣。孰与心忿悔祸,迁虑改图。”
(3).比对方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用于比照。墨子·耕柱:“ 巫马子 谓 子墨子 曰:‘鬼神孰与圣人明智?’”战国策·齐策一:“我孰与城北 徐公 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彰万里之外,声名光辉传於千世,君孰与 商君 、 吴起 、大夫 种 ?”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 渭 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国语辞典》:何敢  拼音:hé gǎn
岂敢、怎敢。反问语气,表示不敢。如:「我只不过是个新手,何敢与前辈相比?」《汉书。卷三五。荆燕吴传。吴王刘濞》:「胶西王瞿然骇曰:『寡人何敢如是?』」《三国演义》第七回:「背义之徒,何敢卖我!」
《漢語大詞典》:乎哉
(1).语气助词。表感叹。《论语·宪问》:“子曰:‘ 赐 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后汉书·郭泰传:“ 林宗 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2).语气助词。表疑问。孟子·梁惠王上:“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3).语气助词。表设问或反诘。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将可乎哉?殆必不可。”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后汉书·李法传:“鄙夫可与事君乎哉?苟患失之,无所不至。” 明 刘基 《书善最堂卷后》:“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於人者,将以正己之所学,言可以苟乎哉?”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郑苏年师:“果尔则编修亦褊人耳,所论撰又足据乎哉!”
(4).语气助词。表祈使。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 董生 勉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