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婉转
正辞
微辞
博文
雅言
典雅
好辞
祝嘏
平直
闲雅
愧辞
卑辞
唇舌
妇言
仙仙
《國語辭典》:婉转(婉轉)  拼音:wǎn zhuǎn
1.曲折、委曲。南朝梁。武帝〈紫兰始萌〉诗:「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也作「宛转」。
2.含蓄委婉。如:「瞧她含羞带怯的模样,真是婉转可人。」也作「宛转」。
3.辗转。《淮南子。精神》:「生不足以挂志,死不足以幽神。屈伸俛仰,抱命而婉转。」
4.调停、斡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而今小弟且把一封书打动他,做个媒儿,烦宗丈与小可婉转则个。」也作「宛转」。
5.形容声音悦耳动人。唐。高璩 和薛逢赠别诗:「歌声婉转添长恨,管色凄凉似到秋。」也作「宛转」。
6.绸缪。《文选。潘岳。射雉赋》:「萧森繁茂,婉转轻利。」
《漢語大詞典》:正辞(正辭)
(1).端正言辞。《易·繫辞下》:“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汉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节礪行,直道正辞。贞固足以干事,隐括足以矫时。”明史·左良玉传:“ 良玉 疾已剧,至 九江 ,邀总督 袁 继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诸将盟, 继咸 正辞拒之。”
(2).正式文辞。孔丛子·公仪:“ 子思 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於人者,虽非其正辞,然犹不失其意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然后标以显义,约以正辞。”
(3).正直、严正的言辞。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极,正辞者惠物者也。” 陆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谓之正辞。” 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顷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见赏,恒被谤訕之诛。遂使羣下结口,莫图正辞。”
《國語辭典》:微辞(微辭)  拼音:wéi cí
不直接说明,而用隐微方式批评的言辞。汉。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煦煦,终无益于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徵圣》:「虽精义曲隐,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不害其体要。」也作「微词」。
《漢語大詞典》:博文
(1).论语·雍也:“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后以“博文”指通晓古代文献。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诸经通议,得引孟子以明事,谓之博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他如博文者,即约礼之功。” 清 恽敬 《读孟子二》:“ 孔子 之教,曰博文、曰约礼、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谓冗长的言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径省其辞,则不知而屈之;汎滥博文,则多而久之。” 司马贞 索隐:“谓人主志在简要,而説者务於浮辞汎滥,博涉文华。” 张守节 正义:“博文,广言句也。”
《國語辭典》:雅言  拼音:yǎ yán
1.旧指共通的标准语。《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2.正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國語辭典》:典雅  拼音:diǎn yǎ
1.高雅而不鄙俗。多用于文章。《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辞义典雅,足传于后。」《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本部院访得天长县儒学生员杜仪,品行端醇,文章典雅。」
2.坟典雅颂等上古的典籍。《文选。马融。长笛赋序》:「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
《漢語大詞典》:好辞(好辭)
喜爱写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既死之后, 楚 有 宋玉 、 唐勒 、 景差 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分類:喜爱写作
《國語辭典》:祝嘏  拼音:zhù gǔ
1.古代称负责宗庙祭祀的执事。《礼记。礼运》:「祝以孝告,嘏以慈告。」唐。孔颖达。正义:「言祝嘏于时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孔子家语。卷七。礼运》:「诸侯祭社稷宗庙,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
2.祭祀时,祝祷的文辞。《礼记。礼运》:「脩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
3.本称贺天子寿为「祝嘏」。后泛指贺寿。清。袁枚〈严道甫侍读五十寿序〉:「虽然有介寿之文,而无期颐昌炽寻常祝嘏之词,则自余始也。」
《國語辭典》:平直  拼音:píng zhí
平坦不弯曲。如:「这条跑道非常平直。」
《國語辭典》:闲雅(閑雅)  拼音:xián yǎ
从容安舒。《晋书。卷五五。张载传》:「载性闲雅,博学有文章。」《文选。陆机。文赋》:「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
《漢語大詞典》:愧辞(愧辭)
不真实的言辞。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夫子之家事治,言於 晋国 无隐情,其祝史陈信於鬼神无愧辞。” 唐 白居易 《议文章》:“碑誄有虚美愧辞者,虽华虽丽,禁而絶之。” 金 王若虚 《真定县令国公德政碑》:“噫!无实之誉,君子不以为荣;无实而誉人,君子谓之愧辞。”
分類:真实言辞
《漢語大詞典》:卑辞(卑辭)
亦作“ 卑词 ”。 言辞谦恭。《公羊传·僖公二六年》:“乞师者何?卑辞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钦士:“不惮屈已,不耻卑辞,而以致贤为首务,得士为重寳。”旧唐书·代宗纪:“ 国清 卑辞遍拜将士,方免祸,一夕而定。”《东周列国志》第十回:“ 楚 初合诸侯,以兵临我,其锋方鋭,未可轻敌。不如卑辞以请成。”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续记》:“﹝ 史济行 ﹞卑词征求我的文稿,我总给他一个置之不理。”
《國語辭典》:唇舌(脣舌)  拼音:chún shé
1.比喻口才。《汉书。卷九二。游侠传。楼护传》:「谷子云笔札,楼君卿唇舌。」
2.言语。《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为这件事,不知费了多少唇舌!」
《國語辭典》:妇言(婦言)  拼音:fù yán
1.妇人的辞令,女子应答时得体的言辞。为古代妇人四德之一。《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2.后妃、妻妾等妇人的言辞。《书经。牧誓》:「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
《國語辭典》:仙仙(僊僊)  拼音:xiān xiān
1.舞动的样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2.飘逸脱俗的样子。《庄子。在宥》:「意,毒哉,仙仙乎归矣。」《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红线下世,毒哉仙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