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凿空投隙(鑿空投隙)
谓寻找时机、捏造罪名。新唐书·酷吏传序:“推劾之吏,以嶮责痛詆为功,凿空投隙,相矜以残。”
《漢語大詞典》:诬栽(誣栽)
捏造事实硬给别人安上罪名。 鲁迅 《三闲集·通信》:“不过先生和我素昧平生,想来决不至于诬栽我,所以我再从别一面来想一想。”
《漢語大詞典》:谳定(讞定)
判定罪名。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眼中钉”》:“大抵被批评者总爱把‘攻击’这个字样去谳定批评家。”
《漢語大詞典》:以大恶细(以大惡細)
用大的罪名来责备人微小的过失。 汉 王充 论衡·问孔:“ 宰我 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於 予 ,予何诛!’是恶 宰予 之昼寝。问曰:昼寝之恶也,小恶也;朽木粪土,败毁不可復成之物,大恶也。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使 宰我 性不善,如朽木粪土,不宜得入 孔子 之门…… 孔子 作春秋,不贬小以大;其非 宰予 也,以大恶细,文语相违,服人如何?”
《国语辞典》:毛举缕析(毛举缕析)  拼音:máo jǔ lǚ xī
琐碎列举、详细分析。宋。张孝祥〈乞改正迁谪士大夫罪名劄子〉:「士大夫稍自振厉,不肯阿附,或小有违忤,则罗致之狱,毛举缕析,旁逮知旧,惧其不能废锢,必以赃私罪污之。」
《国语辞典》:拿贼要赃,拿奸要双(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拼音:ná zéi yào zāng,ná jiān yào shuāng
捉贼要捉赃,捉奸要成双。形容定人罪名必须有实證。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晓得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收著?」
《国语辞典》:外役监狱(外役监狱)  拼音:wài yì jiān yù
以收容经遴选某些特定罪名而无逃亡之虞的受刑人,施以自治式管理及从事农作、公共建设及经济开发为主的专业监狱。
《国语辞典》:连续犯(连续犯)  拼音:lián xù fàn
法律上指犯罪人连续进行属于同一罪名、且同一犯意的数个犯罪行为。虽然各个犯罪行为皆可独立处断,但因犯罪人在被处罚前,为连续犯罪,且罪名相同,犯意亦同,法官可予并罚并加重量刑而以一罪论。如某甲因见财起意而连续窃取他人财物,是为窃盗连续犯。
《国语辞典》:扣黑锅(扣黑锅)  拼音:kòu hēi guō
比喻把罪名或坏名声,硬加在别人或自己身上。如:「他做错了事,却往别人身上扣黑锅。」
《国语辞典》:牵连犯(牵连犯)  拼音:qiān lián fàn
法律上指罪犯犯一罪时,而其犯罪手法或结果触犯其他罪名者,称为「牵连犯」。牵连犯应从其法定刑较重罪名处断。如侵入被害人住宅行窃,侵入住宅罪为窃盗罪的手段,则从刑责较重的窃盗罪论处。
《漢語大詞典》:諽讦(諽訐)
编造与事实相违的罪名去加害于人。《元典章·圣政二·简诉讼》:“近年以来,諽訐成风,下凌上替,今后诸取受己钱物者,许以实诉。”
《國語辭典》:大帽子  拼音:dà mào zi
1.清朝对礼帽的称呼。
2.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或显贵权势的力量,来迫使对方低头屈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他用大帽子压下来,只得捐点;也只得去劝上十户八户,凑个百十来元钱,交了卷就算了。」
《漢語大詞典》:辟杀(辟殺)
谓制造罪名而杀之。左传·襄公八年:“ 郑 羣公子以 僖公 之死也,谋 子駟 。 子駟 先之。夏四月庚辰,辟杀 子狐 、 子熙 、 子侯 、 子丁 。” 杜预 注:“辟,罪也。加罪以戮之。”
《國語辭典》:深文巧诋(深文巧詆)  拼音:shēn wén qiǎo dǐ
深文,严苛的引用法律条文。巧诋,巧妙的诋毁别人。深文巧诋指巧妙的引用严苛的法律,陷人入罪。《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明史。卷一六四。左鼎传》:「小民无知,情贷可也。官吏深文巧诋,与故杀何异?」也作「深文巧劾」。
《漢語大詞典》:扣屎盔子
中国东北方言,比喻给人妄加罪名,进行诬蔑。例如:老工人战青山听他当面往严志宏头上扣屎盔子,一股火腾地蹿到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