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羁缨(羈纓)
马络头和缰绳。喻拘系,束缚。 清 管同 《祭檀牧斋明府文》:“既仕而躓,天脱羈缨,鹤逸鸿飞,大放其声。”
《國語辭典》:皮条(皮條)  拼音:pí tiáo
1.用皮革所制成的长条形带子。清。杨宾《柳边记略》卷三:「存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2.媒介色情,拉拢不正当关系的牵合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二出》:「若论我做皮条,真个是无比,若是说不肯,一顿打出屎。」也称为「皮条客」。
《漢語大詞典》:绳络(繩絡)
(1).绳编的网状饰物。晋书·舆服志:“非法驾则乘画轮车,上开四望,緑油幢,朱丝绳络,两箱里饰以金锦,黄金涂五采。”
(2).驾御马的缰绳、笼头。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然必如调鹰者,纵之九霄之间,而绦鏇在臂;鞚马者,逸之百步之外,而绳络在手,如是而可以御士矣。”
《漢語大詞典》:衔绁(銜紲)
马的嚼口和缰绳。谓制驭,驾驭。《后汉书·仲长统传》:“角知者皆穷,角力者皆负,形不堪復伉,势不足復校,乃始羈首係颈,就我之衔紲耳。” 李贤 注:“衔,勒也;紲,韁也。”
《漢語大詞典》:棰辔(箠轡)
马鞭和缰绳。泛指御马之具。汉书·王吉传:“口倦乎叱咤,手苦於箠轡,身劳乎车舆。”
《漢語大詞典》:辔靷(轡靷)
御马的缰绳和引车前行的皮带。
《漢語大詞典》:降辔(降轡)
解下缰绳。指下马。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游集》:“降轡 龟山 客,解驾 青华 童。”
《國語辭典》:长辔远御(長轡遠御)  拼音:cháng pèi yuǎn yù
用长缰绳远远的驾驭拉车的马匹。比喻远距离的操控他人或某些事物。《晋书。卷五六。孙楚传》:「长辔远御,妙略潜授,偏师同心,上下用力。」也作「长辔远驭」。
《國語辭典》:脱缰之马(脫韁之馬)  拼音:tuō jiāng zhī mǎ
比喻不受拘束的人或失去控制的事物。如:「这孩子谁的话都不听,简直像匹脱缰之马。」
《漢語大詞典》:鞅勒
套马的皮带和勒马的缰绳。晋书·愍怀太子传:“爱埤车小马,令左右驰骑,断其鞅勒,使堕地为乐。”
《漢語大詞典》:信马由缰(信馬由繮)
(1).不勒缰绳,任马行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一路上,大麻子刚开的紫色绒球一样的花,打着 小金子 的马肚皮……他走的不慌不忙,信马由缰。”
(2).比喻人没有目标地随便走。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走了一二里地,他的气几乎完全消了。”
《国语辞典》:名缰利索(名缰利索)  拼音:míng jiāng lì suǒ
比喻名和利像缰绳,会把人束缚住。《镜花缘》第四○回:「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也作「名缰利锁」。
《国语辞典》:脱缰马(脱缰马)  拼音:tuō jiāng mǎ
脱离缰绳控制的马。今用来比喻人摆脱束缚或放任不拘。如:「考试完后,他像个脱缰马似的到处閒逛。」
《漢語大詞典》:放绁(放紲)
放下缰绳。谓下马。梁书·张充传:“ 绪 尝请假还 吴 ,始入西郊,值 充 出腊,左手臂鹰,右手牵狗,遇 绪 船至,便放紲脱韝,拜於水次。”
《漢語大詞典》:縻纼(縻紖)
牵牛的缰绳。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及觉,二牛之縻紖不断,如被解脱,则已窜矣。”
分類:牵牛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