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匡率
匡正统领。《汉书·师丹传》:“夫三公者,朕之腹心也,辅善相过,匡率百僚,和合天下者也。”
《漢語大詞典》:领直(領直)
古代宫禁中统领值宿卫士之官。资治通鉴·梁元帝承圣元年:“ 頊 为领直。” 胡三省 注:“ 梁 宿衞之官有四厢领直,盖领直衞之士,因以名官。”
《漢語大詞典》:罗酆山(羅酆山)
道教传说中的山名。传为 酆都大帝 统领的鬼所。后附会为 四川省 丰都县 的 平都山 ,指为冥府所在之地。 晋 葛洪 《枕中书》:“ 张衡 、 杨云 为北方鬼帝,治 罗酆山 。”亦省作“ 罗酆 ”。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诗:“下笑世上士,沉魂北 罗酆 。” 王琦 注:“真誥:‘ 罗酆山 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洞,洞中有六宫,輒周围千里,是为六天鬼神之宫也。’註云:‘此即应是北 酆 鬼王决断罪人住处。’”
《漢語大詞典》:辖统(轄統)
管辖统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选保甲长》:“宜先出选举保长告示,而晓以辖统保正、稽查盗逃奸宄之专司,并待以破格优异之殊礼。”
《漢語大詞典》:铨括(銓括)
谓选拔和统领官吏。 晋 孙绰 《司空庾永碑》:“虽名器未及,而任尽臣道,正身提衡,銓括百揆。”
《漢語大詞典》:掌统(掌統)
掌管统领。三国志·魏志·徐邈胡质等传论:“ 徐邈 清尚弘通, 胡质 素业贞粹, 王昶 开济识度, 王基 学行坚白,皆掌统方任,垂称著绩。”新唐书·百官志四上:“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分類:掌管统领
《漢語大詞典》:通驭(通馭)
统领驾驭。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符録之用,充志壹神,以通驭万灵。”
分類:统领驾驭
《国语辞典》:兵马大权(兵马大权)  拼音:bīng mǎ dà quán
统领军队的权力。如:「他现在荣膺元帅,掌握兵马大权。」
《国语辞典》:八旗都统(八旗都统)  拼音:bā qí dū tǒng
职官名。八旗统领的职称。入关前,称固山额真,入关后,改汉名为都统。蒙古、汉军,旗各一人,从一品,副都统旗各二人,正二品,各掌户政及军政。
《国语辞典》:青瓦台(青瓦台)  拼音:qīng wǎ tái
指南韩大统领(即总统)的办公室。因南韩总统府用韩语中的汉字称呼就是「青瓦台」。
《漢語大詞典》:都都知
唐 代统领都知的乐官。 清 袁枚 随园随笔·都都知都都统:“乐工 李可及 官拜都都知,盖因 僖宗 奏乐召都知三十人并进,无所统摄,乃别立都都知。”参见“ 都知 ”。
《漢語大詞典》:都知
(1).旧时妓院中的班头,分管诸妓。 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同年 卢嗣业 诉醵罚钱,致诗於状元曰:未识都知面,频输復分钱。”原注:“由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分管诸妓,俾追召匀齐。”
(2).教坊歌师。宋史·乐志十七:“ 大中祥符 五年,因鼓工 温用 之请,增《龟兹》部,如教坊。其奉天书及四宫观皆用之。有指挥使一人、都知二人、副都知二人、押班三人、应奉文字一人,监领内侍二人。”
(3). 五代 、 宋 殿前武官名,属殿前司。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遣殿直都知 范氲 以金带袭衣、金鞍勒马赐 彦温 ( 杨彦温 )。”宋史·职官志六:“﹝骑军﹞诸班有都都虞候指挥使、都军使、都知、副都知、押班。”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卷一:“ 太祖 朝,都知、押班皆以供奉官为之。”
(4).对店小二客气的称呼。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店都知,説一和,道:‘国家修造了数载餘过,其间盖造的非小可,想天宫上光景,赛他不过。’”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店都知见贵人许多日不曾见得 符令公 ,多口道:‘官人,你枉了日逐去俟候, 李 部署要钱,官人若不把与他,如何得见 符令公 ?’”
《漢語大詞典》:典将(典將)
统领,统辖。后汉书·安成孝侯刘赐传:“二年春, 赐 就国於 宛 ,典将六部兵。”
分類:统领统辖
《漢語大詞典》:前锋营(前鋒營)
清 代京师禁卫军之一。分左、右两翼,各置统领,由王公大臣兼任,掌前锋政令。营兵由蒙古、满族健锐者充任,按时训练,大阅时为前锋,皇帝巡幸时为警卫。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漢語大詞典》:牛录额真(牛录額真)
清 代八旗基层组织牛录的统领官。 清 太宗 天聪 八年改名“牛录章京”。 顺治 十七年改称“佐领”。额真,满语“主子”的意思;章京,汉语“将军”的满语译还音。清史稿·博尔晋传:“ 太祖 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 顺治 间,定官名皆汉语,谓之‘世管佐领’。”亦作“ 牛录额贞 ”、“ 牛录厄真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牛录额贞、牛录章京皆即今佐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清 营的一个牛录厄真带领四个兵在石碑旁边等候,随即护送他们到三里外的 多铎 营中。”参见“ 牛录 ”。
《漢語大詞典》:牛录
(1). 清 八旗组织的最早基层单位。起源于 满族 早期集体狩猎组织。最初,每一牛录辖十人。以后,所辖丁壮数逐渐扩大到三百人。设统领官一人,称“牛录额真”。清史稿·兵志一:“每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领之。” 傅克东 《清代前期的佐领》:“佐领在满语中包括牛录(八旗组织的基层单位)和牛录额真(八旗基层单位的首领)二者而言……这种以血缘(族)和地缘(寨)而组成的牛录,最初只有十人,而牛录额真不过是十人之长(即‘什长’)。”
(2).借指 清 兵。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乱兵纷入,父子分窜。女为牛录俘去。”
《漢語大詞典》:九门提督(九門提督)
清 代步军统领的俗称。全名是:提督九门步兵统领。掌管京城九门门禁。 清 方苞 《狱中杂记》:“九门提督所访缉纠詰皆归刑部。”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这外面坐的几个人,是京里九门提督 齐 大人那里差来的。”参见“ 九门 ”。
《國語辭典》:九门(九門)  拼音:jiǔ mén
1.古代天子都城设九门,后用以称皇宫。唐。韩愈〈贺雨表〉:「中使才出于九门,阴云已垂于四野。」宋。张孝祥 浣溪沙。宫柳垂垂碧照空词:「宫柳垂垂碧照空,九门深处五云红。」
2.清代北京城的九个门,有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城、西直、德胜、安定等。
3.神话中的九道天门。唐。李白〈梁甫吟〉:「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