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典兵  拼音:diǎn bīng
掌管兵事。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军起以来,暴师五年,典兵之吏,将以千数,大小之战,岁十百合。」《旧唐书。卷一三三。李晟传》:「会滉卒,张延赏秉政,与晟有隙,屡于上前间晟,言不可久令典兵。」
《國語辭典》:当兵(當兵)  拼音:dāng bīng
到军队中成为战士。如:「当兵可以保家卫国,是国民的光荣。」
《漢語大詞典》:殿帅(殿帥)
宋 代称统领禁军的殿前司长官都指挥使或殿前指挥使为殿帅。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宋守约 为殿帅,自入夏日,轮军校十数辈捕蝉,不使得闻声。”《宣和遗事》后集:“九月,有狐自 艮岳山 直入中禁,据御榻而坐;殿帅遣殿司 张山 逐之,徘徊不去。”《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得做太尉,拣选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苏文:“殿帅 姚某 性饕餮,每得 坡公 手帖,輒换得羊肉数斤,故 坡 有传语‘本官今日断屠’之謔。”
《國語辭典》:督军(督軍)  拼音:dū jūn
1.监军或统兵的长官。
2.民国初年,各省军事长官曾称督军。
《漢語大詞典》:总御(總御)
亦作“ 总驭 ”。 统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论:“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人物志·材能“有自任之能” 北魏 刘昞 注:“修己洁身,总御百官。”《隋书·豆卢勣传》:“ 勣 器识优长,气调英远,总驭藩部,风化已行。” 平佚 《临时政府成立记》:“此十三省,均赞成组织临时政府总驭全国之説。”
分類:统领
《漢語大詞典》:总缉(總緝)
(1).统领协调。 汉 董仲舒 《诣丞相公孙弘记室书》:“君侯以 周 召 自然体质,擢升三公,统理海内,总缉百僚。”
(2).收集编次。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
《国语辞典》:大迦叶(大迦叶)  拼音:dà jiā yè
释迦牟尼的大弟子。全名为「摩诃迦叶波」。曾经代替释迦统领众僧,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于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
《漢語大詞典》:通领(通領)
总管,统领。宋史·职官志一:“ 元丰 六年,詔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元史·兵志一:“可签丁壮七百餘人,并元拨保丁甲壮,令 珣 通领,镇守 潁州 。”
分類:总管统领
《国语辞典》:大都护(大都护)  拼音:dà dū hù
职官名。唐置,职掌统领诸蕃,抚慰征讨,总判府事。安西、北庭等地设有大都护府,置大都护一人。
《漢語大詞典》:督领(督領)
(1).监督统率。 唐 杜甫 《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诗:“督领不无人,提擕颇在纲。”
(2).指统领军队的高级武官。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 中国 初设水师,但得督领十人,管领五十人,佐领二百人,已可应用不匱。”
《漢語大詞典》:掌戎
统领军队。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徵为 并州 牧”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灵帝纪》:“ 卓 復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
《漢語大詞典》:摄下(攝下)
统领部属。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立朝正色,知无不为,忠於奉上,明以摄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北史·魏纪四·宣武帝纪论:“而宽以摄下,从容不断, 太和 之风替矣。”
《漢語大詞典》:都伯
(1).行刑人,刽子手。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即勒兵入尚书斩 萧令 ,两都伯力耳。”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都伯,行刑者也,今谓之刽子。”
(2).统领百人的军官。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漢語大詞典》:将尉(將尉)
古代统领屯戍士卒的武官。史记·陈涉世家:“将尉醉, 广 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司马贞 索隐:“官也。《汉旧仪》‘大县二人,其尉将屯九百人’,故云将尉也。”
《漢語大詞典》:填临(填臨)
镇守统领。 宋 曾巩 《节度加宣徽制》:“填临塞路,总领兵防,班籍联于辅臣,谋画参于国论。”
分類:镇守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