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7,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条约
势力
蛮荒
木奴
解冻
金铁
时代
公法
景气
国情
拮据
食货
均输
国力
窘迫
《國語辭典》:条约(條約)  拼音:tiáo yuē
1.约定的事项、规章。《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数改条约,众不悦,以胡怀玉代之。」《里语徵实。卷中下》:「条约:昔箕子避地朝鲜,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乃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后条约始此。」
2.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订立马关条约。」
《國語辭典》:势力(勢力)  拼音:shì lì
1.权力、威势。《汉书。卷三○。艺文志》:「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是以隐其书而不宣,所以免时难也。」《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他们仗著外国人的势力,就这样欺压自己人。」
2.泛指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臣闻和之所以可讲者,谓内地用兵,势力相敌,可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ì
1.权势和财利。《史记。卷八九。张耳陈馀传。太史公曰》:「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势利交哉?」《红楼梦》第六回:「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
2.形势有利。「势」文献异文作「埶」。《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埶利也,所行者变诈也。」
《國語辭典》:势利(勢利)  拼音:shì li
依财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作风。《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上复世上人,不要十分势利。」
《國語辭典》:蛮荒(蠻荒)  拼音:mán huāng
偏远的地方。《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化自圣躬,流及蛮荒,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虽在蛮荒,无不安泰。」
《國語辭典》:木奴  拼音:mù nú
1.丹阳太守李衡因其妻不善治家,遂密遣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柑橘树千株。临死乃告知儿女,后家道殷足。见《三国志。卷四八。吴书。三嗣主传。孙休》裴松之注引《襄阳记》。后用以称柑橘为「木奴」。唐。柳宗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诗:「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宋。王炎《双溪类槁。卷六。张德夫园亭八咏。橘渚》:「木奴欲献主人寿,一夜累累千颗黄。」
2.果实的通称。宋。谢薖《竹友集。卷七。次韵吴民载告别觅酒诗二首之二》:「嘉蔬实空甒,并遣木奴来。」
《國語辭典》:解冻(解凍)  拼音:jiě dòng
1.冰冻的东西融化。如:「太阳一出来,江河便慢慢的解冻了。」
2.解除对资金等的冻结。
《漢語大詞典》:金铁(金鐵)
(1).铜和铁。吕氏春秋·季春:“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铁,皮革筋……无或不良。”
(2).专指铁。 清 纳兰性德 《忆春娥·龙潭口》词:“风声雷动鸣金铁,阴森潭底蛟龙窟。” 瞿秋白 《铁花》诗:“那地方锤子的声音来得紧,那地方金铁的声音来得紧。”
(3).借指金属制的器具。(1)刑具。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剔毛髮,婴金铁受辱。” 吕延济 注:“绕金铁,谓鏁也。”(2)指刀斧之类。 清 刘大櫆 《达命》:“吾观攻剽劫夺,不避金铁之诛,毁肌肤而断肢体者,皆若有所不获已。”
(4).指经济、军事。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奚事抱枝拾叶,徒金铁国会立宪之云乎?”人民文学出版社注:“金铁,指当时 杨度 提出的所谓‘金铁主义’……金指‘金钱’,即经济;铁指‘铁炮’,即军事。”
《國語辭典》:时代(時代)  拼音:shí dài
1.历代、世代。唐。高适 酬马八效古见赠诗:「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2.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阶段。如:「冰河时代」、「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宋书。卷一四。礼志一》:「况三国鼎峙,历晋至宋,时代移改,各随事立。」
3.人生命中某个时期。如:「幼年时代是人格养成的重要时期。」
4.现代。如:「只要肯努力学习新事物,不用害怕跟不上时代。」
《國語辭典》:公法  拼音:gōng fǎ
1.国家或朝廷制订的法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登时翻过脸来,那个管你公法不公法?」
2.直接关于国家的法律。如《宪法》、《国际公法》、《刑法》、《行政法》等。
《國語辭典》:景气(景氣)  拼音:jǐng qì
1.经济或产业的兴旺状态。如:「景气复苏」、「经济不景气」。
2.景象、景色。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唐。白居易 秋寒诗:「雪鬓年颜老,霜庭景气秋。」
《國語辭典》:国情(國情)  拼音:guó qíng
一国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等情况。如:「各国的国情不同,为了避免尴尬,最好是入境问俗。」《战国策。秦策一》:「张仪谓秦王曰:『陈轸为王臣,常以国情输楚。仪不能与从事,愿王逐之。』」
《國語辭典》:拮据  拼音:jié jū
1.辛劳操持。《诗经。豳风。鸱鸮》:「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2.境况窘迫,尤指经济困难而言。《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手头不济,诸事拮据。」
《國語辭典》:食货(食貨)  拼音:shí huò
食,与农事饮食相关等事。货,钱财布帛衣服等物。食货泛指财政经济等事。《汉书。卷一○○。叙传下》:「厥初生民,食货惟先。」
《國語辭典》:均输(均輸)  拼音:jūn shū
1.职官名。汉武帝时于每郡所置均输官以流通货物。
2.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所创的一种新法。为政府先制定每年物品的预算,由发运司采购物资,以节省不必要的运费。
3.一种九章算术。
《國語辭典》:国力(國力)  拼音:guó lì
国家所具备的力量。包括人口、土地、经济能量、军事能量、国策与意志。
《國語辭典》:窘迫  拼音:jiǒng pò
困窘急迫。《晋书。卷六二。刘琨传》:「在晋阳,尝为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悽然长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朝奉这座庄居,六百银子也不能勾得他,乘他此时窘迫之际,胡乱找他百把银子,准了他的庄,极是便宜。」也作「窘急」、「窘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