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射牛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自射牛以示隆重。国语·楚语下:“天子禘郊之事,必自射其牲,王后必自舂其粢;诸侯宗庙之事,必自射牛、刲羊、击豕,夫人必自舂其盛。” 韦昭 注:“牲,牛也。”史记·封禅书:“自得寳鼎,上( 武帝 )与公卿诸生议封禪。封禪用希旷絶,莫知其仪礼,而羣儒采封禪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禪仪。” 宋 秦观 《进南郊庆成诗》:“路寝前斋玉,清宫復射牛。”
《國語辭典》:龙祠(龍祠)  拼音:lóng cí
匈奴称祭祀天神为「龙祠」。《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匈奴俗,岁有三龙祠,常以正月、五月、九月戊日祭天神。」
《國語辭典》:郊祭  拼音:jiāo jì
1.古代帝王在郊外祭祀天地的典礼。
2.在郊外举行祭祀典礼。《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鲁有天子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
《漢語大詞典》:类帝(類帝)
祭祀天帝。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增类帝之宫,飭礼神之馆。” 李善 注:“礼记曰:‘天子将出征,类于上帝。’类,祭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类帝禋宗,光有神器。”参见“ 类祭 ”。
《漢語大詞典》:类祭(類祭)
古代祭天及五帝之祭名。《书·舜典》“肆类于上帝” 唐 孔颖达 疏:“遂行为帝之事,而以告摄事。类祭于上帝,祭昊天及五帝也。”清史稿·礼志四:“兵戎国之大事,命将先礼堂子,正类祭遗意,礼纛即禡也。”
《漢語大詞典》:郊霈
祀天求神而降雨。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张安道 为諫官,乞因郊霈,许诸帅纳其自新之请,以安西界生灵,其言甚美。”
《漢語大詞典》:八陛
八层台阶。古代天子祭祀天地的祭坛有八陛。后汉书·祭祀志上:“﹝ 建武 ﹞二年正月,初制郊兆於 雒阳 城南七里,依 鄗 。采 元始 中故事。为圆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乡,西上。”后以“八陛”称祭神之坛。隋书·音乐志:“七星是仰,八陛有凭。”《宋书·乐志七》:“帝临中坛,神从八陛。”
《漢語大詞典》:神祀
祭祀天神。周礼·地官·鼓人:“以雷鼓鼓神祀。” 郑玄 注:“神祀,祀天神也。” 贾公彦 疏:“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管子·四时:“谨修神祀,量功赏贤。”
《漢語大詞典》:禅台(禪臺)
古代帝王为祭祀天地山川而筑的祭坛。《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朝歌城 内筑禪臺,万姓欢呼动八垓。”
《漢語大詞典》:雅舞
亦作“ 雅儛 ”。 古代帝王用于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的舞蹈。分文、武两大类。文舞的舞者左手执籥,右手执翟。武舞的舞者手执朱干、玉戚等兵器。起源于 周 ,以后历代均有增删修订,以歌颂本朝的文治武功。 三国 魏 曹丕 《于谯作》诗:“献酬纷交错,雅舞何鏘鏘。”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西城善雅儛,总章饶清弹。”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序:“雅舞者,郊庙朝饗所奏文、武二舞是也。古之王者,乐有先后,以揖让得天下,则先奏文舞;以征伐得天下,则先奏武舞;各尚其德也。 黄帝 之《云门》, 尧 之《大咸》, 舜 之《大韶》, 禹 之《大夏》,文舞也;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武舞也。 周 存六代之乐,至 秦 惟餘《韶》《武》; 汉 魏 以后,咸有改革,然其所用,文武二舞而已,名虽不同,不变其舞。故《古今乐録》曰:‘自 周 以来,惟改其辞,示不相袭,未有变其舞者也。’……自 汉 已后,又有庙舞,各用於其庙。凡此皆雅舞也。”
《漢語大詞典》:位版
帝王郊祀天地祖宗时,用以书神位之版。 宋 岳珂 愧郯录·金版:“今郊祀天地祖宗,正配位皆有金版书神位,以金饰木为之。如匣之制,稍高博,且表以字。 珂 按,典故, 政和 六年六月甲戍,宣和殿学士礼制局详议官 蔡攸 言:‘臣昨受睿言,讨论位版之制,退攷太史局所掌,见用位版皆无所稽据。’”
《漢語大詞典》:灵畤(靈畤)
即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之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濯濯之麟,游彼灵畤。”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 武帝 祠五畤,获白麟,故言游灵畤。”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三》:“朝阳栖於鸣凤,灵畤牧於般麟。” 倪璠 注引史记·封禅书:“郊 雍 ,获一角兽,若麟然。有司曰:陛下肃祗郊祀,上帝报享,锡一角兽,盖麟云。於是以荐五畤。”
《漢語大詞典》:绛简(絳簡)
即赤章。道教祀天奏章用“玉书絳简赤丹文”。见黄庭内景经·仙人章。以其用丹朱书写,故称。 南朝 梁 沈约 《与陶弘景书》:“方当名书絳简,身游元闕。” 唐 李商隐 《郑州献从叔舍人褒》诗:“絳简尚参黄纸案,丹炉犹用紫泥封。”
《漢語大詞典》:正仗
指朝廷举行祀天、朝会等大典用的仪仗。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初,有司将立正仗,宿设乐县於殿庭。”
《漢語大詞典》:燔瘗(燔瘞)
(1).祭祀天地。汉书·终军传:“专神明之敬,奉燔瘞於郊宫。” 颜师古 曰:“燔,祭天也;瘞,祭地也。”
(2).指祭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谨择元日,与百寮登坛,受皇帝璽綬。脩燔瘞,告类于天神。”
《漢語大詞典》:四类(四類)
(1).古祭名。指古代天子在四郊祭祀天神。
(2).指五色、五声、五臭、五味。见尹文子·大道上
(3).指经、史、子、集。见新唐书·艺文志序
(4).指年表、官阀、政迹、凡例。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艺文·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