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右都御史
官名。明代都察院(国家的监察机关)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例如:南京右都御史。——·张廷玉《明史》
《漢語大詞典》:豸补(豸補)
旧时监察、执法等官员所穿的官服。其前胸、后背缀有金线或采丝绣成的补子,图形为獬豸,故称。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忽一日, 可成 入城,撞见一人,豸补银带,乌纱皂靴,乘舆张盖而来,僕从甚盛。”
《漢語大詞典》:五院制
孙中山 提出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中央政府分设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各自独立,分别行使职权,都对国民大会负责。
《国语辞典》:监察权(监察权)  拼音:jiān chá quán
政府五种治权之一,即监察官吏之权。在国父所倡的五权宪法中,与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四权并立。分弹劾权、审计权、同意权、纠举权。由监察院掌理。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风宪官(風憲官)
指监察执行法纪的官吏。明史·刑法志一:“初詔内外风宪官,以讲读律令一条,考校有司。”《六部成语·吏部》:“风宪官。”注:“风闻奏事执掌法度之官,即御史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今时司法者,有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按察司;行政者,有布政司、知府、知州、知县。此一官而用定名者也。然自其相联相属言之,则前者皆可云风宪官,后者皆可云地方官。”参见“ 风宪 ”。
《國語辭典》:风宪(風憲)  拼音:fēng xiàn
1.风纪法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
2.掌管风纪的官吏。唐。张谓 送韦侍御赴上都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3.比喻庄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二出:「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街三市排场遍。」
《漢語大詞典》:钤察(鈐察)
钳制监察。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自是天下皆有釐局,而 湖南 立法最善。其法兼用官绅,互相鈐察。”
分類:钳制监察
《國語辭典》: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拼音: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
语出《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比喻一个人的言行,均受到众人的监视注意,不可不慎。宋。陆九渊 与严泰伯三首之一:「古人谓戒谨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庸敢有戏论乎?」《歧路灯》第二一回:「这谭绍闻也觉得今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心中老大的不安。」
《漢語大詞典》:监理员(監理員)
负有监察管理责任的官员。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上卷三一:“自从监理员来了之后,院长反而得到一重保障,他们更多地把药品运出去卖掉,连监理员也分得一份。”
《國語辭典》:监票(監票)  拼音:jiān piào
投票时在一旁看守监督。如:「这次的选举他将担任监票的工作。」
《漢語大詞典》:监仆(監僕)
贬称负责监察的人。 清 顾炎武 《郡县论三》:“故天下之患一圉人之足办,而为是纷纷者也,不信其圉人而用其监僕,甚者并监僕又不信焉,而主人之耳目乱矣。”
《漢語大詞典》:监纪(監紀)
监察统理。明史·丘禾嘉传:“﹝ 崇禎 ﹞三年正月, 蓟 辽 总督 梁廷栋 入主中枢,衔总理 马世龙 违节制,命 禾嘉 监纪其军。” 清 汪琬 《江天一传》:“﹝ 顺治 二年﹞六月, 唐 藩自立於 福州 ,闻 天一 名,授监纪推官。”
分類:监察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