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失众(失衆)
谓失去民心;失去众心。左传·襄公十八年:“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轻,轻则失众。”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 杜牧 注:“忧在内,是自失其众心也。” 张预 注:“言士卒相聚私语,低缓而言,以非其上,是不得众心也。”
《漢語大詞典》:民碞
谓民心不齐。书·召诰:“王不敢后,用顾畏于民碞。” 孔颖达 疏:“碞,即巖也,参差不齐之意,故为僭也。”一说谓民情险恶。 陈澔 集说:“碞,险也。”
《漢語大詞典》:情和
谓民心悦服。后汉书·南蛮传:“ 进 乃简选良吏,得其情和。”
《漢語大詞典》:入民
谓得民心。 清 朱仕琇 《松溪令潘公去思碑》:“隘其大泽於一邑,隄防瀦蓄,故其入民也深。”
《漢語大詞典》:辞曹(辭曹)
(1).官名。 东汉 始置,主管辞讼。后汉书·百官志一:“辞曹主辞讼事。”后汉书·陈宠传:“ 昱 高其能,转为辞曹,掌天下狱讼。” 李贤 注引《续汉志》:“三公掾属二十四人,有辞曹,主讼事也。”
(2). 晋 羊祜 都督 荆州 诸军事,镇 襄阳 ,甚得民心。既卒,州人避其讳,改呼户曹为辞曹。户与祜谐音。晋书·羊祜传:“ 荆州 人为 祜 讳名,屋室皆以门为称,改户曹为辞曹焉。”参见“ 户曹 ”。
《漢語大詞典》:户曹
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 后汉 、 三国 魏 以下有户曹掾。 北齐 与功曹同为参军。 隋 有户曹参军。 唐 诸府称户曹。在州曰司户。户曹掌管籍账、婚姻、田宅、杂徭、道路等事。后汉书·百官志一:“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户曹:“ 汉 公府有户曹掾,主民户祀农桑,州郡为史, 北齐 与功仓曹同为参军, 唐 诸府曰户曹,餘州曰司户。”又 清 代户部司员亦称户曹。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
《漢語大詞典》:谕檄(諭檄)
说明情况安定民心的公文。 宋 王安石 《送文学士倅邛州》诗:“时平无諭檄,不访 碧鸡 祥。”参见“ 諭蜀文 ”。
《漢語大詞典》:谕蜀文(諭蜀文)
汉 番阳 令 唐蒙 奉命赴 夜郎 ,途中,“发军兴制,惊惧子弟,忧患长老,郡又擅为转粟运输”, 武帝 乃使 司马相如 责 唐蒙 ,并草檄“喻告 巴蜀 民以非上意”。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遂以“諭蜀文”喻指安民告示。 元 陈孚 《交州使还感事》诗之二:“榻前未上征 辽 疏,囊底空留諭 蜀 文。”亦作“ 諭蜀书 ”。 明 张舍 《己亥秋月寄杨升庵》诗:“登楼莫作依 刘 赋,奉使曾传諭 蜀 书。”
《漢語大詞典》:静民
谓安定民心。逸周书·谥法:“大虑静民曰定。” 朱右曾 校释:“静,安也。”
分類:安定民心
《漢語大詞典》:骇政(駭政)
谓民心不安于政命。荀子·王制:“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杨倞 注:“骇政,不安上之政也。”
分類:民心不安
《漢語大詞典》:散涣
(1).形容水四散而流。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涣夷陆,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散涣长惊,电透箭疾。” 唐 柳宗元 《愚溪对》:“西海有水,散涣而无力,不能负芥。”
(2).引申指团体或民心涣散松懈。 明 李东阳 《改建忻庙学记》:“虽严驱力禁,强而使之学,亦散涣流荡而不可得。” 梁启超 《南海康先生传》第六章:“又以为 中国 人公德缺乏,团体散涣。”
(3).分布。 汉 王褒 《洞箫赋》:“气旁迕以飞射兮,驰散涣以逫律。”
《漢語大詞典》:天贼(天賊)
(1).指违逆天意民心的坏人;巨贼。墨子·天志中:“上不利乎天,中不利乎鬼,下不利乎人,三不利无所利,是谓天贼。”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人君配乾而仁,顺育万物以成大功,非得以养姦活罪为仁,放纵天贼为贤□也。”
(2).星相术士所谓盗神。《协纪辨方书·义例四·天贼》:“《神枢经》曰:天贼者,月中盗神也。其日忌远行。”
《漢語大詞典》:获民(獲民)
谓得民心。左传·昭公三年:“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 汉 焦赣 《易林·萃之姤》:“种一得十,日益有息,仁政获民,四国亲睦。”
《漢語大詞典》:安民榜
安定民心的布告。 清 王逋 《蚓庵琐语》:“贝勒王扎营演武场,先遣数骑进城,揭安民榜。”
《漢語大詞典》:移国动众(移國動衆)
动摇国基及民心。管子·五辅:“若民有淫行邪性,树为淫辞,作为淫巧,以上諂君上,而下惑百姓,移国动众,以害民务者,其刑死流。”
《國語辭典》:心在魏阙(心在魏闕)  拼音:xīn zài wèi què
魏阙,古代宫门外的楼观,其下两旁悬布法令,因用以代称朝廷。语本《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心在魏阙指不论身在何处,仍关心国事。也作「心瞻魏阙」、「心驰魏阙」、「心存魏阙」。
《国语辞典》:民心不壹  拼音:mín xīn bù yī
人民心意不同。《左传。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事序不类,官职不则,同始异终,胡可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