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天  拼音:shēng tiān
死后投生天界。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儒林外史》第二○回:「请几众师父替我念一卷经,超度我生天。」
《漢語大詞典》:合天
合乎自然;合乎天道。庄子·达生:“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 郭象 注:“不离其自然也。” 唐 彭朝曦 《勤政楼视朔观云物赋》:“静以法地,动而合天。”
《國語辭典》:顺天(順天)  拼音:shùn tiān
1.遵循天道。《易经。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文王顺天理物,师用贤圣。」
2.地名。明代设置的旧府,今北平市为其旧治。
《漢語大詞典》:法天
效法自然和天道。庄子·渔父:“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於人。” 成玄英 疏:“愚迷之人反於圣行,不能法自然而造适。”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臣闻王者立三公法三光,立九卿以法天。”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规天矩地……顺阴阳,布时令,陈肃圣哲谋,教人主法天,公卿、师保、大臣之世言也。”
《漢語大詞典》:昼阴(晝陰)
(1).白昼阴暗。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浮云鬱而四塞兮,天窈窕而昼阴。” 唐 王维 《赋得秋日悬清光》:“昼阴殊众木,斜影下危楼。” 唐 杜牧 《绿梦》诗:“秋色寄高树,昼阴笼近山。”
(2).指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参见“ 昼阴夜阳 ”。
《漢語大詞典》:昼阴夜阳(晝陰夜陽)
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后汉书·王允传:“月犯执法,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
分類:阴阳
《漢語大詞典》:御天
(1).控御天道,统治天下。《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孔颖达 疏:“乾之为德,以依时乘驾六爻之阳气,以控御於天体。”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朕秉籙御天,握枢临极。” 唐 黄滔 《景阳井赋》:“御天失措,且四方之大何从;没地无慙,顾九仞之深可匿。” 明 王鸿儒 《凝斋笔语》卷一:“天之六阳时序如此,圣人加画乾封亦如此,此所以御天也。”
(2).宫门名。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之三三:“又是宫车入 御天 ,丽姝歌舞太平年。”
《漢語大詞典》:天咫
(1).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 韦昭 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因以指天道。 清 钱谦益 《建文年谱序》:“而 赵君 之为斯谱,本天咫,述民彝,备国故,搜遗忠。”
(2).《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杜预 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后因以“天咫”为帝王所居之地。如 震钧 撰有天咫偶闻,述有关 北京 之事。
《國語辭典》:非命  拼音:fēi mìng
1.非寿终正寝。一般指因意外而死亡。《北史。卷一○○。序传》:「痛父非命,终身不食酒肉。」《文选。潘安。马汧督诔》:「然则忠孝义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
2.否定宿命的说法。《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國語辭典》:六道  拼音:liù dào
佛教认为众生由于过去世所作的业,造成每个生命不同的存在状态。存在的状态可分成六类,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称为「六道」,众生未解脱前,始终在其中辗转生死。《起世经》卷九:「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證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即名为『世间转尽』。」《西游记》第八回:「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也称为「六趣」。
《國語辭典》:大顺(大順)  拼音:dà shùn
1.顺乎伦常天道。《汉书。卷四。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
2.自然。三国魏。嵇康 养生论:「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3.大循环法则。《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纪纲,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4.唐朝昭宗的年号(西元890~891)。
5.明代末叶,平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所建政权的称号(西元1644~1645)。
《漢語大詞典》:乾刚(乾剛)
(1).谓天道刚健。亦用以称帝王的刚健决断。语出易·杂卦:“《乾》《坤》柔。”汉书·谷永传:“陛下诚深察愚臣之言……奋乾刚之威,平天覆之施。”《后汉书·杨震传》:“唯陛下奋乾刚之德,弃骄奢之臣,以掩訞言之口。”
(2).引申指君主的威权。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伏望陛下运以乾刚,照以离明,为宗社生灵大计,断而行之。”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愿陛下离照旁通,乾刚独断,政绩显著。”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伏愿迅振乾刚,即传严旨,将此二人立正典刑。”
《漢語大詞典》:逆天
谓违背天意或天道。管子·形势:“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史记·晋世家:“今天以 秦 赐 晋 , 晋 其可以逆天乎?”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四折:“只是 刘太后 怀嫉妬心肠,做这等逆天悖理的勾当。”《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此天赐奇功,不取是逆天也。” 清 袁枚 新齐谐·挂周仓刀上:“然汝不顺天地阴阳自生自灭之理,妄想矫揉造作,希图不死,是逆天而行,亦有不合。”
《漢語大詞典》:天极(天極)
(1).自然之道。庄子·盗跖:“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 成玄英 疏:“无问枉直,顺自然之道,观照四方,随四时而消息。”
(2).天道的极限。国语·越语下:“无过天极,究数而止。” 韦昭 注:“极,至也。究,穷也。无过天道之所至,穷其数而止也。”
(3).古代指天的南北两极。《楚辞·天问》:“斡维焉繫?天极焉加?” 朱熹 集注:“天极,谓南北极,天之枢纽,常不动处,譬则车之轴也。”
(4).犹天边。北史·高丽传:“ 高丽 係诚天极,累叶纯诚,地产土毛,无愆王贡。”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之十一:“平沙际天极,但见黄云驱。”
(5).星名。即北极星。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 宋 王禹偁 《补李揆谏改葬杨妃疏》:“臣闻:天极之后,有四星焉,盖后妃之象也。”
《漢語大詞典》:天统(天統)
(1).“三统”之一。 周 正建子,称天统。《礼记·檀弓上》“ 周 人尚赤” 郑玄 注“以建子之月为正” 唐 孔颖达 疏:“建子之月为正者,谓之天统。”
(2).称建子之月。 宋 苏轼 《贺邻帅及监司冬至启》:“月临天统,首冠於三正。”
(3).天之统绪;天之正统。史记·高祖本纪论:“故 汉 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得天统矣。” 唐 王维 《上张令公》诗:“天统知 尧 后,王章笑 鲁 初。”
(4).指皇统,帝位。宋书·殷景仁传:“奉天统者,每屈情以申志。” 宋 王安石 《笏记》:“伏惟皇帝陛下,绍膺天统,遵养圣功,旁招俊良,横及疏贱。”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四时乐时雍,圣主垂衣御天统。”
(5).犹天道,天理。《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不用之,则逆天统、违人望。逆天统则灾眚降,违人望则化不行。”
《國語辭典》:乾纲(乾綱)  拼音:qián gāng
1.上天的法则。《晋书。卷五二。华谭传》:「圣人之临天下也,祖乾纲以流化。」
2.君权。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昔周道衰陵,乾纲绝纽。」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恨权臣协谋助党,专朝政颠覆乾纲。」
3.戏称夫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