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柔嘉  拼音:róu jiā
美善。晋。张华〈轻薄篇〉:「被服极纤丽,肴膳尽柔嘉。」唐。陆贽 册淑妃王氏为皇后文:「言无伐善,志在匿瑕,柔嘉自持,喜愠莫见。」
《國語辭典》:良心  拼音:liáng xīn
1.人类天生本然的善心。《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唐。孔颖达。正义:「良心即善心,善心即仁义之心。」
2.能辨别是非善恶的认知作用。如:「这个绑匪终于良心发现,放了人质。」《红楼梦》第六五回:「你还是个有良心的小子,所以叫你来伏侍。」
《國語辭典》:真心  拼音:zhēn xīn
诚心,真实的心意。《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欲设閒离之说,乱惑真心。」《红楼梦》第五七回:「邢夫人也不过是脸面之情,亦非真心疼爱。」
《國語辭典》:温良(溫良)  拼音:wēn liáng
温和而善良。《三国演义》第五七回:「腾身长八尺,体貌雄异,禀性温良,人多敬之。」《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位小姐,德性温良,才貌出众。」
《漢語大詞典》:忠嘉
忠厚善良。 宋 曾巩 《枢密迁官加殿学士知州制》:“某忠嘉惠和,德操惟邵,先帝所遗,以辅朕躬。”
《漢語大詞典》:元正
(1).正月元日。元旦。语出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 文祖 。” 孔 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艺文类聚》卷七十引 汉 崔瑗 《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孔灵。”晋书·王导传:“自后元正, 导 入,帝犹为之兴焉。”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题》诗:“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2).善良正直。《南齐书·柳世隆传》:“及总任方州,民颂宽德,翼教崇闥,朝称元正。”
《漢語大詞典》:福善
(1).福德善行。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既济》:“栋隆强辅,宠贵日光,福善并作,乐以高明。”太平广记卷三七七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赵泰》:“有人著絳衣,坐大屋下,以次呼名,问生时作何孽罪?行何福善?”
(2).赐福给善良的人。 晋 刘琨 《答卢谌诗》:“祸淫莫验,福善则虚。” 明 吴承恩 《送郡伯古愚邵公擢山东宪副序》:“如公惩恶以福善,无所顾虑也。”参见“ 福善祸淫 ”。
《國語辭典》:福善祸淫(福善禍淫)  拼音:fú shàn huò yín
天道劝善惩恶,凡人为善得福,为恶则得祸。《书经。汤诰》:「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梁书。卷五○。文学传下。刘峻传》:「呜呼!福善祸淫,徒虚言耳。」
《漢語大詞典》:性善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漢語大詞典》:性恶(性惡)
战国 时 荀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必须以礼义刑罚治之,才能使之改恶从善。与 孟子 的性善论相对立,也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参见“ 性善 ”。
《國語辭典》:吉人  拼音:jí rén
善良的人。《书经。泰誓中》:「吉人为善,惟日不足。」
分類:吉人善良
《國語辭典》:贤德(賢德)  拼音:xián dé
良善的品行。《易经。渐卦。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舜王治世,举八元、八恺,共十六个才子,是有贤德名望的人。」
《國語辭典》:好人  拼音:hǎo rén
1.美人。《诗经。魏风。葛屦》:「要之襋之,好人服之。」
2.品性端正、善良的人。《北齐书。卷三七。魏收传》:「卿何由知其好人?收曰:『高允曾为绰赞,称有道德。』」《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道:『惭愧!正是好人相逢,恶人远离。且得脱了这场灾难。』」
3.健康的人。《红楼梦》第九七回:「贾政……不信冲喜之说。那知今日宝玉居然像个好人一般,贾政见了倒也喜欢。」
4.和事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我终日在姊夫家里走动,……我在里头做好人,少不得听我处法。」
《漢語大詞典》:粹美
(1).纯洁善良。《汉书·董仲舒传》:“或夭或寿,或仁或鄙,陶冶而成之,不能粹美,有治乱之所生,故不齐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 陈福公 长卿 重厚粹美,有天人之相,然议者拟其少英伟之气。” 明 文徵明 《侍御陈君石峰记》:“公以粹美之质,履明洁之操。”
(2).纯正美好。 宋 曾巩 《程嗣恭祖无颇程博文推官制》:“使风俗有以粹美,而四方有以观则。” 宋 陆游 《岁暮感怀》诗:“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
(3).犹精美。 唐 皇甫湜 《题浯溪石》诗:“中行虽富剧,粹美君可盖。” 明 张居正 《答汪司马南溟书》:“敷奏明切,文辞粹美,读之再过,叹挹弥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未著芬芳,常乏粹美。”
《國語辭典》:善心  拼音:shàn xīn
善良慈悲的心。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读释氏经,亦能了其深义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
分類:善心善良
《國語辭典》:好意  拼音:hǎo yì
好心。宋。苏轼〈送张嘉州〉诗:「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红楼梦》第一○三回:「我们姑娘好意待香菱,叫他在一块儿住,他倒抽空儿药死我们姑娘。」
《漢語大詞典》:嘉善
(1).犹言吉祥太平。 汉 焦赣 《易林·讼之观》:“钦明之德,坐前玉食,必保嘉善,长受安福。”
(2).善良,美好。大戴礼记·千乘:“夫政以教百姓,百姓齐以嘉善,故蛊佞不生,此之谓良民。”《后汉书·杨终传》:“ 汉 兴,诸侯王不力教诲,多触禁忌,故有亡国之祸,而乏嘉善之称。”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谓之尹吉” 唐 孔颖达 疏:“彼都人有君子之德,其家之女,谓之正直而嘉善矣。”
(3).谓赞美善人。论语·子张:“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邢昺 疏:“人有善行者,则嘉美之。” 三国 魏 曹植 《当欲游南山行》:“嘉善而矜愚,大圣亦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