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相好
佛教语。佛经称 释迦牟尼佛 有三十二种相,八十二种好。又称 无量寿佛 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亦用作佛像的敬称。 汉 牟融 《理惑论》:“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 唐 王勃 《梓州慧义寺碑铭》:“容华秀絶,相好端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五:“ 释氏 在世时,説法於忉利天,而 优填王 思慕不已,请 大目犍连 运神力,於他方取旃檀木,摄匠手,登天视其相好,归而刻焉。”
《国语辞典》:诵经(诵经)  拼音:sòng jīng
1.佛教徒或僧尼念佛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看守著洞中,自早夜焚香诵经,我到人间走一遭去也。」
2.戏称人嘴里唠叨不停。如:「你一天到晚就像诵经一样,烦不烦人?」
《漢語大詞典》:净名
(1). 毘摩罗诘 (Vimalakīrti)佛的别称。亦指 毘摩罗诘 佛像。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五·释昙斐:“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所以 浄名 杜口於方丈, 释迦 缄默於双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釐国:“伽蓝东北三四里有窣堵坡,是 毗摩罗詰 。 唐 言 无垢 ,旧曰 浄名 ,然浄则无垢,名则是称,义虽取同,名乃有异。旧曰 维摩詰 ,讹略也。” 清 钱谦益 《西湖杂感》诗之八:“今日一灯方丈室,散花长侍 浄名 翁。”
(2).佛经名。《维摩诘经》的异称。 唐 郑薰 《赠巩畴并序》:“其於《浄名》, 僧肇 尤精达。”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顾以为必有本体,名曰物如。物如云者,犹《浄名》所谓色如耳。”
分類:佛经
《國語辭典》:上士  拼音:shàng shì
1.贤士。《老子》第四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古代官阶。阶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冢宰》:「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也称为「元士」。
3.现行士官军阶的最高级,位在中士之上,少尉之下。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追求佛道的大乘修行人。
《國語辭典》:石经(石經)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漢語大詞典》:金绳(金繩)
(1).黄金或其他金属制的绳索。(1)用以编连策书。后汉书·方术传序:“然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于明灵之府,封縢于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南齐书·高帝纪上:“披金绳而握天镜,开玉匣而总地维。”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登封告禪,玉牒金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造玉策三枚,皆以金绳连编玉简为之。”(2)用于一般拴束。 唐 韩愈 《石鼓歌》:“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2).佛经谓 离垢国 用以分别界限的金制绳索。 唐 李白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王琦 注引《法华经》:“国名 离垢 ,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招,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守五十韵》:“嵐光浮翠黛,塔势界金绳。”
(3).借指地平线。 唐 刘长卿 《龙门八咏·退公龛》:“閒云随锡杖,落日低金绳。” 康有为 《八月十四夜香港观灯》诗:“空濛海月上金绳,又看秋宵 香港 灯。”
《漢語大詞典》:四句
(1).指近体诗中的绝句。因一首四句,故称。 唐 韩愈 《酬马侍郎寄酒》诗:“一壶情所寄,四句意能多。秋到无诗酒,其如月色何!” 宋 苏轼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之六:“君知早落坐先开,莫著新诗四句催。”
(2).指佛经中的偈。因四句合为一偈,故称。 唐 胡伯崇 《赠释空海歌》:“説四句,演毘尼,凡夫听者尽归依。”
《國語辭典》:宝刹(寶剎)  拼音:bǎo chà
1.佛土。《幻三昧经。卷上》:「从宝刹来者,但见众宝。」
2.对寺院的敬称。南朝梁。沈约〈内典序〉:「灵仪炫日,宝刹临云。」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诗:「晚登西宝刹,晴望东精舍。」
《國語辭典》:龙藏(龍藏)  拼音:lóng zàng
1.佛教传说龙树从龙宫中取得大乘经典流布人间,故称大乘经典为龙藏。唐。德宣 隋司徒陈公舍宅造寺碑:「济八苦于无明之河,秘密成伊;演龙藏于三千世界,童蒙求我。」
2.清雍正十三年(西元1735)至乾隆三年(西元1738),在北京刻印的敕版藏经。七百一十八函,七千一百六十八卷。以明北藏为底本,略有增减。也称为「清藏」。
《國語辭典》:龙藏寺碑(龍藏寺碑)  拼音:lóng zàng sì bēi
隋开皇六年(西元586)所建立的石碑,在今河北省定县东龙藏寺。石碑上字画遒劲,上承六朝馀风,下开欧虞之体,堪为隋碑第一。
分類:正书书法
《國語辭典》:说经(說經)  拼音:shuō jīng
1.讲述经书。《汉书。卷三○。艺文志》:「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而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2.一种流行于宋代的说唱艺术,多在演述佛经故事。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经谓演说佛书。」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说经:长啸和尚、彭道安、陆妙慧、陆妙净。」
《國語辭典》:梵天  拼音:fàn tiān
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创造神。与湿婆、毗湿笯成三位一体。虽然一切万物皆从祂而来,但魔鬼、灾难也是祂创造的,所以在三位中地位并不高,在佛教中,梵天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身高四十五里长,住色界初禅天,是佛教护法神之一。也称为「大梵天」、「大梵天王」。
《漢語大詞典》:踏花
亦作“蹋花”。
(1).踏青,游春。 五代 谭用之 《寄阎记室》诗:“鼇逐玉蟾攀桂上,马随青帝踏花归。” 宋 刘过 《祝英台近·同妓游帅司东园》词:“晚来约住青驄,蹋花归去,乱红碎,一庭风月。” 明 汤显祖 《送牛光山暂归泾阳》诗:“献岁客残同署晓,兼春人忆踏花时。” 唐韬 《创作漫谈·不做落第秀才》:“有一次,出的画题是‘踏花归去马蹄香’,‘踏花’只是游春的意思,这一点容易画……惟有‘香’是抽象的东西,很难从画面上表现。”
(2).佛经故事:昔有 南窟仙人 ,见鹿产一女,即取归抚养,长大成人,惟脚似鹿,是为鹿女。一日,因洞中火熄,命鹿女往 北窟仙人 处取火。 北窟仙人 见鹿女行处步迹皆有莲花,因与鹿女言:绕我舍七匝,当与汝火。鹿女如其所言,遂取火而去。参阅《杂识藏经》卷二《鹿女夫人》。后因以“踏花”谓鹿女步行,足迹状如莲花。 唐 王维 《游感化寺》诗:“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
《漢語大詞典》:经台(經臺)
用于讽诵佛经的平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面南岭,建经臺;倚北阜,筑讲堂;傍危峰,立禪室;临浚流,列僧房。” 清 董国华 《忆旧游·秋寺》词:“凄然经臺静,嘆莲花香老,冷到蒲团。”
《漢語大詞典》:金屑
(1).黄金的粉末、碎末。 宋 梅尧臣 《妾薄命》诗:“曾闻清冷混金屑,谁谓飘扬逐路人。”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戈壁无水草处,地方官踏着,有可簸采金屑之地。” 叶圣陶 《城中·病夫》:“有几个翻检很高的一堆书籍,眉头微蹙,目光深沉,似乎要从细碎的沙砾里拣出金屑来。”
(2).佛教谓佛经中的片言只语,佛法中的一知半解。《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金屑虽贵,落眼成翳。”五灯会元·东林总禅师法嗣·龙泉夔禅师:“岂况牵枝引蔓,説妙谭玄。正是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3).见“ 金屑酒 ”。
(4).黄色的花粉。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朱瑾:“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於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
《漢語大詞典》:金屑酒
古代帝王赐死之酒。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 伦 乃矫詔遣尚书 刘弘 等持节齎金屑酒赐后死。”亦省作“ 金屑 ”、“ 金酒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不听,竟遣使齎金屑饮 晃 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殯敛於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贾后 服金酒死, 贾午 考竟,用大杖终。” 唐 刘禹锡 《马嵬行》:“贵人饮金屑,倏忽蕣英暮。”
分類:帝王
《國語辭典》:内典(內典)  拼音:nèi diǎn
佛经。《南史。卷三○。何尚之传》:「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乐天一生精究内典,勤脩上乘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