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情面  拼音:qíng mian
1.情分与面子。多指私人关系。如:「不顾情面」。《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一概情面不管。」
2.含情的容颜。唐。马湘 题龙兴观壁诗其三:「含笑谩教情面厚,多愁还使鬓毛斑。」
《漢語大詞典》:大围(大圍)
(1).山名,在今 湖南 浏阳县 东北。道教所称人间神仙居住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之一。 前蜀 杜光庭 《名山洞天福地记》:“第十三洞天, 大围山 ,周迴三百里,名好生玄上之天,在 潭州 醴陵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大围山 ,县东北百五十里,旧名 首禪山 ,山顶有 白沙湖 ,广袤五十餘里……冈峦围绕,盘踞四县,因居 大围 。”
(2).指光环较大的月晕。《中国谚语资料·江苏民谚》:“大围风,小围雨。”
《漢語大詞典》:谪限(謫限)
古代迷信认为神仙因罪谪降人间有一定期限,谓之“謫限”。期限一满;即可重返仙界。 宋 钱愐 《钱氏私志·明节刘后》:“謫限已尽,不得少留,寃痛之情,言不能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妾与夫人,俱隶仙籍,偶以罪过謫人间。夫人已復旧位,妾謫限未满。” 清 陈文述 《题〈疏香阁遗集〉后》:“綺语也知关謫限,兰因无那种愁恨。”参见“ 謫降 ”。
《國語辭典》:谪降(謫降)  拼音:zhé jiàng
1.官吏因罪降职。宋。王巩〈甲申杂记〉:「将引用岭南谪降人,元祐人同力为之。」
2.仙人堕落人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若非仙官谪降,便是古德转生。」
《漢語大詞典》:觉星(覺星)
星名。一名天棓。旧谓此星出主人间有兵争。汉书·天文志:“﹝岁星﹞赢东北, 石氏 ‘见觉星’, 甘氏 ‘不出三月乃生天棓’。”晋书·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谓扫星……三曰天棓,一名觉星。本类星,末鋭长四丈。或出东北方西方,主奋争。”
《國語辭典》:面情  拼音:miàn qíng
情分、情面。元。宫大用《范张鸡黍。楔子》:「我独自去与你梢一官来,才显我的面情,我也是个有行止的人。」《董西厢》卷六:「咱弟兄面情非薄,子除了我耳朵儿爱的道。」
《漢語大詞典》:十直
道家指于十斋日到下界伺察人间善恶的诸神。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其有行藏巨细,举措纤微、八灵伺察以无遗,十直考讎而毕至。”参见“ 十斋日 ”。
《漢語大詞典》:十斋日(十齋日)
佛教语。谓每月持斋素食并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经·如来赞叹品》:“復次 普广 ,若未来世众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斋日,对佛菩萨诸贤圣像前读是经一徧,东西南北百由旬内,无诸灾难。” 唐 高祖 《禁行刑屠杀诏》:“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不得行刑,所在公私,宜断屠杀。”亦省作“ 十斋 ”。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之一:“今日非十斋,庖童馈鱼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怎敢説谎?” 清 汪价 《三侬赘人广自序》:“近日士大夫,皆以奉十斋、打叶子为名流雅尚。”
《漢語大詞典》:凡宇
指尘世,人间。 金 王哲 《三光会合》词:“青巾戴取,更衣麻布,得离凡宇,入云霞路。”
分類:尘世人间
《國語辭典》:现象(現象)  拼音:xiàn xiàng
1.知识论上指我们认识外在事物,由于有主观的先天概念加入其中,故所认识者只是现象,而非物的自体。
2.通称事实的状态。如:「社会繁荣,是工商业发达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生地狱(生地獄)
活地狱。形容人间极苦的处所。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 南汉 主﹞作离宫千餘间,饰以珠寳,设鑊汤、铁牀、刳剔等刑,号‘生地狱’。”
分類:人间处所
《漢語大詞典》:难星(難星)
旧说天上星宿主人间祸福,凡主灾难者称“难星”。借指灾祸。 清 李渔 《奈何天·逃禅》:“好了,我的难星,多应躲得脱了,但愿佛天保佑,待他早结良缘。”《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老师父没了法子,把两师爷请出去,再三央求,每人送了他二十两银子,才算免了那一晚上的难星。”
《国语辞典》:降凡  拼音:jiàng fán
天神转生于人间。
《漢語大詞典》:赐巧(賜巧)
传说七夕,天上牛郎织女相会,赐人间妇女以智巧。《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夫人曰:‘世谓今宵 天孙 赐巧,小女辈未能免俗,谩设瓜果之筵,亦尝命之赋小诗,以纪佳节。’”
《漢語大詞典》:私券
私人间互立的契约。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记》:“其上有居者,以余之亟游也,一旦欵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
《漢語大詞典》:十三科
(1). 宋 元 明 时中医分科。 宋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风、眼、疮肿兼折疡、产、口齿兼咽喉、针兼灸、金镞兼书禁十三科; 元 代分大方脉、小方脉、杂医、风、产、眼、口齿、咽喉、正骨、金疮肿、针灸、祝由、禁十三科; 明 代则分大方脉、小方脉、妇人、疮疡、针灸、眼、口齿、接骨、伤寒、咽喉、金镞、按摩、祝由十三科。参阅元史·选举志、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医科明史·职官志三
(2). 元 明 时画有十三科,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参阅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画家十三科
(3). 元 明 时裱褙字画有十三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世人但知医有十三科,画有十三科,殊不知裱背亦有十三科。一、织造綾锦绢帛,一、染练上件,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一、餬药矾蜡,一、界尺裁版桿帖,一、轴头,一、餬刷,一、铰练,一、絛,一、经带,一、裁刀。数内闕其一,则不能成全画矣。”
《国语辞典》:宾主礼(宾主礼)  拼音:bīn zhǔ lǐ
宾客、主人间寒暄的礼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出来见了众人,行宾主礼,坐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