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0,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枢衡
大卿
六部
恤刑
省闱
土室
日角
行省
枢近
戊己
天鼓
省署
部吏
中江
天角
《國語辭典》:枢衡(樞衡)  拼音:shū héng
主要的行政机关。《北史。卷一○○。序传》:「仆射执我枢衡,总釐朝务,使我无后顾之忧。」唐。张九龄〈酬宋使君见赠之作〉诗:「时来不自意,宿昔谬枢衡。」
《漢語大詞典》:大卿
宋 代俗称中央各寺的正职长官为大卿。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世俗称列寺卿曰大卿,诸监曰大监,所以别於少卿监。”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 方秋崖 《沁园春》词,櫽括《兰亭序》,有小序:‘ 河彊仲 大卿,禊饮水西,令妓歌《兰亭》,皆不能,乃为以平仄度此曲,俾歌之’云云。”
《國語辭典》:六部  拼音:liù bù
古代官制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车马喧阗,尽六部九卿之辈。」
《國語辭典》:恤刑  拼音:xù xíng
1.语本《书经。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指使用刑罚应慎重审明,不使枉滥。唐。陈子昂 谏用刑书:「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欲陛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
2.在用刑之际,应注意某些可以特别加以体恤的情况。《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成化八年,命司礼太监王高、少监宋文毅两京会审,而各省恤刑之差,亦以是岁而定。」
3.职官名。明、清时设置,由中央派往各地复审囚犯、清理冤狱的官员。《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父逃生救父》:「你爹全亏种义,一向倒也安乐。如今恤刑坐于常熟,解审去了。」
《漢語大詞典》:省闱(省闈)
(1).宫中;禁中。《后汉书·第五伦传》:“伏见虎賁中郎将 竇宪 ,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谦乐善。”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后以久任省闈,上书愿效死边漠,以报国宠。”
(2).指中央行政官署。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3). 唐 宋 时试进士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称。又称礼闱。 元 以后,称各行省主持的考试,中式者为举人。又称乡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蒙文调,将赴省闈。”一本作“选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景州 高冠瀛 ……篤学能文,小试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终。”
《漢語大詞典》:土室
(1).古时天子明堂的中央室。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天子居大庙大室” 唐 孔颖达 疏:“今中央室称大室者,以中央是土室。土为五行之主,尊之故称大…… 周 之明堂亦应土室在中央,大於四角之室也。”
(2).土屋。史记·匈奴列传:“夫力耕桑以求衣食,筑城郭以自备,故其民急则不习战功,缓则罢於作业。嗟土室之人,顾无多辞。”后汉书·袁閎传:“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以母老不宜远遁,乃筑土室,四周於庭,不为户,自牖纳饮食而已。”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瑶臺夏屋,不能悦其神。土室编蓬,未足忧其虑。” 唐 杜甫 《西枝村夜宿赞公土室》诗之二:“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 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國語辭典》:日角  拼音:rì jué
1.额骨中央隆起如日,此称为「日角」,古代认为是帝王或贵人之相。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其相日角,世号太燡。」《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
2.相术家以左额为日角,在天庭的左边。
《國語辭典》:行省  拼音:xíng shěng
中国古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可简称为「省」。
《國語辭典》:行台(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也作「行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
《漢語大詞典》:枢近(樞近)
指接近皇帝的中央政权的枢要职位。《周书·文帝纪上》:“ 孙腾 、 任祥 , 欢 ( 高欢 )之心膂,并使入居枢近,伺国间隟。” 唐 张九龄 《贺张待宾奏克捷状》:“臣等幸忝枢近,承奉圣谋,边捷有符,不胜庆悦。”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十:“ 傅献简公 云: 司马文正公 力辞枢近,尝勉以主上眷意异等,得位庶可行道,道不行去之可也。”
《漢語大詞典》:戊己
(1).指一旬中的戊日和己日。礼记·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己。” 郑玄 注:“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日之行四时之间,从黄道,月为之佐。至此万物皆枝叶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故因以为日名焉。”吕氏春秋·季夏:“中央土,其日戊己。” 高诱 注:“戊己,土日。土,王中央也。”事类赋卷十九引 晋 张华 博物志:“鷰戊己日不衔泥涂巢,此非才智,自然得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适偶有所偏解,犹鹤知夜半,燕知戊己,而未必达於他事也。”
(2).古以十干配五方,戊己属中央,于五行属土,因以“戊己”代称土。 宋 苏轼 《思无邪斋赞》:“培以戊己,耕以赤蛇。”
(3).见“ 戊己校尉 ”。
《漢語大詞典》:戊己校尉
汉 代官名。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戊己校尉, 元帝 初元 元年置。” 颜师古 注:“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己寄治耳。今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也。有戊校尉,有己校尉。一说戊己居中,镇覆四方,今所置校尉亦处 西域 之中抚诸国也。”汉书·西域传上·康居国:“都护 甘延寿 、副校尉 陈汤 发戊己校尉 西域 诸国兵至 康居 ,诛灭 郅支单于 。”亦省称“ 戊己 ”。梁书·诸夷传·西北诸戎:“ 晋氏 平 吴 以后,少获寧息,徒置戊己之官,诸国亦未宾从也。” 唐 杨炯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 车师 旧国,俯枕前廷;戊己遗墟,斜连后壁。”
《漢語大詞典》:天鼓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
《漢語大詞典》:省署
旧指中央官署。新唐书·班宏传:“右僕射 崔寧 署兵部侍郎 刘迺 为上下考, 宏 不从,曰:‘今军在节度,虽有尺籍伍符,省署不校也。’”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子美 怀 薛据 云:‘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省署开文苑,沧浪忆钓翁。’ 据 之诗也。”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京师冬日,例用貂皮煖耳,每遇沍寒,上普赐内外臣工,次日俱戴以廷谢。惟近来主上息止此詔,业已数年,百寮出入省署,殊以为苦,而进阁辅臣为甚。”
分類:中央官署
《漢語大詞典》:部吏
(1).古时城中小吏,约相当于里正。
(2).古代各郡的属吏。泛指地方官。 汉 王充 论衡·商虫:“变復之家,谓虫食穀者,部吏所致也。”后汉书·陈忠传:“自今彊盗为上官若它郡县所糺觉,一发,部吏皆正法。” 李贤 注:“部吏,谓督邮、游徼也。” 宋 苏轼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诗:“我慙山郡空流连,牙兵部吏笑我寒。”
(3).中央各部的办事小吏。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乃飭部吏特约寺中得力之书役来见,善言晓諭,以安其心。”
《漢語大詞典》:中江
(1).江流的中央;江中。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北齐书·王琳传:“ 太清 二年, 侯景 渡江,遣 琳 献米万石,未至,都城陷,乃中江沉米,轻舸还 荆州 。” 元 范梈 《送吴真人持诏宁亲》诗:“明月落中江,倒景射斗牛。”
(2).水名。古三江之一。书·禹贡:“东为 中江 ,入于海。”
(3). 汉 以后有多种解释。汉书·地理志指今 安徽 芜湖 东经 江苏 、 高淳 、 东坝 、 溧阳 至 宜兴 通 太湖 一水;初学记引 郑玄 说,指 岷江 会合 北江 、 南江 后的一段; 盛弘之 《荆州记》指 长江 经流自今 湖北 江陵 以下至 江西 九江 一段。今 四川 沱江 , 六朝 以来亦有 中江 之称。
《漢語大詞典》:天角
(1).谓天之一隅。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诗:“奔河絶地维,折柱倾天角。” 宋 陈造 《泊小姑山》诗:“娟月上天角,相与诧嫵媚。” 茅盾 《子夜》十四:“东方天角有几块很大的火烧云。”
(2).犹天涯。指遥远的地方。 宋 周邦彦 《解连环》词:“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
(3).谓前额之中央部位。 隋 李德林 《天命论》:“帝礼貌多奇,其面有日月河海,赤龙自通,天角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