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0,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禁军
朝官
凤阁
坤维
循墙
天庭
太室
水心
青帝
分行
行台
同知
六官
五方
内阁
《國語辭典》:禁军(禁軍)  拼音:jìn jūn
旧时称防卫首都或宫廷的军队。《三国演义》第八回:「封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也称为「禁卫军」。
《漢語大詞典》:朝官
(1).朝廷的官员。亦指中央官员。魏书·世宗纪:“宗及庶族,祖曾功绩可纪,而无朝官,有官而才堪优引者,随才銓授。”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臣虽非朝官,月受俸钱,岁受禄粟,苟有所知,不敢不言。”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讳:“又某朝官諂事 蔡京 ,呼之为父,合家不许犯‘京’字。”
(2). 宋 代称一品以下常参官员。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讥谑:“有人续其下云:‘君看 姚曄 并 梁固 ,不得朝官未可知。’后果终於京官。” 明 柯维骐 宋史新编·职官四:“凡一品以下常参者,谓之朝官;祕书郎以下未常参者,谓之京官。”
《國語辭典》:凤阁(鳳閣)  拼音:fèng gé
1.绮丽的楼阁。南朝梁。江淹〈齐王谢冕旒诸法物表〉:「凤阁因此而神,琼都由兹而丽。」
2.唐代中书省的别名。参见「中书省」条。
《國語辭典》:坤维(坤維)  拼音:kūn wéi
地的四角。《文选。张协。杂诗一○首之二》:「大火流坤维,白日驰西陆。」
《漢語大詞典》:循墙(循牆)
(1).谓避开道路中央,靠墙而行。表示恭谨或畏惧。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杜预 注:“言不敢安行也。” 晋 陆云 《逸民箴》:“咎自专宠,福在循墙,是故保其安者常危,而忘其存者不亡。” 明 宋濂 《题梁元帝画职贡图》:“其画……亦为 宋 代名笔所作,世之粗工,涂青抹红以欺世者,见之必循墙而避矣。”
(2).为沿墙。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且庭室可改,忆迹无迁;阶墀已平,循墙犹见。”
《國語辭典》:天庭  拼音:tiān tíng
1.天。《文选。班固。答宾戏》:「未仰天庭,而睹白日也。」
2.术数用语。相术家或医生称人两眉之间为「天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看那小厮时,生得天庭高耸,地角方圆,两耳垂珠,是个不凡之相。」
《漢語大詞典》:太室
亦作“ 大室 ”。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國語辭典》:水心  拼音:shuǐ xīn
水的中心。唐。元稹〈说剑〉诗:「幽匣狱中埋,神人水心守。」宋。叶适 水心即事兼谢吴氏表宣义诗六首之五:「听唱三更啰里论,白旁单桨水心村。」
《漢語大詞典》:水心剑(水心劍)
传说中的宝剑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曲水:“ 秦昭王 三月上巳置酒 河 曲,见金人自 河 而出奉水心剑,曰:‘令君制有西夏。’及 秦 霸诸侯,乃因此处立为曲水。” 唐 宋之问 《桂州三月三日》诗:“西夏 黄河 水心剑, 东周 清 洛 羽觴杯。”亦省称“ 水心 ”。 唐 张说 《开元正历颂》:“一麾水心,羣凶泥首。”
分類:宝剑剑名
《漢語大詞典》:青帝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國語辭典》:分行  拼音:fēn háng
商行或银行的分支单位。
《國語辭典》:行台(行臺)  拼音:xíng tái
1.大吏出巡时所驻的地方。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只因省亲心急,不得到行台亲谢。」《官场现形记》第一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台,做了钦差行辕。」也作「行辕」。
2.临时搭建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就在贾母正厅前,搭起行台。」
3.职官名。指置于外州的尚书省。本专主军事,后始兼理民事,唐废。元有行御史台,监临诸省。也称为「行治」。
《國語辭典》:同知  拼音:tóng zhī
1.共知。《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
2.职官名。指正官之副。凡主管一事而不授以正官之名,则谓之知某事,如宋代不以枢密院使授人,则称为「知枢密院事」,副使则称为「同知」。辽、金以后,沿此习惯,如府之主官称「知府」,而以府之佐官为「同知」。《西游记》第九回:「星夜令金牌下户唤到江州同知、州判二人,丞相对他说知此事,叫他提兵相助,一同过江而去。」《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侯同知晚上回府,便会同了众捕快,次日解官。」
《國語辭典》:六官  拼音:liù guān
1.周代分掌国政的六种职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的总称。《周礼。秋官。大司寇》:「凡邦之大盟约,莅其盟书而登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汉。郑玄。注:「六官,六卿之官也。」《孔子家语。卷六。执辔》:「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总治焉。」也称为「六卿」。
2.隋、唐之后,中央政权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尚书总称。《明史。卷二○二。孙应奎传》:「私比党与,势侵六官,气制言路,天下莫不怨愤。」
《國語辭典》:五方  拼音:wǔ fāng
1.东、西、南、北及中央。
2.中国与四夷。《礼记。王制》:「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國語辭典》:内阁(內閣)  拼音:nèi gé
1.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宋。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2.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3.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4.妇女的居室。《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