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披猖
(1).亦作“ 披昌 ”。猖獗,猖狂。北史·王盟独孤信等传论:“ 谊 文武奇才,以刚正见忌, 有隋 受命,鬱为名臣,末路披猖,信有终之克鲜。” 明 屠隆 《昙花记·雠邪设谤》:“前日 萧黄流 与我同席,席上曾説 史思明 也是一员良将,朝廷不能驱使,以致披猖。” 王闿运 《彭寿颐哀词》:“罢计 洛阳 ,羣寇披昌。”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甲辰之役, 日本 与 俄 争我 满洲 ,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 郭沫若 《豕蹄·贾长沙痛哭》:“他想到 梁王 的死,想到天下的不安和 匈奴 的披猖。”
(2).溃散;失意;狼狈。梁书·王僧辩传:“ 上党王 陈兵见卫,欲敍安危,无识之徒,忽然逆战,前旌未举,即自披猖,惊惮之情,弥以伤惻。”北史·王晞传:“人主恩私,何由可保?万一披猖,求退无地。”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 东周 既削弱,两 汉 更沦没。 西晋 何披猖,五胡相唐突。”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吾奉詔讨贼,不幸部曲叛散,欲入朝自诉,又为 绍荣 所隔,披猖至此。”
(3).飞扬。 唐 唐彦谦 《春深独行马上有作》诗:“日烈风高野草香,百花狼籍柳披猖。”
《國語辭典》:悠飏(悠颺)  拼音:yōu yáng
1.飘动的样子。宋。晏殊 浣溪纱。宿酒才醒厌玉卮词:「寒雪寂寥初散后,春风悠飏欲来时。」
2.形容声音回荡久远。清。李渔《閒情偶寄。卷七。声容部。习技》:「一吹洞箫,一拽提琴,暗谱悠飏之曲。」
《漢語大詞典》:纷泊(紛泊)
纷纷落下;飞扬。 汉 张衡 《西京赋》:“起彼集此,霍绎纷泊。”文选·左思〈蜀都赋〉:“毛羣陆离,羽族纷泊。” 刘逵 注:“纷泊,飞薄也。” 吕延济 注:“纷泊,飞扬也。”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二:“秋鹰掣断架上索,利爪一挥毛血落。可怜鸦鹊慕腥膻,犹向巢边竞纷泊。” 宋 王安石 《白日不照物》诗:“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漢語大詞典》:吹扬(吹揚)
(1).鼓吹抬举。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凡夫不识妍蚩,为共吹扬,增长妖妄,为彼巧伪之人,虚生华誉。” 宋 苏轼 《上监司谢礼上启》:“勉知策厉之勤,少答吹扬之赐。”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迁擢》:“仰荷吹扬,谬膺新命。”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唐十在》:“摧挫英雄,吹扬佞媚。”
(2).犹飞扬。 宋 曾巩 《仁风厅》诗:“朱絃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埤雅·释草:“尔雅曰‘苇丑芀’,言其华皆有芀秀,今风輒吹扬如雪,其聚於地如絮也。”
《漢語大詞典》:浮腾(浮騰)
(1).犹跳跃。文选·傅毅〈舞赋〉:“浮腾累跪,跗蹋摩跌。” 李善 注:“浮腾,跳跃也。”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彷徉足以舒其意,浮腾足以逞其情。”
(2).飞扬。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二:“周围廿多里的 钱家村 ,到处浮腾起人声,闪耀着火光。”
分類:飞扬跳跃
《漢語大詞典》:鴥扬(鴥揚)
飞扬。 王闿运 《愁霖赋》:“彼 商苏 与 荀季 ,固顺天而鴥扬。嗟 尼丘 与 孟里 ,乃违运而自彊。”
分類:飞扬
《漢語大詞典》:浮飏(浮颺)
飞扬;飘动。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凡僧寺灶灰……以掷地散远而浮颺者为佳,以其轻滑炼之熟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仰见竹影浮颺,一峯中穿高迥。”
分類:飞扬飘动
《國語辭典》:尘埃(塵埃)  拼音:chén āi
1.飞扬的灰土。《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大宋宣和遗事。利集》:「六月初一日,时盛暑,行沙渍中,每风起,尘埃如雾,面目皆昏,又乏水泉。」也称为「尘土」。
2.尘俗。《淮南子。俶真》:「芒然仿佯于尘埃之外,而消摇于无事之业。」《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3.比喻社会的低下阶层。《警世通言。卷三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有一个梁夫人,能于尘埃中识拔韩世忠。」《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可不是餔啜之徒,感仁兄一饭,盖因我辈钱财轻,义气重,仁兄若非尘埃之中,深知小可,一个素不相识之人,如何肯欣然款纳?」
《國語辭典》:飘飘(飄飄)  拼音:piāo piāo
1.风吹的样子。晋。陶渊明〈归去来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2.轻举飞扬。《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飘飘有淩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閒意。」
3.飘泊不定。唐。杜甫 旅夜书怀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國語辭典》:霏霏  拼音:fēi fēi
1.雨雪烟云盛密的样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2.腾起飞扬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涉江》:「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3.草木茂盛的样子。唐。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诗:「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4.泪流满面的样子。南朝梁。范云〈赠张徐州谡〉诗:「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漢語大詞典》:黄云(黄雲)
(1).黄色的云气。(1)天子气。古微书·洛书纬:“ 黄帝 起,黄云扶日。”宋书·符瑞志上:“ 帝尧 之母曰 庆都 ,生於 斗维 之野,常有黄云覆护其上。” 前蜀 杜光庭 《贺黄云表》:“ 尧 之诞生,常有黄云垂覆; 舜 之御宇,常有黄云凝空。”(2)祥瑞之气。汉书·郊祀志上:“天子使验问巫得鼎无姦诈,乃以礼祠,迎鼎至 甘泉 ,从上行,荐之。至 中山 ,晏温,有黄云焉。”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一:“ 沈佺期 《改年观赦》诗:‘六甲迎黄气,三元降紫泥。’《望气经》云:‘黄云四出,主赦。’黄气,黄云也。”(3)雪天之云。下雪天云特黄于常云,故称。 宋 曾巩 《咏雪》:“黄云半夜满千里,大雪平明深一尺。”
(2).黄尘;沙尘。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阮瑀》:“河洲多沙尘,风悲黄云起。” 唐 孟郊 《感怀》诗:“登高望寒原,黄云鬱峥嶸。” 明 王世贞 《立春前一日过尹汝渔副使饮》诗:“落日千门飞鴈去,黄云一骑按雕迴。”
(3).边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区黄沙飞扬,天空常呈黄色,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陇西行》之二:“洗兵逢骤雨,送阵出黄云。” 唐 杜甫 《佐还山后寄》诗之一:“山晚黄云合,归时恐路迷。” 仇兆鳌 注:“塞云多黄,故公诗云‘黄云高未动’,又云‘山晚黄云合’。” 明 李梦阳 《石将军战场歌》:“黄云落日古骨白,砂砾惨淡愁行人。”
(4).比喻成熟的稻麦。 宋 王安石 《同陈和叔游齐安院》诗:“繅成白雪桑重緑,割尽黄云稻正青。” 明 高启 《看刈禾》诗:“黄云渐收尽,旷望空郊平。”
《漢語大詞典》:飞动(飛動)
(1).飘逸生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延寿 《灵光》,含飞动之势。”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公车三千牘,字字岌飞动。”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瓏玲,气象飞动,人多宝而藏之。”
(2).犹振奋。 唐 杜甫 《赠高式颜》诗:“平生飞动意,见尔不能无。”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孟子书百里奚:“味其所用助字,开闔变化,使人之意飞动。”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予愈觉飞动,亹亹不輟。”
(3).飞扬飘动。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翌日巖谷爽朗,烟霞飞动。”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等到万树长林震荡巨波泛滥的风暴,才能群起蜂涌,摇展飞动。”
《國語辭典》:跋扈  拼音:bá hù
形容人态度傲慢无礼,举动粗暴强横。如:「军阀嚣张跋扈,百姓苦不堪言!」《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漢語大詞典》:扈业(扈業)
古代一种捕鱼法。纬略卷五引 晋 张勃 《吴都记》:“江滨渔者,插竹绳编之以取鱼,谓之扈业。”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扈业者,滨海渔捕之名,插竹列於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即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云扈。”
分類:捕鱼
《漢語大詞典》:跋扈将军(跋扈將軍)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因用以戏称暴风。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 隋煬帝 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
分類:戏称暴风
《國語辭典》:飘萧(飄蕭)  拼音:piāo xiāo
飘零萧条。唐。杜甫〈义鹘〉诗:「飘萧觉素发,凛欲冲儒冠。」
《國語辭典》:飞尘(飛塵)  拼音:fēi chén
飞扬的灰土。《乐府诗集。卷三五。相和歌辞十。晋。陆机。长安有狭邪行》:「轻盖承华景,腾步蹑飞尘。」《文选。鲍照。行药至诚东桥诗》:「迅风首旦发,平路塞飞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