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飘转(飄轉)
(1).回旋飘飞。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掛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飘泊转徙。 宋 王安石 《嘲白发》诗:“久应飘转作蓬飞,眷惜冠巾未忍违。”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飘转数千里外,死生莫辨,疑信不分。” 清 刘大櫆 《游晋祠记》:“山川常在,而昔之人皆已泯灭其无存,浮生之飘转无定,而余幸游於此,无异鸟跡之在太空。”
《漢語大詞典》:蓬梗
谓如飞蓬断梗,飘荡无定。比喻飘泊流离。 唐 姚鹄 《随州献李侍御》诗之二:“风尘匹马来千里,蓬梗全家望一身。” 明 梅鼎祚 《玉合记·义垢》:“蓬梗还逢,喜遂同根之愿。” 明 杨珽《龙膏记·传情》:“我蓬梗飘零,难牵 郭生 之红线。”
《漢語大詞典》:惊蓬(驚蓬)
(1).疾飞的断蓬。喻行踪的飘泊不定。 唐 李商隐 《东下三旬苦于风土马上戏作》诗:“路遶 函关 东復东,身骑征马逐惊蓬。” 清 谭嗣同 《古别离》诗:“惊蓬捲天起,坠羽沦渊池。”
(2).形容散乱蓬松的头发。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塞外重九》词:“古木向人秋,惊蓬掠鬢稠,是重阳,何处堪愁。”
《漢語大詞典》:羁离(羈離)
亦作“羇离”。 飘泊他乡。 唐 高适 《东平赠狄司马》诗:“耿介挹三事,羇离从一官。” 唐 杜甫 《重赠郑炼》诗:“江山路远羈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 宋 梅尧臣 《春晴对月》诗:“寥落将寒食,羈离念故京。”
分類:飘泊他乡
《漢語大詞典》:征蓬
(1).犹飘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南朝 梁 吴均 《闺怨》诗:“胡笳屡悽断,征蓬未肯还。” 唐 王勃 《冬郊行望》:“江皋寒望尽,归念断征蓬。”
(2).泛指远行之人。 唐 王维 《使至塞上》诗:“征蓬出 汉 塞,归雁入胡天。”
《漢語大詞典》:雪魄
(1).飘泊无定的魂魄。 唐 栖白 《哭刘得仁》诗:“为爱诗名吟至死,风魂雪魄去难招。”
(2).借指具有高尚品格的灵魂。 宋 范成大 《林元复挽诗》:“自从雪魄冰魂散, 鲁国 今谁更復儒?”
《漢語大詞典》:一萍
一叶浮萍。喻飘泊无定。 唐 孟郊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淼淼望远国,一萍秋海中。” 宋 朱松 《送仲猷北归》诗:“欲寻当日故山盟,身世今如海一萍。”
分類:浮萍飘泊
《漢語大詞典》:飘沦(飄淪)
(1).飘泊沦落。 唐 骆宾王 《浮查》诗序:“一坠泉谷,万里飘沦,与波浮沉,随时逝止。”
(2).颓丧消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四:“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飘沦。”
《高级汉语词典》:羁泊
羁留他乡
《漢語大詞典》:飘篷(飄篷)
飘泊中的船。 清 陈枋 《过秦楼·寒月》词:“一柁飘篷,半规照我,几处 汉 时关下,多少凄其。”
分類:飘泊
《漢語大詞典》:浮迹(浮跡)
飘泊不定的行踪。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浮跡自聚散,壮心谁别离。”
《漢語大詞典》:转萍(轉萍)
喻飘泊不定。 明 许承钦 《兵至》诗:“兵储千里餽,鬼哭四郊清。顦顇佣书老,天涯任转萍。”
分類:飘泊不定
《漢語大詞典》:羁贱(羈賤)
亦作“羇贱”。 飘泊贫贱。新唐书·刘文静传:“ 文静 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资也,吾二人者可终羇贱乎?’”新唐书·岑文本传:“生平故人,虽羇贱必钧礼。”
分類:飘泊贫贱
《漢語大詞典》:飘寓(飄寓)
飘泊寄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若辞失其朋,则覊旅而无友;事乖其次,则飘寓而不安。”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书》之一:“下官薄游绵载,飘寓淹时。”
分類:飘泊寄居
《國語辭典》:萍泊  拼音:píng bó
像浮萍一样的飘泊不定。如:「萍泊的日子,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分類:飘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