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幽玄
(1).幽深玄妙。周书·武帝纪上:“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色空有,理极幽玄。”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
(2).谓玄虚的释道哲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云笈七籤卷八八:“实为聋瞽之徒,岂觉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间。”
(3).幽昧,昏暗。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夫如是则洞啟幽玄,曾无险隘。”
(4).犹幽冥。阴间。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國語辭典》:窅窅  拼音:yǎo yǎo
1.隐晦不显的样子。《鹖冠子。天则》:「举善不以窅窅,拾过不以𡨋𡨋。」
2.深邃的样子。唐。韩愈〈剥啄行〉:「窅窅深堑,其墉甚完。」
《漢語大詞典》:入冥
(1).犹言上青天。冥,青冥。 汉 严忌 《哀时命》:“浮云雾而入冥兮,骑白鹿而容与。”
(2).旧时迷信说法,谓人死后进入阴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适 毛 家小郎子,病阉,十八岁而不能人。因悒悒不畅,賫恨入冥。”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有人说,他是生人走阴,就是原是人,梦中却入冥去当差的,所以很有些人情。”
《國語辭典》:九幽  拼音:jiǔ yōu
极深暗的地下。南朝宋。谢庄〈为朝臣与雍州刺史袁顗书〉:「德洞九幽,功贯三曜。」宋。苏轼 韩太祝送游太山诗:「恨君不上东封顶,夜看金轮出九幽。」
分類:阴间地下
《漢語大詞典》:冥福
迷信谓死者在阴间所享之福。魏书·崔挺传:“ 光州 故吏闻凶问,莫不悲感,共铸八尺铜像於城东 广因寺 ,起八关斋,追奉冥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夫人临行,尽出房中釵釧衣饰之类,及所藏寳玩约数千金,布施各庵院寺观,打醮焚音,以资亡儿 王雱 冥福。” 清 冯桂芬 《孝妇单孺人传》:“遂矢志长斋,日诵《金刚经》,资母冥福。”
《國語辭典》:冥契  拼音:míng qì
口虽不言,心相契合。《晋书。卷一二三。慕容垂载记》:「自古君臣冥契之重,岂甚此邪?」
《國語辭典》:望乡台(望鄉臺)  拼音:wàng xiāng tái
相传冥界中的看台。死者的灵魂登临眺望,可以看到他阳世家中的情状。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我每日哭啼啼守住望乡台,急煎煎把雠人等待。」《聊斋志异。卷二。耿十八》:「又移时,见有台,高可数仞,游人甚夥,囊头械足之辈,呜咽而下上,闻人言为『望乡台』。」
《漢語大詞典》:冥中
阴间,迷信谓人死后灵魂所在的地方。 宋 岑象求 《吉凶影响录》:“ 治平 中, 黄靖国 死,见冥中数狱吏指一所曰:此 唐 武后 狱。”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蔡必昌:“ 蔡太守 必昌 任 四川 重庆 守,云能过阴间,预知冥中事。”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死》:“所以年纪一到五十上下,就给自己寻葬地,合寿材,又烧纸锭,先在冥中存储。”
《漢語大詞典》:鬼国(鬼國)
(1).阴间,鬼的世界。《楞严经》卷六:“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天吴紫凤,纷紜而到;鬼国罗刹,次第而来。”
(2).即 鬼方 。 清 吴伟业 《滇池铙吹》诗之三:“ 鬼国 三年劳薄伐,王师五月下殊方。”参见“ 鬼方 ”。
(3).神话传说中的古北方国名。山海经·海内北经:“ 鬼国 在 贰负之尸 北,为物人面而一目。”
《國語辭典》:鬼方  拼音:guǐ fāng
古称荒远的国家。文献上所指不一,有:(1)西戎。见《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2)周荆、楚之地。见惠栋《九经古义》。(3)今贵州之地。见清《一统志》。(4)今陕西省西北一带。春秋时狄人居此,姓隗,隗即鬼也。见王国维《观堂集林》。
《國語辭典》:小鬼  拼音:xiǎo guǐ
1.俗称在阴间供阎王差使的吏役。
2.骂人的话,亦比喻小人。如:「阎王好惹,小鬼难缠。」
3.对小孩子亲昵或不客气的称呼。也称为「小鬼头」。
《國語辭典》:阴司(陰司)  拼音:yīn sī
人死后灵魂所进入的地方。《西游记》第三七回:「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他将来死的时候,这十几万银子,一个钱也带不去,到阴司里是个穷鬼。」也称为「阴间」。
《漢語大詞典》:鬼兵
(1).迷信者称阴间的兵卒,鬼和神组成的军队。晋书·王羲之传:“ 孙恩 之攻 会稽 ,僚佐请为之备。 凝之 不从,方入靖室请祷,出语诸将佐曰:‘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宋 王明清 《摭青杂说》:“ 兼资 闻其有‘生人不相关涉’之言,而知其为鬼兵也。”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 涇河 龙呼的风,唤的雨,腾的云,驾的雾,部下有水卒鬼兵,神通变化,怎的便弱与他。”
(2).指 三国 蜀 将 徐瑶 统率的军队,因其衣装怪异,故名。 宋 张唐英 蜀檮杌卷上:“其( 徐瑶 )兵皆文身黧黑,衣装诡异,众皆称为鬼兵,称 瑶 为鬼魁。”
(3).对军阀武装的蔑称。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照此看来,国家之命未延,鬼兵先要打仗;道德仍无根柢,科学也还该活命了。”
《漢語大詞典》:明幽
(1).指天地。《隋书·音乐志下》:“人神接礼,明幽交畅。”
(2).人间和阴间。 唐 韩愈 《赴江陵寄三学士》诗:“病妹卧牀褥,分知隔明幽。”
《漢語大詞典》:玄泉
(1).瀑布。玄,通“ 悬 ”。古文苑·班固〈终南山赋〉:“傍吐飞瀨,上挺修林;玄泉落落,密荫沉沉。” 章樵 注:“玄泉,瀑布泉也。” 唐 孟郊 《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诗:“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 宋 苏轼 《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绝句》之二:“青盖红旗映玉山,新诗小草落玄泉。”
(2).深泉。文选·张衡〈东都赋〉:“阴池幽流,玄泉清冽。” 薛综 注:“水黑色,故曰玄泉。” 唐 韦应物 《冰赋》:“白日当午,火云四至,金石灼烁,玄泉潜沸。”
(3).犹黄泉,指阴间。 南朝 梁 沈约 《奉和竟陵王经刘瓛墓》诗:“玄泉倘能慰,长夜且勿论。” 明 杨慎 《祭彭子冲文》:“既扃高夜臺,永隔玄泉。临风把剑,伤心絶絃。”
(4).唾液。黄庭内景经·黄庭:“玄泉幽关高崔巍。” 梁丘子 注:“玄泉,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浆。”
《漢語大詞典》:中界
(1).交界处。 明 杨循吉 《苏谈·韩公有度量》:“ 梧州 ,两 广 中界也。”
(2).指人间。与上界(仙境)、下界(阴间)相对。《四游记·祖师入天宫收华光》:“乞我主宽恩,容 华光 去中界,助收黑气,若有功之日,将功折罪。”《说岳全传》第八十回:“臣查得中界 道君皇帝 元日郊天,误写表文。”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玄天上帝 以水服之,使走人间,托生 萧氏 ,是为 华光 ,仍有神通,与神魔战,中界亦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