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夹拶(夾桚)
旧时酷刑之一。用绳联结的五根小木棍痛夹手指。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下·口技:“忽究出铺中奸情,遂施夹桚。”
《漢語大詞典》:镬煮(鑊煑)
古代用鼎镬煮杀人的酷刑。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或凿眼,或鑊煑之。”
《漢語大詞典》:火刑
用火烧的酷刑。 鲁迅 《伪自由书·电的利弊》:“曾见《切利支丹殉教记》,其中记有拷问教徒的情形,或牵到温泉旁边,用热汤浇身,或周围生火,慢慢的烤炙,这本是‘火刑’。”
分類:火烧酷刑
《漢語大詞典》:玉女登梯
唐 代 李全交 所设酷刑之一。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盬察御史 李全 交素以罗织酷虐为业,臺中号为‘人头罗刹’……两手捧枷,累砖於上,号为仙人献果;立高木之上,枷柄向后拗之,名玉女登梯。”
分類:酷刑
《漢語大詞典》:狱持(獄持)
唐 武则天 时狱吏以种种酷刑虐待囚犯。称为“狱持”。
《漢語大詞典》:枕格
卧于搒床上。指受酷刑。格,古时一种酷刑的刑具。《淮南子·览冥训》:“人羸车弊,泥涂至膝,相携於道,奋首於路,身枕格而死。” 高诱 注:“格,搒牀也,言收民役赋不毕者,搒之於格上,不得下,枕格而死。”
《國語辭典》:站笼(站籠)  拼音:zhàn lóng
旧时的一种刑具。以木制笼,笼顶设枷,上有圆孔,可套于囚犯颈上,使囚犯直立笼中;受此刑者常数日即死。也称为「立枷」。
分類:酷刑
《國語辭典》:立枷  拼音:lì jiā
一种旧时的刑具。如木头做成笼,笼顶有枷,有圆孔,套在囚犯颈上,使囚犯直立笼中,常常数日即死。也称为「站笼」。
分類:两代刑具
《漢語大詞典》:突地吼
唐 代的一种残酷刑具。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又作大枷各为号:一、定百脉,二、喘不得,三、突地吼,四、著即臣……被枷者宛转地上,少选而絶。”
《國語辭典》:五马分尸(五馬分屍)  拼音:wǔ mǎ fēn shī
古代酷刑之一。即用五匹马分别拴住人的四肢和头部,然后驱马,把人撕裂。后比喻把完整的东西分割成零散。如:「他将整只当归鸭五马分尸了。」
《漢語大詞典》:踏杠
旧时一种酷刑。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踏杠:是叫犯人跪下,把铁杠放在他的腿弯上,两头站上彪形大汉去,起先两人,逐渐加到八人。”
分類:酷刑
《漢語大詞典》:碎割凌迟(碎割凌遲)
古代一种酷刑。细细切割人体。俗称“剐刑”。《说唐》第六二回:“﹝ 高祖 ﹞龙颜大怒,即传旨将 马伯良 碎割凌迟,一门皆斩。”亦作“ 碎剐凌迟 ”。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三:“自然,碎剐凌迟,我们也不怕,就是让那些大老爷高兴,却值不得!”
《漢語大詞典》:压杠子(壓杠子)
一种用木棍压腿的酷刑。 吉胡洪霞 《吉鸿昌就义前后》:“姓 窦 的看从我嘴里问不出话来,就叫压杠子。”
分類:木棍酷刑
《漢語大詞典》:腰铡(腰鍘)
犹腰斩。一种处死犯人的酷刑。 丝弦 《空印盒·设伏》:“此人年青居官,铁面无私,甚是厉害,曾腰铡过 顺德 知府。”参见“ 腰斩 ”。
《國語辭典》:腰斩(腰斬)  拼音:yāo zhǎn
1.一种古代刑法。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史记。卷六八。商君传》:「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三国演义》第一○九回:「遂令将三人腰斩于市,灭其三族。」
2.比喻将事物从中间割裂。如:「这个计画执行到一半,就被腰斩了。」
《国语辞典》:凌迟碎剐(凌迟碎剐)  拼音:líng chí suì guǎ
分割犯人肢体,穿断咽喉以处死的古代酷刑。元。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他本是叛国奸臣,通反书一时败露,枉十年金紫荣身,上木驴凌迟碎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严刑之下,就是凌迟碎剐的罪,急忙里只得轻易招成。」
《国语辞典》:凌迟处死(凌迟处死)  拼音:líng chí chǔ sǐ
用酷刑执行死刑的方式。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你将俺主人凌迟处死,漆骨为樽,因此上结的似上海冤雠大。」元。无名氏《盆儿鬼》第四折:「即日押卦市曹,将他万剐千刀,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