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熟论(熟論)
了解辨别。吕氏春秋·应言:“入与不入之时,不可不熟论也。”吕氏春秋·察传:“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
分類:了解辨别
《國語辭典》:指南针(指南針)  拼音:zhǐ nán zhēn
一种利用磁针常指向南北的特性所制的仪器。参见「罗盘」条。
《國語辭典》:俞儿(俞兒)  拼音:shū ér
1.传说中的登山之神。见《管子。小问》。
2.古代善于辨别滋味的人。《庄子。骈拇》:「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
《漢語大詞典》:审辨(審辨)
审慎辨别。 汉 蔡邕 《贞定直父碑》:“其接友也,审辨真伪,明于知人。”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自天下不官,文书专司於卜祝,取天下之私著,审辨而淘汰之,有不合於法宪,足以乱政者,皆屏除之。”
分類:审慎辨别
《國語辭典》:便章  拼音:biàn zhāng
辨别明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也作「平章」。
分類:辨别彰明
《漢語大詞典》:审别(審别)
审察辨别。后汉书·黄琼传:“陛下不加清澂,审别真伪,復与忠臣并时显封,使朱紫共色,粉墨杂蹂。”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十四:“ 锦华 一壁走一壁侧耳审别,‘好象是 王先生 的声音。’”
《國語辭典》:色盲  拼音:sè máng
病名。一种眼睛不能辨别颜色的病。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区别红绿两种颜色,也有只能区别明暗不能区别色彩的全色盲。色盲患者常见于先天遗传,且男子居多。
《漢語大詞典》:理音
(1).弹奏音乐。 汉 枚乘 《七发》:“ 景春 佐酒, 杜连 理音。”
(2).辨别声音。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壶耳不能理音,屩鼻不能识气。”
《漢語大詞典》:辨解
(1).分辩解释。辨,通“ 辩 ”。新唐书·奸臣传下·柳璨:“ 玄暉 惧,由往辨解。”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文人比较学》:“该承认就承认,该辨解的也辨解,态度非常磊落。”
(2).辨别理解。 茅盾 《子夜》十一:“一连串奇怪的事情,究竟主吉主凶,她急切间可真辨解不来。”
《漢語大詞典》:析别
(1).分别;离别。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诸贵人当徙居 南宫 ,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綬,加安车駟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
(2).犹区分,辨别。《左传·昭公八年》“今在析木之津”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曰:“析别水、木以箕、斗之间,是天汉之津也。”
《國語辭典》:指针(指針)  拼音:zhǐ zhēn
钟表或仪表上用以标示时间或度数的针。
《漢語大詞典》:徵知
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荀子·正名:“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接於五官曰受,受者谓之当簿,传於心曰想,想者谓之徵知。”
《漢語大詞典》:臆辨
只凭推测来辨别。 南朝 梁 沈约 《佛记序》:“神途诡互,难以臆辨。”
《國語辭典》:审美(審美)  拼音:shěn měi
一种对美丑所给予的评价态度。通常指在主客观的情境中,对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的一种领会。
《國語辭典》:嗅觉(嗅覺)  拼音:xiù jué
人体或一些动物鼻腔上的黏膜有嗅细胞,空气中的气味分子刺激嗅细胞,其神经冲动由嗅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嗅觉,能辨别物的香臭。也作「臭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