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爱君许远

相关人物
张巡
 
许远


《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忠义列传下·许远〉~4902~
许远者,杭州盐官人也。世仕江右。会祖高阳公敬宗,龙朔中宰相,自有传。远清干,初从军河西,为碛西支度判官。章仇兼琼镇剑南,又辟为从事,慕其门,欲以子妻之,远辞,兼琼怒,积他事中伤,贬为高要尉。后遇赦得还。禄山之乱,不次拔将帅,或荐远素练戎事,玄宗召见,拜睢阳太守,累加侍御史、本州防禦使。及贼将伊子奇攻围,远与张巡、姚訚婴城拒守经年,外救不至,兵粮俱尽而城陷。尹子奇执送洛阳,与哥舒翰、程千里,俱囚之客省。及安庆绪败,渡河北走,使严庄皆害之。
典故 
乱世求田
  
元龙床
 
元龙意气
 
元龙湖海
    
问田舍
  
大床
 
大床独卧
 
小床卧客
 
楼上元龙
 
楼高百尺
   
求舍问田
 
湖海元龙
   
湖海兴
 
玄德对卧
  
百尺高楼
 
百尺高眠
 
笑求田
 
卧元龙
 
卧床高
 
卧百尺楼
 
裘田计
 
陈登豪气
 
高枕元龙
 
高楼百尺
 
高卧元龙

相关人物
刘备
 
许汜
 
陈登


《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陈登〉
陈登者,字元龙,在广陵有威名。又掎角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年三十九卒。后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谓表曰:「许君论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为善士,不宜虚言;欲言是,元龙名重天下。」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邪?」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简释

上下床:慢待客人。清赵翼《题间游草后》之一:“共知殷浩宜高阁,偏伴陈登卧下床。”

楼上元龙:指尊贵之人。金元好问《寄希颜》之二:“山头杜甫长年瘦,楼上元龙先日豪。”


例句

昨日临川谢病还,求田问舍独相关。 戴叔伦 题招隐寺

遥想荆州人物论,几回中夜惜元龙。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典故
一瓢
 
一瓢不挂
 
一瓢喧
 
一瓢闲挂
 
一瓢风入
 
厌喧解瓢
 
孤瓢枝上閒寄
  
挂树瓢空
  
挂瓢人
 
枝上瓢
 
枝上瓢空
 
枯瓢枝上寄
 
枯瓢闲寄
  
瓢挂树
  
风作瓢生
  
饮水箕山

相关人物
许由


东汉·蔡邕《琴操》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据《平津馆丛书》本)
《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二〈器物部七·瓢〉~353~
《琴操》:「许由无杯器,常以手捧水,人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瓢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捐之。」

例句

一瓢遗却在何处,应挂天台最老松。 施肩吾 遇王山人

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李峤 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

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李频 华山寻隐者

瓢饮唯三径,岩栖在百层。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一瓢风入犹嫌闹,何况人间万种人。 汪遵 箕山

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 贾岛 寄乔侍郎

幽林尝伴许,陋巷亦随回。 郑审 酒席赋得匏瓢

挂瓢余隐舜,负鼎尔干汤。 骆宾王 秋日送尹大赴京

典故
九折
 
九折回轩
 
九折回转
 
九折悲
 
九折艰
 
九折途
 
九折魂
 
危途九折
  
叱驭人
 
叱驭王尊
  
忠臣叱驭
 
悲九折
  
王尊疾驱
 
王尊许国
 
王尊返驾
  
王尊驱九折
 
王阳叹
 
王阳守亲
 
轮摧九折

相关人物
王阳
 
王尊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尊〉~3226~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柰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简释

九折回轩:借喻不再奔波于仕途。唐李商隐《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斯游悦为胜,九折幸回轩”

九折途:喻指路途艰险。宋陆游《东窗》:“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寒。”


例句

晨严九折度,暮戒六军行。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

撕游傥为胜,九折幸回轩。 李商隐 明禅师院酬从兄见寄

宁亲西陟险,君去异王阳。 李端 送郑宥入蜀迎觐

圣图夷九折,神化掩三分。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谩无聊。 罗邺 春过白遥岭

勿以王阳道,迢递畏崚嶒。 陈子昂 送魏兵曹使巂州得登字

典故    
如喙笔
 
如椽健笔
 
如椽大笔
    
笔如修椽
 
相关人物
王珣


《晋书》卷六十五〈王导列传·王珣〉~756~
时帝雅好典籍,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及王国宝自媚于会稽王道子,而与珣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珣端右。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陈书》卷二十六〈徐陵列传〉~334~
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府僚怪而问其故。陵云:「我有车牛衣裳可卖,馀家有可卖不?」其周给如此。少而崇信释教,经论多所精解。后主在东宫,令陵讲大品经,义学名僧,自远云集,每讲筵商较,四座莫能与抗。目有青睛,时人以为聪惠之相也。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有四子:俭,份,仪,僔。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苏颋〉~4402~
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后遂为故事。其后李德裕著论曰「近世诏诰,惟颋叙事外自为文章」云。

简释

椽笔:喻名家作品或写作才能极高。宋苏轼《三月廿三恭闻皇太后升遐》之一:“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例句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李商隐 韩碑

世掌纶言传大笔,官分鸿序压霜台。 李群玉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典故
人生贵适意
 
人生适意
 
吴中菰菜
 
因鲈鱼
 
季鹰
 
季鹰在洛
 
季鹰归
 
季鹰归思
 
季鹰舟
 
季鹰船
 
季鹰高致
 
季鹰高兴
  
季鹰鲈鲙
 
官许季鹰抛
 
张掾秋风
 
张翰
 
张翰命驾
 
张翰思归
 
张翰悲秋
 
张翰忆江东
 
张翰归
 
张翰浮誇
 
张翰知机
 
张翰知终
 
张翰辞东府
 
张翰鲙
  
思归待秋风
 
思菰米
  
忆脍
   
恋鲈鱼
 
扁舟为鲈鱼
 
故乡鱼美
 
故乡鲈鲙
 
东归不为鲈
 
步兵兴
 
步兵鲈
 
江东鲙
 
江鲙美
 
江鲈有约
 
为莼
 
为鲈鱼
 
知机早
 
秋风张翰
 
秋风忆故乡
 
秋风归去
 
秋风鲈鲙
 
羡季鹰
 
脍鲈
  
菰菜鲈鱼
    
莼鲈
 
西风动我归
 
西风忆鲈鱼
 
西风归计
 
负鲈鱼
 
还吴张
 
鲙美菰香
   
鲈香
 
鲈鱼
 
鲈鱼堪鲙
 
鲈鱼正美
 
鲈鱼为后期
  
鲈鱼风起

相关人物
张翰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393~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张翰〉~2384~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文多不载。俄而囧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

简释

忆鲈鱼: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唐杜甫《洗兵马》:“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例句

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储嗣宗 得越中书

木叶萧萧动归思,西风画角汉东城。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

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刘长卿 早春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刘长卿 送许拾遗还京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吴融 即事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吴融 晚泊松江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吴融 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 唐彦谦 客中感怀

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 唐彦谦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孟浩然 岘潭作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孟浩然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孟浩然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孙逖 淮阴夜宿二首

鲈鲙剩堪忆,莼羹殊可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崔颢 维扬送友还苏州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张南史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翰思归何太切,扁舟不住又东归。 张祜 汴上送客

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 曹邺 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

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 秋下荆门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李白 送张舍人之江东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李群玉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 李群玉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李郢 立秋后自京归家

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李频 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

交游话我凭君道,除却鲈鱼更不闻。 杜牧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彩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杜牧 送刘秀才归江陵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杜甫 洗兵马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 温庭筠 溪上行

东门烟水梦,非独为鲈鱼。 温庭筠 赠卢长史

江雨潇潇帆一片,此行谁道为鲈鱼。 温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 温庭筠 题友人居

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

往来未若奇张翰,欲鲙霜鲸碧海东。 王初 书秋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

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罗邺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

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长剑一寻歌一奏,此心争肯为鲈鱼。 罗隐 新安投所知

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罗隐 杜陵秋思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罗隐 东归别常修

高道乍为张翰侣,使君兼是世龙孙。 罗隐 送程尊师之晋陵

留取馀杯待张翰,明年归棹一从容。 罗隐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鲈鱼非不恋,共有客程催。 许棠 江上遇友人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许浑 再游姑苏玉芝观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鲈鲙涉穷秋。 许浑 别张秀才

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 许浑 夜归驿楼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张安岁暮

楚客病时无鵩鸟,越乡归处有鲈鱼。 许浑 赠萧兵曹先辈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赵嘏 江亭晚望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 长安晚秋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郎士元 赠万生下第还吴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郎士元 送张光归吴

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郑谷 漂泊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 郑谷 舟行

唯有明公赏新句,秋风不敢忆鲈鱼。 郑谷 送大京兆薛常侍能

芦笋鲈鱼抛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郑谷 送张逸人

橘花低客舍,莼菜绕归舟。 钱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韦庄 同旧韵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韦庄 江行西望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韦庄 江边吟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韦庄 桐庐县作

刀尺不亏绳墨在,莫疑张翰恋鲈鱼。 韩偓 闲居

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韩翃 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

从来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韩翃 送客之江宁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高适 秦中送李九赴越

典故
一锸随
 
一颂伯伦
 
以锸自伴
 
伯伦一锸
 
伯伦为醉伴
 
先生枕曲
 
刘伶荷锸
 
刘伶酒德
 
刘伶醒
 
刘生荷锸
 
埋身锸
 
手锸尚隋
 
枕曲先生
 
枕糟曲
 
死便埋
 
片锸任埋
 
独佩一壶
 
短锸相随
 
荷锸
 
荷锸埋
  
醉后死便埋
  
随身锸
 
饮许伯伦右

相关人物
刘伶


《晋书》卷四十九〈刘伶列传〉~375~
刘伶字伯伦,沛国人也。身长六尺,容貌甚陋。放情肆志,常以细宇宙齐万物为心。澹默少言,不妄交游,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初不以家产有无介意。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典故
不教污两耳

相关人物
许由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
典故
上流饮牛人
  
巢父隐居
  
巢由故友
  
巢许窟
 
洗耳溪
 
牵犊饮上流

相关人物
巢父
 
许由

参考典故
巢父
 
许由


《遵生八笺·尘外遐举笺·历代高隐姓氏·巢父》~989~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昭明文选》卷五十五〈论五连珠·连珠·演连珠五十首〉~2386~
唐·李善注引皇甫谧《逸士传》曰:「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及尧让位乎许由也,由以告巢父焉,巢父责由曰:『汝何不隐汝光?何故见若身、扬若名令闻?若汝,非友也。』乃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又引皇甫谧《高士传》高士传云:「巢父闻许由之为尧所让也,以为污,乃临池水而洗耳。」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

例句

如知巢与许,千载迹犹新。 于武陵 寻山

巢由薄天下,俗士营一官。 唐彦谦 六月十三日上陈微博士

若非尧运及垂衣,肯许巢由脱俗机。 姚鹄 送贺知章入道

遂令巢由辈,远逐麋鹿群。 岑参 过缑山王处士黑石谷隐居

园绮生虽逢汉室,巢由死不谒尧阶。 徐夤 闻司空侍郎讣音

今日巢由旧冠带,圣朝风化胜尧时。 戎昱 赠韦况徵君

荀宋五言行世早,巢由三诏出溪迟。 方干 献王大夫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乎夔龙蹩躠于风尘。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

巢许山林志,夔龙廊庙珍。 杜甫 奉赠萧二十使君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尝闻陶唐氏,亦有巢由全。 权德舆 奉送柘起居老舅百日假满归嵩阳旧居

如何巢与由,天子不知臣。 沈千运 山中作

曾是巢许浅,始知尧舜深。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但愿尧年一百万,长作巢由也不辞。 卢照邻 行路难

迹愧巢由隐,才非管乐俦。 秦系 山中崔大夫有书相问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 綦毋潜 题沈东美员外山池

自怜苇带同巢许,不驾蒲轮佐禹汤。 罗邺 费拾遗书堂

吴楚烟波里,巢由季孟间。 罗隐 途中逢刘知远

却笑巢由辈,何须隐白云。 贾岛 易州过郝逸人居

漱流今已矣,巢许岂尧臣。 贾岛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

始傍巢由踪,吾其获心曲。 阎防 百丈溪新理茅茨读书

寄谢巢由客,尧年正在斯。 韦承庆 直中书省

巢由应共到,刘阮想同登。 韦庄 渔塘十六韵

知君久负巢由志,早晚相忘寂寞间。 韩琮 颍亭

未能方管乐,翻欲慕巢由。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秦争汉夺空劳力,却是巢由得稳眠。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

典故
南入箕颍
 
巢由洗耳
 
思洗耳
 
挂瓢洗耳
 
有耳莫洗
 
武仲天下让
   
洗耳高人
 
牵犊
 
箕山客
 
箕山高节
  
箕颍客
 
耳本不闻
 
许由耳

相关人物
 
许由
 
巢父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22~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十一〈琴曲歌辞·琴操·箕山操〉~307~
箕山操,许由作也。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尧时为布衣,夏则巢居,冬则穴处,饥则仍山而食,渴则仍河而饮,无杯器,以手掬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于是许由喟然叹曰:「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一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所以贪天下也。」使者还,以状报尧。尧知由不可动,亦已矣。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樊坚见由方洗耳,问之:「耳有何垢乎?」由曰:「无垢,闻恶语耳。」坚曰:「何等语者?」由曰:「尧聘吾为天子。」坚曰:「尊位,何为恶之?」由曰:「吾志在青云,何乃劣为九洲伍长乎。」于是樊坚方且饮牛,闻其言而去,耻饮于下流。于是许由名布四海。尧既殂落,乃作箕山之歌曰:「云云,许由死,遂葬于箕山。」
《艺文类聚》卷三十六〈人部二十·隐逸上〉~639~
许由,字武仲,尧舜皆师之,与齧缺论尧而去,隐乎沛泽之中,尧舜乃致天下而让焉。曰:「十日并出,而爝火不息,其光也不亦难乎。夫子为天子,则天下治,我由尸之,吾自视缺然。」许由曰:「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吾将为宾乎。」乃去。宿于逆旅之家,旦而遗其皮冠,巢父闻由为尧所让,以为污,乃临池水而洗其耳。池主怒曰:「何以污我水!」由乃退而遁耕于中岳,颖水之阳,箕山之下。
《高士传·巢父》
巢父者,尧时隐人也。山居不营世利,年老以树为巢,而寝其上,故时人号曰巢父。尧之让许由也,由以告巢父,巢父曰:「汝何不隐汝形,藏汝光,若非吾友也!」击其膺而下之,由怅然不自得。乃过清泠之水,洗其耳,拭其目,曰:「向闻贪言,负吾之友矣!」遂去,终身不相见。
《高士传·许由》
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为人据义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后隐于沛泽之中。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不受而逃去。齧缺遇许由,曰:「子将奚之?」曰:「将逃尧。」曰:「奚谓邪?」曰:「夫尧知贤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贼天下也。夫唯外乎贤者知之矣!」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没,葬箕山之巅,亦名许由山,在阳城之南十馀里。尧因就其墓,号曰箕山公神,以配食五岳,世世奉祀,至今不绝也。
《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222~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蓺。诗书虽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让于虞舜,舜禹之閒,岳牧咸荐,乃试之于位,典职数十年,功用既兴,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统,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晋·皇甫谧《高士传》云:『许由字武仲。尧闻致天下而让焉,乃退而遁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隐。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饮之。许由殁,葬此山,亦名许由山。』在洛州阳城县南十三里。」

简释

洗耳:指隐士清高脱俗。唐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之二“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


例句

心到物自闲,何劳远箕颍。 元稹 表夏十首之二

闻道鹤书徵,临流还洗耳。 孟浩然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蹠。 李白 古风

举觞酹巢由,洗耳何独清。 李白 山人劝酒

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李白 田园言怀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李白 笑歌行

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真情,洗耳徒买名。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巢许在高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李华 咏史十一首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杜甫 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杜甫 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之二

足明箕颍客,荣贵如粪土。 杜甫 贻阮隐居

薄世临流洗耳尘,便归云洞任天真。 汪遵 箕山

夙怀慕箕颍,晚节期松筱。 白居易 和我年三首之三

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 白居易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印事咏怀题于石上

持此一日高,未肯谢箕颍。 皎然 白云上人精舍寻杼山禅师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人

幽人蹈箕颍,方士访蓬瀛。 许敬宗 游清都观寻沈道士得清字

颍水清且寂,箕山坦而夷。 韩愈 将归赠孟东野房蜀客

便当提携妻与子,南入箕颍无还时。 韩愈 赠侯喜

典故
一成春困
 
人共海棠俱醉
 
佳人春睡
 
唤醒海棠
 
妃子睡起
 
妃棠
 
明皇称许
 
春睡未足
 
晓妆无力春醉方酣
 
杨妃醉
 
海棠无力贪春睡
 
海棠贪困
 
海棠醉睡
 
玉环扶浅醉
 
环儿半睡
 
睡来添醉色
 
睡犹未足
 
矇松欲睡
 
破睡海棠
 
酲初解
 
醉得海棠无力
 
开元妃子春酲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李隆基


《海录碎事》卷十〈后妃门〉
《太真外传》:「上皇登沉香亭,诏太真妃子。妃子时卯醉未醒,命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上皇笑曰:『岂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
《全芳备祖·前集》卷七
《杨妃传》:「唐明皇曾召太真妃,太真妃被酒新起,帝曰:『此乃海棠花睡未足耳。』」
典故
吹管许季长
 
季长
  
马融笛

相关人物
马融


《后汉书》卷六十上〈马融列传上〉~972~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常有千数。涿郡卢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长笛赋〉~807~
融既博览典雅,精核数术,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而为督邮,无留事,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吹笛为〈气出〉、〈精列〉相和。踰年,暂闻,甚悲而乐之。追慕王子渊枚乘刘伯康傅武仲等箫琴笙颂,唯笛独无,故聊复备数,作〈长笛赋〉。

例句

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 司马逸客 雅琴篇

虚无马融笛,怅望龙骧茔。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湖南亲友

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 王湾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

可悲闻玉笛,不见走香车。 郑谷 长安感兴

典故
旦评
 
月丹评
  
月旦堂
 
月旦汝南
 
月旦糖
    
许劭评
 
许氏评
 
评月旦
 
高月旦

相关人物
许劭


《后汉书》卷六十八〈郭符许列传·许劭〉~2235~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简释

许氏评:指对人或作品进行评价。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例句

幸藉梁园赋,叨蒙许氏评。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

笑言成月旦,风韵挹天真。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

星台秀士,月旦诸子。 陈子昂 春台引

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

典故
动文君
 
卓家
 
卓家琴
 
卓氏
 
卓氏寡
 
卓氏琴台
 
夜扣相如扉
 
座上琴心
  
弹凤
 
彩凤求凰
  
文君婿
 
文君望久
 
文君知曲意
 
求凰曲
 
漫寄心
 
琴中凤语
 
琴寄情
  
琴心先许
 
琴心误
  
琴挑
 
相如意蜜
 
相如琴心
 
闻琴解佩
 
临邛
 
通琴意
 
锦里琴心
 
风流地
  
凤求皇

相关人物
卓文君
 
卓王孙
 
司马相如

参考典故
卓王孙
 
夜失身
 
夜失身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3000~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彊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閒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柰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艺文类聚》第四十三卷〈乐部三·歌〉
汉司马相如〈琴歌〉曰:「相如游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有女文君。新寡,窃于壁见之。相如因以琴歌挑之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艳淑女在此房,何缘交接为鸳鸯。凤兮凤兮从我栖,得托字尾永为妃。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例句

临江起珠楼,不卖文君酒。 于濆 宫怨

不恨归日迟,莫向临邛去。 孟郊 古别离

本是风流地,游人易白头。 李端 送友人游蜀

琴心正幽怨,莫奏凤凰诗。 李端 送夏侯审游蜀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李群玉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兰浦秋来烟雨深,几多情思在琴心。 李群玉 戏赠魏十四

似濯文君锦,如窥汉女妆。 李群玉 临水蔷薇

使君居曲陌,园令住临邛。 李贺 恼公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李贺 有所思

临邛行乐处,莫到白头回。 李频 送友人入蜀

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 杜牧 代人作

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 为人题赠二首之一

卓氏近新寡,豪家朱门扃。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岂比成都人,琴心中夜起。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一

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 温庭筠 锦城曲

难为子猷志,虚负文君名。 田娥 寄远

好似文君还对酒,胜于神女不归云。 白居易 卢侍御小妓乞诗座上留赠

唯应对杨柳,暂醉卓家琴。 卢纶 送从舅成都县丞广归蜀

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八

芳树文君机上锦,远山孙寿镜中眉。 罗隐 题袁溪张逸人所居

卓家人寂寞,扬子业凋残。 耿湋 送蜀客还

戍客烽楼迥,文君酒幔斜。 薛能 和杨中丞早春即事

少年流落在并州,裘脱文君取次游。 薛能 并州

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 薛能 桃花

莫比班家扇,宁同卓氏琴。 许浑 赠萧炼师

卓氏琴台废,深芜想径通。 贾岛 送朱休归剑南

雪下文君沾酒市,云藏李白读书山。 郑谷 蜀中三首

文君手里曙霞生,美号仍闻借蜀城。 郑谷 锦二首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韦庄 听赵秀才弹琴

晋朝叔夜旧相知,蜀郡文君小来识。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

文君酒市逢初雪,满贳新沽洗旅颜。 齐己 送人入蜀

典故
中郎许仲宣
 
倒屐
 
倒屟
  
倒屣相迎
 
倒屣迎
 
倒迎门屣
 
倒凫舄
 
蔡邕许
 
迎君倒屣

相关人物
王粲(字仲宣)
 
蔡邕

参考典故
书籍相与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597~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简释

倒屣迎:指对贤才尊重,或指对宾客热情。唐王维《春过贺遂员外药园》:“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例句

兴比乘舟访,恩怀倒屣亲。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

贱子曾尘国士知,登门倒屣忆当时。 吴融 偶题

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 孟浩然 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 崔兴宗 酬王维卢象见过林亭

俗赖褰帷谒,人欢倒屣迎。 张南史 独孤常州北亭

章仇尚书倒屣迎,飞笺络绎奏明主。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李白 闻李太尉大举秦兵百万出征东南懦夫请缨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还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

倒屣喜旋归,画地求所历。 杜甫 郑典设自施州归

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王维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王维 辋川别业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 白居易 喜裴涛使君携诗见访醉中戏赠

中郎何为者,倒屣惊座宾。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之五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钱起 赠李十六

少俊蔡邕许,长鸣唐举知。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

《漢語大詞典》:张许(張許)
唐 张巡 、 许远 的并称。 安 史 之乱时,两人死守 睢阳 ,阻遏了敌人的攻势。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语走笔答之》词:“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 张 许 。” 清 沈钦圻 《秦良玉遗像》诗:“忠勇义烈兼有之,女中 张 许 谁能续?”
分類:张巡死守
《國語辭典》:上下床  拼音:shàng xià chuáng
三国魏许泛逢乱过下邳,拜见陈登,却不想忧国救世,只思求田问舍,而遭陈登鄙视。陈登高卧于大床,而使许泛卧于下床,且不与许泛说话。典出《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比喻高低悬殊。元。方回〈追和艮轩俞同年题程一甫冕诗卷〉诗:「人物真高绝,何徒上下床。」
《漢語大詞典》:元龙(元龍)
(1).道教语。犹元阳。道教对“得道”的别称。《西游记》第一回:“有分有缘休俗愿,无忧无虑会元龙。”
(2).指皇帝。《西游记》第十一回:“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
分類:道教帝王
《漢語大詞典》:元龙百尺楼(元龍百尺樓)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刘备 ﹞曰:‘君( 许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后借指抒发壮怀的登临处。 宋 陆游 《秋思》诗:“欲舒老眼无高处,安得 元龙 百尺楼。”亦省称“ 元龙楼 ”。 沈砺 《狂歌行》:“时而一凭高,直上 元龙 楼。”参见“ 元龙豪气 ”。
分類:抒发登临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漢語大詞典》:元龙豪气(元龍豪氣)
东汉 陈登 ,字 元龙 。 许汜 曾见之。 登 以 汜 求田问舍,言无可采,久不与语。后 许汜 谓 刘备 曰:“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见《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宋 黄机 《永遇乐·章史君席上》词:“ 史君 自有, 元龙 豪气,唤客且休辞醉。”参见“ 元龙高卧 ”。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元龙高卧(元龍高臥)  拼音:yuán lóng gāo wò
东汉陈登,字元龙,有豪气。许汜见登,登久不相与言,自上大床卧,使汜卧下床。见《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后以元龙高卧比喻怠慢客人。
分類:刘备
《國語辭典》:问舍求田(問舍求田)  拼音:wèn shè qiú tián
只知购田置产而没有雄心壮志。《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问舍求田,原无大志。」也作「求田问舍」。
《漢語大詞典》:求田
见“ 求田问舍 ”。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國語辭典》:求田问舍(求田問舍)  拼音:qiú tián wèn shè
只知道购置田宅家产而没有远大的志向。《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如今这些贪人,拥著娇妻美妾,求田问舍,损人肥己。」也作「问舍求田」。
《漢語大詞典》:湖海士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陈元龙 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后以“湖海士”指具有豪侠气概的人。 清 赵与虤 《娱书堂诗话》卷下:“有客过门湖海士,隔篱呼酒咄嗟间。”
分類:豪侠气概
《國語辭典》:湖海气(湖海氣)  拼音:hú hǎi qì
豪气。金。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望之见之不可亲,元龙未除湖海气。」
分類:豪侠
《漢語大詞典》:百尺楼(百尺樓)
(1).泛指高楼。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汜 ( 许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陈登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备 ( 刘备 )曰:‘……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 元龙 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牀之间邪?’”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恨无 扬子 一区宅,懒卧 元龙 百尺楼。”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身凭百尺楼,目断千山秀。”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登临行远几悲秋,大好湖山百尺楼。”
(2).词牌名。即《卜算子》。因 秦湛 词有“极目烟中百尺楼”句,故名。参见“ 卜算子 ”。
《漢語大詞典》:卜算子
(1).词牌名。 唐 骆宾王 作诗喜用数字,人称“卜算子”,词家遂取以为名。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又名《缺月掛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宋 教坊演为《卜算子慢》,双调八十九字,仄韵。参阅词律卷三、《词谱》卷五。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半阕同。用作引子。
《漢語大詞典》:悬瓢(懸瓢)
(1).葫芦瓢。古代用为盛酒器。 唐 张说 《咏瓢》:“美酒酌悬瓢,真淳好相映。”
(2).相传 许由 饮水无杯,有人赠以一瓢, 由 饮毕,悬于树上。后以为隐居的典故。 南唐 李中 《赠蒯亮处士》诗:“吾君侧席求贤切,未可悬瓢枕碧流。”参阅太平御览卷七六二引《琴操》
《國語辭典》:挂瓢(掛瓢)  拼音:guà piáo
比喻避世隐居。参见「许由弃瓢」条。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居〉诗:「邑罕悬磬贫,山无挂瓢逸。」
《漢語大詞典》:弃瓢(棄瓢)
汉 蔡邕 《琴操·箕山操》载, 尧 时 许由 隐居 箕山 ,常以手捧水而饮。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 由 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 由 以为烦扰,遂取瓢弃之。后因以“弃瓢”为隐居的典实。 明 刘训 《许由隐居》诗:“弃瓢林下风生树,洗耳溪边水漾湾。”
《漢語大詞典》:瓢饮(瓢飲)
(1).语出《论语·雍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原谓以瓢勺饮水。后用以喻生活简朴。后汉书·章帝纪:“动务省约,但患不能脱粟瓢饮耳。”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瓢饮唯三径,巖楼在百层。” 清 巢鸣盛 《题匏杯》诗:“ 回 也资瓢饮,悠然见古风。”
(2).指瓢勺之类的饮器。 清 杜岕 《永宁寺试泉》诗:“再游期独往,瓢饮掛衣襟。”
《漢語大詞典》:风瓢
指水瓢。古代常用以借指隐居生活。 唐 罗隐 《许由庙》诗:“高掛风瓢濯 汉 滨,土阶三尺愧清尘。” 元 虞集 《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诗之二:“刀耕火种从兹始,雨笠风瓢便有餘。”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溪饮庵》诗:“斸苔傍溪居,春来泉脉动。喧寂两俱忘,风瓢聊可用。”
分類:隐居
《國語辭典》:叱驭(叱馭)  拼音:chì yù
汉王阳为益州刺史,奉先人遗体行至邛郲九折阪,因道路险阻而折返。后王尊为益州刺史,行经此处,自谓:「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而叱责驭者驱车强力通过。见《汉书。卷七六。王尊传》。后比喻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下岷关而叱驭,寄切全都。」
《國語辭典》:回车(迴車)  拼音:huí chē
行驶中的车辆,向行进方向作一百八十度的回转。在快速公路或交通拥挤路段,通常均禁止回车。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驭(王尊叱馭)
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辄成长句一篇却寄》:“自悔 王尊 叱驭忙,欲从 墨子 回车好。”亦省作“ 王尊驭 ”。 清 宋琬 《望城郭》诗:“九折 王尊 驭,千秋 朱邑 祠。”
《漢語大詞典》:王尊驭(王尊馭)
见“ 王尊叱驭 ”。
《漢語大詞典》:王尊叱驭(王尊叱馭)
汉书·王尊传:“上以 尊 为 郿 令,迁 益州 刺史。先是 琅琊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部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 尊 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 王阳 所畏道邪?’吏对曰:‘是。’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后以“王尊叱驭”喻忠于吏事,不避艰险。 清 洪亮吉 《夜起不寐辄成长句一篇却寄》:“自悔 王尊 叱驭忙,欲从 墨子 回车好。”亦省作“ 王尊驭 ”。 清 宋琬 《望城郭》诗:“九折 王尊 驭,千秋 朱邑 祠。”
《漢語大詞典》:大手
犹高手。指工于文辞的名家。 唐 僧鸾 《赠李粲秀才》诗:“颯风驱雷暂不停,始向场中称大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曲·杂剧:“北杂剧已为 金 元 大手擅胜场,今人不復能措手。曾见 汪太函 四作……都非当行。”参见“ 大手笔 ”。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大笔(大筆)  拼音:dà bǐ
1.尊称他人的书法或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回:「但得老先生大笔,小弟也可借以不朽了。」
2.写大字的毛笔。如:「这笔太小了,可否借只大笔给我?」
3.大批、大宗。如:「这是大笔钱哪,不是小数目。」
《國語辭典》:大笔如椽(大筆如椽)  拼音:dà bǐ rú chuán
椽,屋顶的柱子。大笔如椽形容笔大如屋顶上的柱子。《晋书。卷六五。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后用以称扬著名作品、作家或写作才能极高。
《國語辭典》:如椽笔(如椽筆)  拼音:rú chuán bǐ
晋人王珣梦见有人给他如椽的大笔,醒来以为有大手笔事,不久皇帝驾崩,哀册、谥议等皆由王珣草拟。典出《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比喻重要文告或称颂他人笔力雄健,文章优美。宋。张镃 诚斋再韵见遗走笔复和并邀尤检正京右司观花诗:「戈挥就借如椽笔,不信湖边日易沉。」
《國語辭典》:大手笔(大手筆)  拼音:dà shǒu bǐ
1.大著作或大著作家。《晋书。卷六五。王导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新唐书。卷一二五。苏瑰传》:「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
2.大量挥霍钱财的人。《负曝闲谈》第一五回:「金慕暾又是个大手笔,整把银子撒出来,毫无吝色。」也作「大手段」。
3.创办大规模的事业。如:「公司决定要大手笔的开发整片山坡,以建立一个模范社区。」
《國語辭典》:椽笔(椽筆)  拼音:chuán bǐ
晋代王珣梦见有人给他一只粗大如椽的笔,便认为将有大手笔的事发生。不久果然皇帝驾崩,因为王珣文笔极佳,所有的哀册谥议,皆由王珣草拟。见《晋书。卷六五。王导传》。后用以称赞人文笔出众。《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漢語大詞典》:燕许(燕許)
唐玄宗 时名臣 燕国公 张说 、 许国公 苏颋 的并称。两人皆以文章显世,时号“燕许大手笔”。见《新唐书·苏颋传》。 唐 李涉 《题温泉》诗:“当时 姚 宋 并 燕 许 ,尽是 驪山 从驾人。” 宋 王巩 王氏谈录·李卫公文:“公亟称 李卫公 之文,谓不减 燕 许 。” 清 赵翼 《后园居》诗:“自命 韩欧 家,羣奉 燕 许 名。” 金 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惟碑铭壮丽,涵盖众长,修则万言,简可十字, 燕 许 手笔, 左 马 史才,鎔为一器,文章之极轨哉!”
《漢語大詞典》:笔如椽(筆如椽)
晋书·王珣传:“ 珣 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諡议,皆 珣 所草。”后因以“笔如椽”喻大手笔或重要的文墨之事。 宋 苏轼 《光禄庵》诗之一:“何事庵中著光禄,枉教閒处笔如椽。”
《漢語大詞典》:季鹰鱼(季鷹魚)
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 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 前蜀 韦庄 《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 严子 瀨,緑蓑人钓 季鹰鱼 。”
《漢語大詞典》:思归张翰(思歸張翰)
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元 赵孟俯 《至元壬辰由集贤出知济南暂还吴兴赋诗书怀》之二:“多病 相如 已倦游,思归 张翰 况逢秋。”参见“ 思鱸蒓 ”。
《漢語大詞典》:思鲈莼(思鱸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鱸蒓”喻思乡归隐。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郑谷 《舟行》:“ 季鹰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时自古难。”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昔人思蒓鱸而归隐,鱸鱼乃隐逸之兆,这等看来,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分類:归隐
《國語辭典》:思鲈(思鱸)  拼音:sī lú
晋张翰因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吴地所产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等,有所感触而辞官归乡。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后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乡归隐。宋。陆游 枕上作诗:「采若未能浮楚泽,思鲈犹欲钓吴松。」也作「思莼」。
《漢語大詞典》:忆鲙(憶鱠)
犹忆莼鲈。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五:“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鱠言词小 季鹰 。”
分類:忆莼鲈
《漢語大詞典》:忆鲈鱼(憶鱸魚)
犹忆莼鲈。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东走无復忆鱸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分類:忆莼鲈
《漢語大詞典》:菜羹
用蔬菜煮的羹。礼记·玉藻:“子卯,稷食菜羹。” 孔颖达 疏:“以稷穀为饭,以菜为羹而食之。”论语·乡党:“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后汉书·崔瑗传:“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乃用瓦盆盛粟米饭,瓦罐盛菜羹。”
分類:菜羹蔬菜
《國語辭典》:莼羹鲈脍(蓴羹鱸膾)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有归隐故里之思。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比喻归隐之思。宋。辛弃疾沁园春。三径初成〉词:「意倦须还,身閒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也作「莼鲈」。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莼菜(蓴菜)
即莼菜。又名凫葵。多年生水草。叶片椭圆形,浮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红色,嫩叶可做汤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薄采其茆:“茆与荇叶相似,南人谓之蓴菜。”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诗:“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蓴菜。” 清 冯延年 《秋月庵春暮》诗:“时光忽忆蓴菜滑,采摘不厌轻舟劳。”
《漢語大詞典》:鲈脍(鱸膾)
亦作“ 鱸鱠 ”。 鲈鱼脍。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 元 朱希晦 《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明 王世贞 《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鱸鱼膾 ”。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鲈乡(鱸鄉)
产鲈鱼之乡。泛指 江 南水乡。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之一:“欲与众生共安隐,秋来梦不到鱸乡。”《扫迷帚》第二四回:“前读手函,知足下运 龙门 手笔,补鱸乡纪闻。”
分類:鲈鱼水乡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醉侯
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之二:“他年謁帝言何事,请赠 刘伶 作醉侯。” 宋 陆游 《百岁》诗:“莫悲晚节功名误,即死犹堪赠醉侯。” 清 曹溶 《沁园春·节饮效稼轩体》词:“老子如今,絶交书就,封爵何劳署醉侯。”
分類:好酒
《漢語大詞典》:醉乡侯(醉鄉侯)
戏称嗜酒者。 宋 苏轼 《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便可先呼报恩子,不妨仍带醉乡侯。” 王十朋 集注:“ 唐 人诗:若使 刘伶 为酒帝,亦须封我醉乡侯。”
分類:戏称嗜酒
《漢語大詞典》:巢居子
泛指隐士。 晋 王康琚 《反招隐诗》:“昔在太平时,亦有巢居子,今虽盛明世,能无中林士?” 唐 孟浩然 《王山人迥见寻》诗:“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清 吴伟业 《退谷歌》:“岂无巢居子,长啸呼 赤松 。”
分類:隐士
《漢語大詞典》:巢由
巢父 和 许由 的并称。相传皆为 尧 时隐士, 尧 让位于二人,皆不受。因用以指隐居不仕者。汉书·薛方传:“ 尧 舜 在上,下有 巢由 。” 五代 齐己 《题郑郎中谷仰山居》诗:“ 秦 争 汉 夺虚劳力,却是 巢 由 得稳眠。” 清 赵翼 《途次先寄京师诸故人》诗:“祗应晚节供描画,共笑 巢 由 下拜劳。”参见“ 巢父 ”、“ 许由 ”。
《漢語大詞典》:巢许(巢許)
(1). 巢父 和 许由 的并称。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将蹈 鸿涯 之遐迹,绍 巢 许 之絶轨。” 唐 贾岛 《长孙霞李溟自紫阁白阁二峰见访》诗:“古寺期秋宿,平林散早春,漱流今已矣, 巢 许 岂 尧 臣?”
(2).指隐者。 宋 陆游 《雪中寻梅》诗:“正是花中 巢 许 辈,人间富贵不关渠。”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漢語大詞典》:洗耳翁
指 许由 。 唐 李白 《古风》之二四:“世无洗耳翁,谁知 尧 与 跖 !”参见“ 洗耳 ”。
分類:许由
《國語辭典》:洗耳  拼音:xǐ ěr
1.本指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厌闻世事,洗耳于颍水滨。见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后比喻不愿过问世事。《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2.比喻专心、恭敬的聆听。元。周权 秋霁诗:「酒醒谁鼓松风操,炷罢炉薰洗耳听。」
《國語辭典》:箕颍(箕潁)  拼音:jī yǐng
箕山与颍水。相传是许由避居之处。后用以比喻隐居或隐者的居所。《文选。谢灵运。拟邺中集诗。徐干诗》:「少无宦情,有箕颍之心事,故仕世多素辞。」《梁书。卷一五。谢胐传》:「遂敛迹康衢,拂衣林沚,抱箕颍之馀芳,甘憔悴而无闷。」
《漢語大詞典》:闻笛(聞笛)
魏 晋 之间, 向秀 与 嵇康 、 吕安 友善, 康 安 为 司马昭 所杀, 秀 经 嵇康 山阳 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因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独 庄周 ;闻笛而悲,寧惟 向秀 。” 宋 戴复古 《舟行往吊故人》诗:“倚篷思往事,闻笛为凄然。”
《國語辭典》:月旦  拼音:yuè dàn
1.每月初一。《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常以月旦祓龟,先以清水澡之,以卵祓之,乃持龟而遂之,若常以为祖。」
2.品评人物。参见「月旦评」条。《晋书。卷六二。祖逖传》:「曰:『尚书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何得一月便行褒贬?』陶曰:『此官法也。月旦,私法也。』」《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月评(月評)
见“ 月旦评 ”。
《國語辭典》:月旦评(月旦評)  拼音:yuè dàn píng
汉代许劭好品评人物,每月变更评论品题,称为「月旦评」。见《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后用以泛称品评人物。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提奖之重蔑有称实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也称为「月旦」。
分類:品评人物
《漢語大詞典》:汝南评(汝南評)
东汉 许劭 , 汝南 平舆 人,与从兄 靖 俱有高名,共好品评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 汝南 俗有“月旦评”。后因称品评人物为“汝南评”。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髯多鼻大能高兴,知不负我 汝南 评。”参见“ 汝南月旦 ”。
《國語辭典》:汝南月旦  拼音:rǔ nán yuè dàn
汉时汝南许邵兄弟评论乡里人物,每月初一换议题,称为「月旦评」。典出《后汉书。卷六八。许邵传》。后称品评人物为「汝南月旦」。清。顾炎武〈与戴枫仲书〉:「至于臧否人物之论,甚足以招尤而损德,自顾其人能如许子将方可操汝南之月旦。」
分類:人物品评
《漢語大詞典》:弦心
犹琴心。琴音中所表达出的心意。 唐 司空图 《成均讽》:“芳情尽寄于絃心,巧变逾新于 濮 上。”
《國語辭典》:文君  拼音:wén jūn
1.汉代卓文君。参见「卓文君」条。
2.比喻新寡之妇。《聊斋志异。卷二。董生》:「妾适痴郎四五年,翁姑相继逝,又不幸为文君,剩妾一身,茕无所依。」
《國語辭典》:琴心  拼音:qín xīn
以琴音传达情意。《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唐。李贺〈有所思〉诗:「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漢語大詞典》:琴意
琴声中寄托的情意。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子游 汾亭 ,坐鼓琴,有舟而钓者过曰:‘美哉琴意,伤而和,怨而静,在山泽而有廊庙之志。’” 宋 欧阳修 《弹琴效贾岛体》诗:“琴声虽可听,琴意谁能论。”
《漢語大詞典》:凤媒(鳳媒)
司马相如 爱慕 卓文君 ,弹琴作歌示意,诗中有“凤兮凤兮从皇栖,得託子尾永为妃”之句, 文君 终与 相如 成为夫妻。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即用“凤媒”表示自求婚配。 唐 骆宾王 《棹歌行》:“凤媒羞自託,鸳翼恨难穷。”
《國語辭典》:倒屣  拼音:dào xǐ
急于迎宾,将鞋子穿反了。《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闻粲在门,倒屣迎之。」《北史。卷三四。宋繇传》:「每闻儒士在门,常倒屣出迎,引谈经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