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宽言(寬言)
宽松的言词。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
分類:宽松言词
《漢語大詞典》:宠别(寵别)
以言词赠别。 唐 萧昕 《夏日送桂州刺史邢中丞赴任序》:“聚粮戒徒,肃装候传,无酒酤我,缓仳离之忧;徵文宠别,慰行迈之思。” 唐 白居易 《送侯权秀才序》:“言未竟又有行色,且曰:‘欲謁东诸侯,恐不我知者多,请一言以宠别。’予方直阁,慨然窃书命笔以序之尔。”
分類:言词赠别
《漢語大詞典》:媟语(媟語)
轻薄或淫秽的言词。 唐 杜牧 《李府君墓志铭》:“尝痛自 元和 已来有 元 白 诗者……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而其中多少媟语,我以为亦可删,这宗 明 人积习,此刻已无须毕备。”
《國語辭典》:巽言  拼音:xùn yán
语本《论语。子罕》:「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指恭敬委婉的言辞。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正言以迂阔而废,巽言以软美而入。」
《漢語大詞典》:巽与(巽與)
顺从,附和。《论语·子罕》:“巽与之言,能无説乎?绎之为贵。” 朱熹 集注:“巽言,无所乖忤,故必説。”
分類:顺从附和
《漢語大詞典》:巽词(巽詞)
亦作“ 巽辞 ”。
(1).委婉的言词。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志》:“﹝ 李氏 ﹞语之曰:‘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愿以此身供枕席之奉。’ 聂 惊惧,但巽词谢。”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赵盾弑其君:“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此 董狐 之巽辞也。”
(2).指柔媚的言辞。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史通:“耻巽辞以諛今,假大言以蔑古。”
《漢語大詞典》:外辞(外辭)
(1).泛指显豁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 锺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
(2).对外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唐 孔颖达 疏:“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
分類:显豁言词
《國語辭典》:引述  拼音:yǐn shù
引用叙述。如:「文章或书本里引述他人的话语,必须注明其出处或来源。」
《國語辭典》:费口(費口)  拼音:fèi kǒu
吵嘴。《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我丈夫前日与卢监生家人卢才费口,夜间就病起来。」
《漢語大詞典》:谏词(諫詞)
谏诤的言词。 宋 曾巩 《书魏郑公传》:“ 桀 、 紂 、 幽 、 厉 、 始皇 之亡,则其臣之諫词无见焉。”
分類:谏诤言词
《國語辭典》:皮傅  拼音:pí fù
凭肤浅的认识牵强附会。《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且河洛、六蓺,篇录已定,后人皮傅,无所容篡。」唐。章怀太子。注:「谓不深得其情核,皮肤浅近,强相傅会也。」
《漢語大詞典》:切辞(切辭)
恳切的言词。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若夫体亮行高,神清量远,不諂笑以取悦,不曲言以负心……进则切辞正论,攻过箴闕,退则端诚杜私,知无不为者,谓之闇騃徒苦。”
分類:恳切言词
《漢語大詞典》:声词(聲詞)
声音言词。指动听的话。韩非子·问田:“独不闻 楚 将 宋觚 而失其政, 魏 相 冯离 而亡其国,二君者驱於声词,眩乎辩説。”
《國語辭典》:狗屁  拼音:gǒu pì
骂人的话。比喻一无可取。如:「他说的话就如狗屁一般,没人会相信。」
《漢語大詞典》:戚言(慼言)
谓忧民的言论。书·多方:“ 有夏 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 孔 传:“不肯忧言於民。”
忧戚的言词。鬼谷子·权:“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陶弘景 注:“戚者,忧也,谓象忧戚而陈言也。”
《漢語大詞典》:内辞(内辭)
(1).谓为本国君侯讳饰之辞。《公羊传·桓公十八年》:“夫人外者何?内辞也。” 何休 注:“内为公讳辞。”《穀梁传·桓公十年》:“秋,公会 卫侯 于 桃丘 ,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内辞也。” 范宁 注:“倡会者 卫 , 鲁 至 桃丘 而 卫 不来,故书‘弗遇’以杀耻。”
(2).泛指隐微不显之辞。《穀梁传·隐公三年》:“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内壤。闕然不见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内辞也,或外辞也。” 钟文烝 补注:“‘有’之疑为内辞其辞最微……‘或’之疑为外辞,其辞较著。”
(3).对内的言词。礼记·曲礼下“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清 朱彬 训纂:“是在内从内辞,在外从外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