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玄鉴(玄鑑)
亦作“ 玄鑑 ”。
(1).犹明镜,喻高明的见解。《淮南子·脩务训》:“诚得清明之士,执玄鑑於心。照物明白,不为古今易意。” 高诱 注:“玄,水也;鑑,镜也。” 唐 武则天 《郊庙歌辞五》:“丹襟式敷衷恳,玄鉴庶察微诚。” 明 杨慎 《孝津行》诗:“川后垂玄鉴,江妃怜丹衷。”
(2).明察;洞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夫惟大明,玄鉴幽微。”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 幼聪睿,玄鉴深远。”《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好个 李判官 ,精悟玄鉴,与梦语符合如此。”
《漢語大詞典》:遗论(遺論)
(1).指前人留下的观点、见解。魏书·封轨传:“至如庙学之嫌,臺沼之杂, 袁準 之徒已论正矣,遗论具在,不復须载。” 唐 贾至 《虙子贱碑颂》:“绎微旨而徵遗论,何先生道蔚其葳蕤者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水心 之説,乃 张方平 之遗论也。”
(2).馀论;异议。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七:“辞简意足,一段章旨,无復遗论。” 明 袁宏道 《和者乐之所由生》:“夫以《大武》之乐,而 孔子 尚有遗论。” 明 徐渭 《〈草玄堂稿〉序》:“苟世之评君之诗者,徒律之以 汉 魏 ,则似不能无遗论於君。”
《國語辭典》:谬见(謬見)  拼音:miù jiàn
错误的见解。如:「此书谬见比比皆是。」
《國語辭典》:理识(理識)  拼音:lǐ shì
见识、见解。《晋书。卷六一。列传。周浚》:「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主定九品,检括精详。」《隋书。卷六三。列传。元寿》:「若知非不举,事涉阿纵;如不以为非,岂关理识?」
《漢語大詞典》:浅拙(淺拙)
(1).浅薄笨拙。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駢 因更广其词,盖欲两全其事,虽才情浅拙,不逮二公,而理或可观,貽诸识者。” 宋 苏辙 《欧阳公所蓄石屏》诗:“世间浅拙无与敌,比拟赖有公新书。”
(2).谦词。指自己的见识,见解。 宋 陆游 《福建到任谢表》:“敷陈浅拙,应对参差。”
《漢語大詞典》:正解
正确的见解。 南朝 梁 沈约 《为齐竟陵王发讲疏》:“ 竟陵王 殿下,神超上地,道冠生知,树宝业於冥津,凝正解於冲念。”
指解元。乡试第一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苏大璋:“既拆号,则自待补为正解者, 大璋 也。”
《國語辭典》:别解(別解)  拼音:bié jiě
其他的解释,异于寻常的见解。《宋书。卷八五。谢庄传》:「物情好猜,横立别解,本旨向意,终不外宣。」
分類:寻常见解
《漢語大詞典》:深解
(1).深刻理解。 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张裔蒋琬书》:“ 姜伯约 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2).精深的见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 马 郑 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
《國語辭典》:奇谈(奇談)  拼音:qí tán
异于寻常的传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此事闹动了一个休宁县,城郭乡村,无不传为奇谈。」也作「奇谭」。
《漢語大詞典》:高睨
犹雄视,傲视。谓目光远大,见解脱俗。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 天老 而友 地典 ,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李贤 注:“睨,视也。高视大谈,言不同流俗。”
《國語辭典》:卓见(卓見)  拼音:zhuó jiàn
高超的见解。宋。李纲〈海康与许崧老书〉:「卓见洽闻,发明难言之意多矣!」也作「卓识」。
分類:高明见解
《國語辭典》:的见(的見)  拼音:dí jiàn
真知灼见,正确的见解。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宁皇进药》:「宁皇每命尚医止进一药,戒以不用,分作三、四帖。盖医家初无的见,以众药尝试人之疾,宁皇知其然。」
《國語辭典》:牙慧  拼音:yá huì
别人说过的言论、见解。如:「拾人牙慧」。《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为诗孤峭澄淡,自写胸臆,绝不袭人牙慧。」也作「牙后慧」。
《漢語大詞典》:特识(特識)
独立的见解。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三书》:“总是读书要有特识,依样葫芦,无有是处。”
分類:独立见解
《漢語大詞典》:部执(部執)
佛教语。谓各部所执的有关教义的见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机务餘暇,每习佛经,日请一僧入宫説法,而诸异议部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