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94,分4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牙樯
璎珞
饕餮
百宝
宝带
锦鞯
绣阁
美化
修饰
云子
金虎
风轮
布置
绣床
花烛
《漢語大詞典》:牙樯(牙檣)
(1).象牙装饰的桅杆。一说桅杆顶端尖锐如牙,故名。后为桅杆的美称。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苍鹰赤雀,铁轴牙檣。” 倪璠 注:“《埤苍》曰:‘檣,帆柱也。’《古诗》曰:‘象牙作帆檣。’”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仇兆鳌 注引《埤苍》:“檣尾,鋭如牙也。”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打围》:“锦帆开,牙檣动,百花洲,清波涌,兰舟渡。”
(2).借指舟船。 宋 曾巩 《送双渐之汉阳》诗:“何年南狩牙檣出?六月西来雪浪浮。” 明 陆采 《怀香记·班师议婚》:“锦缆牵风,牙檣破浪。”
《國語辭典》:璎珞(瓔珞)  拼音:yīng luò
以珠玉缀成的颈饰。《南史。卷七八。夷貊传上。海南诸国传》:「其王者著法服,加璎珞,如佛像之饰。」《红楼梦》第八回:「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也作「缨络」。
《國語辭典》:饕餮  拼音:tāo tiè
1.传说中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钟鼎彝器多刻其头形以为饰。《吕氏春秋。先识览。先识》:「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细看那镜小小只有四五寸,面上精光闪烁,背上鼻钮四傍,隐起穷奇饕餮鱼龙波浪之形。」
2.比喻凶恶贪婪的人。《左传。文公十八年》:「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汉。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肃,饕餮风靡。」
3.饕为贪财,餮为贪食。饕餮比喻贪吃的人。唐。杜甫 诗:「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國語辭典》:四凶  拼音:sì xiōng
相传尧舜时四个凶恶的部族首领。《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敦、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禦螭魅。」
《漢語大詞典》:百宝(百寶)
(1).各种珍宝。 唐 杜甫 《即事》诗:“百宝装腰带,真珠络臂鞲。” 宋 苏轼 《和子由苦寒见寄》:“千金买战马,百宝粧刀鐶。”
(2).用各种珍宝装饰的。 明沈受先《三元记·赏花》:“东风恶,无力抗,都坠在百宝阑杆上。”
《國語辭典》:宝带(寶帶)  拼音:bǎo dài
以珍宝装饰的带子。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漢語大詞典》:锦鞯(錦韉)
(1).锦制的衬托马鞍的坐垫。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韉黄金勒。” 元 陈植 《金马门赋》:“乱锦韉之银鞍,恍 瑶池 之觴酒。”
(2).代指装饰华美之马匹。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锦韉绣轂,角逐争先。”
《國語辭典》:绣阁(繡閣)  拼音:xiù gé
旧指女子的居室。宋。汪元量〈幽州除夜醉歌〉:「绮窗绣阁流芳馨,晚管声含兰气娇。」《红楼梦》第五回:「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也称为「绣闺」。
《國語辭典》:美化  拼音:měi huà
加以装饰或点缀,以呈现美观的一面。如:「环境经过美化之后,整个街道焕然一新。」
《國語辭典》:修饰(修飾)  拼音:xiū shì
1.整理打扮。《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红楼梦》第五五回:「如今天已和暖,不用十分修饰,只不过略略的铺陈了,便可他二人起坐。」
2.修改润饰文句。如:「为免用语过于直接,此段文字须做适度修饰。」
《國語辭典》:云子(雲子)  拼音:yún zǐ
1.一种神仙的服食物。见汉。班固《汉武帝内传》。
2.比喻米饭。宋。陆游 起晚戏作诗:「云子甑香炊熟后,露芽瓯浅点尝初。」
《漢語大詞典》:金虎
(1).指西面方向。语出《淮南子·天文训》:“西方金也……其神为 太白 ,有兽白虎。” 唐 吕温 《凌烟阁勋臣颂·刘夔公宏基》:“ 夔公 峥嶸,金虎之精。”
(2).西方七宿的通称。《文选·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 望舒 离金虎, 屏翳 吐重阴。” 李善 注:“汉书曰:西方,金也……然西方七星,毕昴之属,俱白虎也。” 刘良 注:“毕星,西方宿,故云金虎也。”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为金星与昴宿相近系兵乱之象。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大辰匿耀,金虎习质。” 李善 注:“《石氏星经》曰:昴者,西方白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乱也。” 唐 李嘉祐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诗:“冷气清金虎,兵威壮铁冠。”
(4).指太阳。 南朝 梁 刘孝绰 《望月有所思》诗:“玉羊东北上,金虎西南昃。”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吟期汗漫驱金虎,坐约丹青跨玉鱼。” 明 何景明 《后白菊赋》:“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驾。”
(5).比喻国君所亲厚的小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始於宫邻,卒於金虎。” 李善 注:“ 应劭 《汉官仪》曰:不制之臣,相与比周。比周者,宫隣金虎。宫隣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隣,贪求之德坚若金,谗谤之言恶若虎也。” 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金虎知难动,毛釐亦耻言。” 清 钱谦益 《癸未元日》诗:“禁城云护铜龙晓,阁道风迴金虎清。”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属装饰。 唐 韩湘 《言志》诗:“寳鼎存金虎,元田养白鸦。” 宋 米芾 《书史》:“研滴须琉璃,镇纸须金虎。”
(7).指虎。 元 张可久 《人月圆·吴门怀古》曲:“山藏金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一本作“ 白虎 ”。
(8).见“金虎臺。”
(9).见“ 金虎符 ”。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发兵或表明身份的凭证。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九。” 吕向 注:“金虎、竹使符, 汉 家符名。”元史·兵志一:“万户佩金虎符。符趺为伏虎形,首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别。”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实 为招讨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亦省称“ 金虎 ”。 元 萨都剌 《送管监司升广西宣慰使》诗:“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蛮。”
《漢語大詞典》:风轮(風輪)
(1).寺观建筑上的一种装饰物,靠风力转动发声。 南朝 梁 刘孝绰 《酬陆长史倕》诗:“影塔图花树,经臺总香药。月殿曜朱旛,风轮和宝鐸。”
(2).指天体。 唐 方干 《除夜》诗:“玉漏斯须即达晨,四时吹转任风轮。” 宋 苏轼 《迁居临皋亭》诗:“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 王十朋 集注:“《晋·天文志》《周髀》家云: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
(3).佛教语。“四轮”(金轮、水轮、风轮、空轮)之一。参见“ 四轮 ”。
(4).古代夏天取凉用的机械装置。 宋 周密武林旧事·禁中纳凉:“又置茉莉、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闍婆、簷葡等南花数百盆於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 清 曹庭栋 《老老恒言·杂器》:“暑天室有热气,非风不驱,办风轮如纺车式,高倍之,中有转轴,四面插木板扇五六片,令人举柄摇动,满室风生。”
(5).纸扎成的轮状玩具,风吹能转动。 鲁迅 《野草·风筝》:“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漢語大詞典》:四轮(四輪)
(1).谓通达四方。战国策·赵策二:“ 赵 仅存者,然而四轮之国也。” 鲍彪 注:“轮犹通,言其民於适四方,无所不通。”轮,一本作“ 输 ”。
(2).佛教语。指风轮、水轮、金轮、空轮。 唐 张说 《唐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倚之而住。”
《國語辭典》:布置  拼音:bù zhì
分布安排。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布置物类,撮题近意,故小券短书,号为疏也。」《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虽然收管,却未上刑具,不过监里的一间空屋,听他自己去布置罢了。」也作「布置」。
《國語辭典》:绣床(繡床)  拼音:xiù chuáng
刺绣时所用的架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今日天色早哩。小慧抬过绣床来者!」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八出:「美人香冷绣床閒,一院桃开独闭关。」也称为「绣架」。
《國語辭典》:花烛(花燭)  拼音:huā zhú
1.精美的蜡烛。
2.新婚。旧时结婚新房内,点有龙凤雕饰的蜡烛,后遂以花烛代指新婚。《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莫若就在尊舟,结了花烛,成了亲事,明日慢慢回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店里拿了一对长枝的红蜡烛点在房里,每枝上插了一朵通草花,央请了邻居家两位奶奶把新娘子搀了过来,在房里拜了花烛。」
《漢語大詞典》:花烛夜(花燭夜)
谓新婚之夜。 南朝 梁 何逊 《看伏郎新婚》诗:“何如花烛夜,轻扇掩红粧。”《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花烛夜过了, 张员外 心下喜欢;小夫人心中不乐。”
分類: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