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乐人(樂人)  拼音:yuè rén
以演奏音乐或歌唱舞蹈为业的艺人。唐。崔珏 和人听歌:「气吐幽兰出洞房,乐人先问调宫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他怕人知道,也不用傧相,也不动乐人,只托汪锡办下两桌酒。」
《國語辭典》:话头(話頭)  拼音:huà tóu
1.开场白、打开话题的言谈。《石点头。卷三。王本立天涯求父》:「总之孝不孝皆出自天性,原不在于读书不读书,如今且说一个忘根本的读书人,权做个话头。」
2.话题、话语。《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正在不耐烦的时候,却好里面请吃饭,然后打断话头。」
3.音讯、消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且请回家,待老婢子慢慢的寻觅。有了话头,便来回报。」
4.背后令人议论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五五回:「到了南京,少不得逢人遍告说:『秦某人如何荒唐法子,带了窑姐儿,彰明昭著的在戏馆里看戏,身上打扮的和戏子一样。』那些话头,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宝兴公司股东耳朵里去了。」
5.秘诀要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八:「玄玄子先把外丹养砂乾汞许多话头传了,再说到内丹采战,抽添转换,升提呼吸,要紧关头。」
《國語辭典》:优孟(優孟)  拼音:yōu mèng
人名。春秋楚人,生卒年不详。为一乐人,善辩,滑稽多智,常以谈笑讽谏,曾劝谏楚庄王勿以大夫礼厚葬其爱马。楚相孙叔敖卒,其子贫乏,优孟著敖衣冠,仿敖举止,见庄王以动之,王遂召敖之子封之。见《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
《國語辭典》:优孟衣冠(優孟衣冠)  拼音:yōu mèng yī guān
春秋时楚艺人优孟,滑稽多智,擅长讽谏。楚相孙叔敖死后,其子穷困无依,优孟著敖衣冠,仿其神态见楚庄王。庄王大惊,优孟乃趁机讽谏,使孙叔敖之子得到封地,保有富贵。见《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优孟传》。后用以指登场演戏或假扮古人、模仿他人。《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难道偌大的官场,真个便同优孟衣冠,傀儡儿戏一样。」也作「衣冠优孟」。
《漢語大詞典》:娱人
(1).使人欢乐。《楚辞·九歌·东君》:“羌声色兮娱人,观者憺兮忘归。”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清暉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明 夏完淳 《古诗》:“芬芳希娱人,入宫反见罪。”
(2).歌舞艺人。《楚辞·大招》:“叩钟调磬,娱人乱只。” 王逸 注:“娱,乐也……则诸乐人各得其理,有条序也。”
《國語辭典》:倡优(倡優)  拼音:chāng yōu
以表演歌舞技艺为业的人。《管子。小筐》:「倡优侏儒在前,而贤大夫在后。」《汉书。卷五二。灌夫传》:「所好音乐狗马田宅,所爱倡优巧匠之属。」后亦指妓女。也作「娼优」。
《國語辭典》:俳优(俳優)  拼音:pái yōu
1.滑稽杂戏。《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唐。颜师古。注:「俳优,谐戏也。」
2.古代演滑稽杂戏的艺人,犹今戏剧演员。《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金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帷帐之私,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而天下无宿忧。」清。王鹏运 沁园春。釂君一觞词:「平生意,便俳优帝畜,臣职奚辞?」
《漢語大詞典》:偃师(偃師)
(1).传说 周穆王 时的巧匠,所制木偶,能歌善舞,恍如活人。 穆王 与姬妾一同观赏,木偶对侍妾眉目传情, 穆王 大怒,欲杀 偃师 ,经剖示木偶方罢。参阅《列子·汤问》。 唐 李商隐 《宫妓》诗:“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 偃师 。”
(2).称弄木偶的艺人为偃师。
《國語辭典》:乐工(樂工)  拼音:yuè gōng
演奏音乐的艺人。《晋书。卷二三。乐志下》:「太元中,破苻坚,又获其乐工杨蜀等,闲习旧乐,于是四厢金石始备焉。」《儒林外史》第三七回:「金次福领著堂上的乐工,奏起乐来。」也称为「乐师」。
《漢語大詞典》:樊素
唐 白居易 家的歌妓。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云:“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后以代指擅歌的女艺人。 宋 黄庭坚 《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予亦次韵》之四:“ 乐天 名位聊相似,却是初无富贵心。只欠 小蛮 、 樊素 在,我知造物爱公深。” 明 卓人月 《花舫缘》第二折:“公子啊,您自去 张红 按板、 樊素 司弦。”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道出日本余饮之即席有诗和韵以赠》:“狂呼酒盏看 樊素 ,醉拭刀鋩辨 正宗 。” 正宗 , 日本 铸刀能手。
《漢語大詞典》:舞人
古代以舞蹈为业的艺人。梁书·羊侃传:“儛人 张浄琬 ,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上舞。”
《國語辭典》:致语(致語)  拼音:zhì yǔ
宋、元时,乐人所进的祝颂词。《宋史。卷一一三。礼志一六》:「八月,罢秋宴,以魏王出殡,翰林学士苏轼不进教坊致语故也。」《元史。卷七一。礼乐志五》:「乐止,念致语毕,乐作,奏长春柳之曲。」
《國語辭典》:致辞(致辭)  拼音:zhì cí
在集会时,发表祝颂、欢迎、勉励或答谢等的言辞。如:「主席致辞」、「来宾致辞」。《宋史。卷一四二。乐志十七》:「乐工致辞,继以诗一章,谓之『口号』,皆述德美及中外蹈咏之情。」也作「致词」。
《漢語大詞典》:竿木
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补录》:“上偏私左厢,故楼下戏,右厢竿木多失落,是其隐语也。”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补录》:“筋斗 裴承恩大娘 善歌,兄以配竿木 侯氏 。”
《國語辭典》:妓女  拼音:jì nǚ
1.女性歌舞艺人。《后汉书。卷四二。光武十王传。济南安王康传》:「错为太子时,爱康鼓吹妓女宋闰,使医张尊招之不得,错怒,自以剑刺杀尊。」宋。王禹偁 寒食诗:「妓女穿轻屐,笙歌泛小舠。」
2.原指古代表演歌舞杂技的女性艺人,后来泛称以性交易为业的女子。传统道德标准中,对这类女性有所歧视。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妓女追陪,觅钱一世,临收计,怎做的百纵千随,知重咱风流媚。」《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妓女们相与的孤老多了,却也要几个名士来往,觉得破破俗。」也称为「娼妓」。
《國語辭典》:清客  拼音:qīng kè
1.旧时陪伴主人清谈取乐的人。《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明日是张山人一班清客,邀他做诗社。」《红楼梦》第八回:「偏顶头遇见了门下清客相公詹光、单聘仁二人走来。」
2.宋。姚宽《西溪丛语》载有花卉三十客,称「梅」为「清客」,「桃」为「妖客」。故「清客」为「梅花」的别名。参见「梅花」条。
《漢語大詞典》:锦缠头(錦纏頭)
古代歌舞艺人演毕,客以罗锦为赠,置之头上,谓之“锦缠头”。后又作为赠送女妓财物的通称。 唐 杜甫 《即事》诗:“笑时花近眼,舞罢锦缠头。” 明 沈自徵 《鞭歌妓》:“恼得我髮衝冠三尺剑生花,休想锦缠头一曲春无价。”亦省称“ 锦缠 ”。 元 兰楚芳 《粉蝶儿》套曲:“初来时争着与他锦缠,则为他那歌謳宛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