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本县
当职
方士
学生
吴侬
老衲
侬家
本官
鄙夫
自名
天朝
不德
愚臣
老身
末学
《漢語大詞典》:本县(本縣)
(1).原籍所在的县份。后汉书·岑彭传:“ 岑彭 字 君然 , 南阳 棘阳 人也。 王莽 时,守本县长。”
(2).称自己所在之县。《元典章·刑部三·不义》:“犯人 韩端哥 状招,年二十七岁,无病孕,是本县附籍军民。”
(3).当地的知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放炮一声,禀请本县祭旗纛神。”
(4).旧时知县的自称。《歧路灯》第四七回:“祖上曾做过官,你父也举过孝廉,若打了板子,是本县连你的祖、父都打了。本县何忍?”
《漢語大詞典》:当职(當職)
(1).担任职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故无能者不敢当职焉,有能者亦不得蔽隐。”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王涣 ﹞为太守 陈宠 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2).旧时职官的自称。 宋 陆游 《戊申严州劝农文》:“盖闻为政之术,务农为先……当职自蒙朝命,来剖郡符,虽诚心未格於丰穰,然拙政每存於抚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赵闲闲 ﹞尝於礼部厅壁上牓云:‘当职係三品官,为人书扇面失体,请诸人知。’” 明 高明 《琵琶记·宦邸忧思》:“我自从离了父母妻室,来此赴选,不拟一擢高科,拜授当职。”
(3).指主管职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二事:“士子争财於学校,教化不明,太守罪也。当职先罚俸半月,牒学照规行。”
《國語辭典》:方士  拼音:fāng shì
1.研究神仙、祈禳等法术的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
2.职官名。周置,主管四方都家的狱讼。
《國語辭典》:学生(學生)  拼音:xué shēng
1.在学读书的人。如:「他是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
2.师长对修业学艺者的称呼,或修业学艺者自称之辞。如:「学生因身体不适,想向老师请假一天。」
3.晚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及溥为相,客或候祚,溥常朝服侍立,客不安席,求去,祚曰:『学生劳贤者起避耶?』」
4.读书人或从官者自称的谦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此老是诸暨一个极忠厚长者,与学生也曾相会几番过的。」《儒林外史》第一回:「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坐不知,可为惭愧。」
《國語辭典》:吴侬(吳儂)  拼音:wú nóng
1.吴音。因吴人语中多带侬字。宋。苏轼〈临江仙。尊酒何人怀李白〉词:「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
2.吴人的代称。唐。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诗:「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金。蔡圭〈撞冰行〉:「吴侬笑向吾曹说:昔岁江行苦风雪。」
《國語辭典》:老衲  拼音:lǎo nà
1.年老的僧人。唐。戴叔伦 题横山寺诗:「老衲供茶碗,斜阳送客舟。」
2.老僧的自称。
《國語辭典》:侬家(儂家)  拼音:nóng jiā
我。元。白贲 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
《國語辭典》:本官  拼音:běn guān
1.原官职。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以公为侍中尚书令镇国将军;永明元年进号卫将军,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新唐书。卷一七三。列传。裴度》:「议者交口请相度,乃以本官兼中书侍郎、平章事,权佞侧目。」
2.本地方主官。《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若得落籍除名,愿为夫妇,如今不免多将些金帛,前往衙前,寻那旧契张面前,去那本官根前说则个。」
3.官员自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本官听得说有个行在崔待诏,教请过来做生活。」《水浒传》第八回:「他做下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问他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杀害本官,怎周全得他?」
《國語辭典》:鄙夫  拼音:bǐ fū
1.见识浅薄的人。《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文选。张衡。东京赋》:「鄙夫寡识,而今而后,乃知大漠之德馨,咸在于此。」
2.人格卑陋的人。《论语。阳货》:「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孟子。尽心下》:「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
3.自称的谦词。唐。钱起 幽居春暮书怀诗:「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
《漢語大詞典》:自名
(1).自称;自命。 宋 苏轼 《辛丑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作口号》:“诗人如布穀,聒聒常自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京师沟渠极深广,亡命多匿其中,自名为‘无忧洞’。”金史·陈规传:“南渡后,諫官称 许古 、 陈规 ,而 规 不以訐直自名,尤见重云。”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虽然自名为‘文艺独白’,但照 林先生 的看法来判断,‘散文非散文,小品非小品’,其实也正是‘杂文’。”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南史·文学传·吴均:“先是, 均 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 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序》:“ 翰 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 金 王若虚 《诗话》:“近岁诸公以作诗自名者甚众,然往往持论太高。”
(3).自通名姓。后汉书·赵孝传:“ 孝 既至,不自名,长不肯内。”
《國語辭典》:天朝  拼音:tiān cháo
1.旧时对朝廷的尊称。《宋史。卷四七八。列国世家一。南唐李景传》:「唯坚臣节,上奉天朝。」《三国演义》第四○回:「此人可使面君,教见天朝气象。」
2.旧时外邦藩属尊称中国朝廷为「天朝」。清。魏源《圣武记。卷四。乾隆荡平准部记》:「天朝指挥受约束,小和、卓木以前,此助逆自疑阻,若听朝廷处分,必召兄弟一人留质京师。」
《國語辭典》:不德  拼音:bù dé
不道德。如:「她只是向他微笑一下,就得了个不德的罪名!太荒唐了吧!」
《漢語大詞典》:愚臣
大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韩非子·存韩:“愿陛下幸审愚臣之计无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是以愚臣徘徊於恩泽,而不敢自弃者也。”魏书·刘文晔传:“愚臣所见,犹有未申。”
《國語辭典》:老身  拼音:lǎo shēn
老年人的自称。《北史。卷二○。列传。穆崇》:「老身二十年侍中,与卿先君亟连职事。」《宋史。卷四七一。奸臣列传一。章惇》:「皇太后曰:『老身无子。』」
《國語辭典》:末学(末學)  拼音:mò xué
1.没有根底的肤浅学识。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晋。范宁《春秋谷梁传。序》:「释《谷梁传》者虽近十家,皆肤浅末学,不经师匠。」后亦指治学不求根本,学识浅薄之学者。《后汉书。卷三○上。苏竟杨厚列传。苏竟》:「世之俗儒末学,醒醉不分,而稽论当世,疑误视听。」
2.后学。多用作自谦之词。如:「得闻先生雅教,末学受益匪浅。」《陈书。卷三三。儒林列传。沈不害》:「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轻献瞽言,伏增悚惕。」唐。韩愈〈读墨子〉:「余以为辩生于末学,各务售其师之说。」
3.非正统主流之学。《抱朴子。外篇。自叙》:「晚又学七尺宏趫,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七。九流绪论上》:「儒主传统翼教而硕士名贤之训附之,杂主饰治救偏而傍蹊末学之谈附之。」
《國語辭典》:末学肤受(末學膚受)  拼音:mò xué fū shòu
学问不求根本,浅尝即止,仅得皮毛。汉。张衡〈东京赋〉:「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