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业海(業海)  拼音:yè hǎi
佛教形容众生造作的罪恶行为无量无边,犹如大海。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家住蕊珠宫,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
《漢語大詞典》:形兆
(1).征兆;形迹。 汉 王充 论衡·明雩:“况雨无形兆,深藏高山,人君雩祭,安得耐之?”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择官》:“何谓六正?一曰萌芽未动,形兆未见,昭然独见存亡之机,得失之要。”
(2).指具有种种表象的物质世界。 汉 班固 《白虎通·天地》:“始起先有太初,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孙廷尉杂述》:“太素既已分,吹万著形兆。” 明 夏完淳 《许元度自序》诗:“君子清玄思,无名去形兆。”
《漢語大詞典》:百罗(百羅)
种种不幸的遭遇。 晋 戴逵 《释疑论》:“又有束修履道,言行无伤,而天罚人楚,百罗备婴。”参见“ 百罹 ”。
《國語辭典》:百罹  拼音:bǎi lí
百忧。比喻困难重重。晋。张协〈七命〉:「羁旅怀土之徒,流宕百罹之畴。」晋。卢谌 赠刘琨诗:「五臣奚与,契阔百罹。」
《漢語大詞典》:垂迹(垂跡)
佛教谓佛、菩萨从本体上示现种种化身,济度众生。 晋 僧肇 《注〈维摩经〉序》:“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跡,非跡无以显本,本跡虽殊,而不思议一也。”
《國語辭典》:咒愿(咒願)  拼音:zhòu yuàn
祝祷、表白心愿。唐。李商隐〈安公平〉诗:「沥胆咒愿天有眼,君子之泽方滂沱。」也作「咒愿」。
《漢語大詞典》:重氛
种种凶恶气象。指灾祸。《晋书·何无忌传》:“ 无忌 秉哲履正,忠亮明允,亡身殉国,则契协英謨;经纶屯昧,则重氛载廓。”
《国语辞典》:结印(结印)  拼音:jié yìn
佛、道教中,用手作种种手势,象徵不同的意义。《警世通言。卷三六。皂角林大王假形》:「脸子是一个骷髅,去骷髅眼里生出两只手来,左手提著方天戟,右手结印。」
《漢語大詞典》:百瑞
种种祥瑞。 晋 左思 《魏都赋》:“图以百瑞,綷以藻咏。” 唐 韩愈 《请上尊号表》:“五穀岁登,百瑞时见。” 唐 无名氏 《昆田化为金赋》:“地有百瑞,美者惟金。”
分類:种种祥瑞
《漢語大詞典》:众伪(衆僞)
种种假象。文选·张衡〈思玄赋〉:“彼无合其何伤兮,患众伪之冒真。” 吕向 注:“患众为伪所冒罔也。”
分類:种种假象
《漢語大詞典》:指语(指語)
用手指作种种姿势,代表不同字母,进行拼音通意,称为“指语”。指语又分双手语和单手语。 中国 聋哑学校试行的汉语拼音指语为单手语。指语的手势语总称手语,都是聋哑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
《漢語大詞典》:九虫(九蟲)
道教语。泛指在人身中作祟的种种尸虫。九,九脏。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三尸九虫,皆即消坏。”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萑芦、贯众之煞九虫,当归、芍药之止绞痛。”云笈七籤卷八三:“人身并有三尸九虫。人之生也,皆寄形於父母胞胎五穀精气,是以人腹中尽有尸虫,为人之大害……身中三尸九虫种类群多。”参见“ 三尸 ”。
《國語辭典》:三尸  拼音:sān shī
道家称人体内的三种害虫。参见「三彭」条。《醒世姻缘传》第二七回:「本人的三尸六相,把这些众生的罪孽,奏闻了玉帝,致得玉帝大怒。」
《國語辭典》:跑马(跑馬)  拼音:pǎo mǎ
1.骑马驰骋。《儒林外史》第五二回:「凤四老爹在秦二侉子的下处,逐日打拳、跑马,倒也不寂寞。」
2.指赛马或马术表演。明。刘若愚《酌中志。卷二○。饮食好尚纪略》:「或幸万岁山前插柳,看御马监勇士,跑马走解。」
3.俗谓男子遗精。
《國語辭典》:跑马卖解(跑馬賣解)  拼音:pǎo mǎ mài xiè
旧时骑著马表演各种技艺。《俗语考原。跑马卖解引时笔记》:「一人执旗引于前,二人驰马继出呈艺,马上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腾跃蹻捷,人马相得,明代以此习武,于五月五日行之。」也作「跑马解」、「跑马走解」、「跑解马」。
《国语辞典》:温泉浴(温泉浴)  拼音:wēn quán yù
在温泉中沐浴。因温泉溶解力强,能溶解种种矿物,如硫磺等,对于人的皮肤极有益。
《漢語大詞典》:风恙
中医学谓由感受风邪而引起的种种疾病。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公微得风恙,求判 西京 留臺,遂兼商税事。”宋史·李昌龄传:“丁外艰,起復,奉朝请,以风恙求领小郡。”
《漢語大詞典》:九漏
(1).佛家语。指由身、口、意所造恶业而产生的种种烦恼。九,九穴(眼、耳、鼻、口及两便);漏,烦恼的异称。 唐 张说 《唐玉泉寺大通禅师碑》:“心洞九漏,悬解先觉。”
(2).笛子的别名。 元 杨维桢 《内人吹篴词为顾瑛题盛子昭画》诗:“美人何处窃九漏,耳谱亦解传《伊》《凉》。” 元 张宪 《铁笛道人遗筚篥》诗之五:“不似酒边呼 李衮 ,静携九漏月中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