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剧旁(劇旁)
三面相通的道路。尔雅·释宫:“三达谓之剧旁。” 郝懿行 义疏:“剧旁者,释名云:‘古者列树以表道,道有夹沟以通水潦,恒见修治,此道旁转多,用功稍剧也。’诗·兔罝正义引 孙炎 云:‘旁出歧多故曰剧。’按剧者,甚也,言此道歧多旁出转甚也。”
《國語辭典》:小肠(小腸)  拼音:xiǎo cháng
上接胃部,下连大肠,依序包含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可接受胰液、胆汁、小肠液等消化液,有消化和吸收的功用,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
《國語辭典》:通韵(通韻)  拼音:tōng yùn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可以相通互用,或其中一部分相通。如「平水韵」对于「广韵」,「冬」、「钟」可以相通互用,「支」、「脂」、「之」也可相通互用等。古体诗通韵较为宽松,近体诗则较严格。
《国语辞典》:围堵(围堵)  拼音:wéi dǔ
团团围住,使其不与外界相通。如:「大批警员围堵毒枭的大本营,旨在一网成擒。」
《漢語大詞典》:叉港
和大河相通的小河道。 鲁迅 《呐喊·社戏》:“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 赵庄 便真在眼前了。”
《漢語大詞典》:阂隔(閡隔)
隔绝,不相通。 梁启超 《地理与文明之关系》:“骤观地图,则河海者,所以使土地阂隔而华离也。”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南方则军府林立,虽羣策羣力,无阂隔之弊,然函电筹商,动稽时日。”
分類:隔绝相通
《国语辞典》:罂子口(罂子口)  拼音:yīng zǐ kǒu
地名。位于鄱阳湖北部最狭处,扼江、湖相通的咽喉,形势险要。
《國語辭典》:膈膜  拼音:gé mó
动物体腔中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膜状肌肉。其收缩和松弛参与形成呼吸现象,并与哭泣、呕吐、打嗝、咳嗽等动作的进行有关。如:「膈膜和肋间肌帮助肺来完成呼吸动作。」
《漢語大詞典》:借训(借訓)
(1).借音义相通的字解释别的字。 清 刘淇 《〈助字辨略〉自序》:“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斋之为言齐也’是也。”按此言以“效”训“学”、以“齐”训“斋”,谓之借训。
(2).古人解经旧注中,凡不见于说文而又不知其所出的义训,谓之借训。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 宋半塘 ﹞为《説文解字疏》,详赡辨博,又益以附、借、备三门,如水部‘沛’字,本 辽东 水名,附训为泽,借训为大,为仆,此皆见於经传者。若见於史者,如汉书·礼乐志:‘神哉沛。’ 师古 注:‘沛,疾也。’ 司马相如 《封禪文》:‘沛然改容。’ 师古 注:‘感动。’又《大人赋》:‘沛艾赳螑。’注:‘ 张揖 曰:沛艾,駊騀也。’则谓之备也。此乃 宋氏 一家之学。附者,説文无此训,以经注训附益之,故曰附。至于借例,与附益无二;又非通借之借,意当时必有一説以处之,不可得闻矣。”
《國語辭典》:坑道  拼音:kēng dào
地面以下的通道,有天然与人为两种。
《漢語大詞典》:外流湖
湖水与入海河流相通的湖泊。大型的外流湖常能起调节河水流量的作用。如中国的洞庭湖。
《漢語大詞典》:忘言交
不须凭借语言而心意相通的知交。 唐 袁郊 甘泽谣·圆观:“﹝ 李源 ﹞悉将家业为寺公财。寺人日给一器食一杯酒而已。不置僕使,絶其知闻,唯与 圆观 为忘言交。”
《漢語大詞典》:鼍鸣鳖应(鼉鳴鼈應)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旧唐书·李密传:“豹变鹊起,今也其时,鼉鸣鳖应,见机而作。”
《國語辭典》:四通八达(四通八達)  拼音:sì tōng bā dá
1.四方相通的道路。形容交通便利。《晋书。卷一二七。慕容德载记》:「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居。」宋。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今之京师,古所谓陈留,四通八达之地,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险足恃也。」也作「四通五达」。
2.形容对事理明白晓畅、融会贯通。《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看文字不可落于偏僻,须是周匝。看得四通八达,无些窒碍,方有进益。」
《漢語大詞典》:通带(通帶)
一种中间相通,可以放钱物的腰带。 艾芜 《意外》:“ 老李 为慎重起见,就临时嘱咐 老张 ,当心他自己的纸票,最好分成两处放,一份插进衣褶缝里,一份塞进裤子通带内。”